Saturday, March 28, 2009

中印高速崛起 美國仍是贏家

"「我告訴那些CEO,認識中國和印度,在今天和懂得會計一樣重要。」"

講者:Robyn Meredith (《福布斯》雜誌亞洲區高級編輯)

「我告訴那些CEO,認識中國和印度,在今天和懂得會計一樣重要。」《福布斯》雜誌亞洲區高級編輯、暢銷書”The Elephant and the Dragon”作者Robyn Meredith日前在香港美國商會的午餐會上說。

蓄微鬈短金髮的Meredith外型亮麗,畢業自波士頓大學的她用字優雅,聲音悅耳。由她來演繹中國與印度這個課題,似乎比別人添多幾分魅力──但不要小覷她的實力,她的財經新聞報導曾多次獲獎,其著作亦登上《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榜。
印度基建不濟 卻具英語優勢

奧斯卡的榮譽,使《一百萬零一夜》這套電影家傳戶曉;而這套電影,亦把印度的窮、髒、亂展現世人眼前。金磚四國?插上翅膀的大象?如此落後的基建,使人開始懷疑印度的實力。

「印度有一項看不見的強項:它的人口結構,正在和全球接軌。」Meredith說。

如果你曾到訪印度,一定不會忘記它的骯髒與混亂:公路破敗不堪,路上不但有大象和牛,還有頭上頂著貨物的婦女,而更多的是沒有鞋子穿的小孩。但只要一進入班加洛爾的Infosys總部(或類似美國設在印度的後勤基地),眼前境況馬上遽變。在這些像大學城的外判中心裏,到處都是年輕朝氣的男女。

「他們的生活已大大不同。這些作優皮打扮的年青人配了最新的手電,有自己的房子和車…而最重要的是,他們的孩子不再赤腳,可以到私立學校上課。」這些年輕和曾接受高等教育的印度人,得助於全球化與互聯網,令這個老舊的國度重生。

的確,來自中國和印度的二億中產階級,正形成一個全新的消費市場,他們的購買力不斷增長。如果其需求能填補美國消費市場收縮,將成為拯救全球經濟的亮點。

中印兩國正在改變世界,但Meredith說,兩國其實難以相提並論:「中國和印度壓根兒不同,猶如甘地和毛澤東,不能同日而語。」中國的基建一日千里,每令人驚訝,但她並不如表面上那樣強大;印度到處亂糟糟,但她卻擁有看不見的人才優勢:「當中國在進行文化大革命時,印度正在大力進行教育改革。」最簡單不過的是語言優勢:「印度的基建雖然不濟,但人們懂說英語。」而英文程度欠佳正是中國與西方接軌的一大問題。

而另一方面,印度難以取代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因為她的公路系統太不濟,電力供應也不穩定。

中印最大的共同點是,她們恰巧在差不多的時間擁抱全球化與市場,進而改變世界。
「對上一次世界面臨同樣激烈的改變,要數美國的崛起。」
富國薪酬十倍時代 已過去

Meredith在書裏說,目前美國是世界的買家、中國是世界的工廠、而印度則是世界的後勤中心。
有不少美國人對中印兩國的崛起感到害怕,甚至產生保護情緒,Meredith認為這是完全不必要的。她指出,美國每投資1元到海外,就會產生1.94元財富,除了33仙外,全回流到美國。美國不必懼怕與中印合作,需要擔心的反而是教育質素。

「大家知道iPod的晶片產自哪裏的嗎?」Meredith問現場。

不錯,它來自印度。蘋果電腦發掘了這個晶片,再把它應用在iPod上,結果這潮流玩意巔覆了音樂世界。而大家都知道,iPod最大的利潤,還是讓美國賺去。

「這就是最完美的合作例子。」Meredith說。而美國怎樣維持她在創新與科技上的領導地位、維持增長,是最關鍵的問題。

「我們(指歐美、日本、還有香港等發達國家或城市)賺取十倍月薪的日子已過去,中國與印度的畢業生正在搶攻職場,我們若不加倍努力,只會眼巴巴看著收入下降。」她認為美國應大方接納來自全球包括中印的學生,設法令他們在畢業後留下來,這才是對全世界以至美國最大的益處。

***

延伸閱讀:The Elephant and The Dragon, by Robyn Meredith

Saturday, March 21, 2009

山窮水盡 《星巴克救了我一命》

“「不論你過去的生命如何糟透,你仍有機會掀開新一章。經過一連串偶然的意外,你可能躍進一個全新、未想像過的世界,做從未做過的事,而比從前更快樂。」你不能改寫生命軌迹,卻可以改變態度。”

講者:Michael Gates Gill (How Starbucks Saved My Life作者)

你今年53歲,家世顯赫,曾就讀耶魯大學,任職大機構高層,年薪過百萬。
一天, 你被解僱了。
你不但被解僱,在接下來的日子裏,你將面臨生意失敗、然後婚姻觸礁、女友誕下小孩,和被診斷患上腦瘤。
谷底反彈似乎是不可能的事。生命還會比這更差嗎?

人生陷低谷 咖啡店找到奇蹟

本次金融海嘯,對越成功和富有的人,殺傷力越大。
而越成功的人,面對失敗時,也越難放下身段,走出低谷。
《星巴克救了我一命》的作者Michael Gates Gill就是文首所描述那位不幸的人。但經歷重創後,他的生命卻比前更豐盛。
這本不是新書,Gill這個在AtGoogleTalks(見另文)作的演講也不算近期,但他的故事,卻特別適合在這時勢閱讀,因為感同身受的人更多。

「就像一場完美風暴(Perfect Storm)。」Gill這樣形容他當時面臨的窘境。

他從耶魯大學肄業後,就在朋友介紹下加入全球最大的廣告公司之一J.Walter Thompson。26年裏,他鞠躬盡瘁,扶搖直上,位極人臣。然而卻在53歲那年,公司藉故解僱了他。

他只得自立門戶,當起顧問來,直到客戶漸漸凋零。

「我仍每天穿上Brooks Brothers的西服上班,結好領呔,假裝自己很成功的樣子。」其實內心惶恐得不得了。

「我的一切都與生俱來,如今根本無法邁開新步伐…我遇溺了,卻連揮手求救都不懂。」

不久,他因為外遇而和髮妻離異,女友又誕下麟兒,更可怕的是,他被診斷患上腦瘤──只是當時沒有醫保可供他動手術。

在絕境之中,他走進一家星巴克,想點一杯咖啡,並碰上他們在招聘。生命由此得到轉折。

一位年輕的黑人女士趨前問他:「你想要份工作嗎?」

Gill回憶,他當時二話不說就答好。因為他已一貧如洗。那位女士囑他填表。

「我一生之中從未填過招聘表格,完全不知所措。」而那位女士慷慨地幫他的忙。

學懂感恩放下執著 比前快樂

「你有零售經驗嗎?例如在沃爾碼(Wal-Mart)工作過嗎?」她問。

「沃爾碼?我從未進過沃爾碼!」他當時坦率地答。

一步一步地,這位好心的女士幫他填好了表,不久以後,還通知他去上班。

「她是黑人,沒有接受過良好教育,在街上長大,憑自己的努力,當上這家星巴克的經理…在我年輕時,我一定不會接觸她這樣的人,我也絕不會幫她做什麼…在我請人的時候,沒有長春籐學位的,一概免問。」

第一天上班,這位上司先請他喝一杯咖啡,又準備了餅乾(brownie)給他吃。

「在我一生中,從未為任何一位下屬倒過咖啡。」戰戰兢兢地,這位當時已63歲、含著銀匙出生的CEO級人馬,圍上綠色圍裙,開始了為客人泡咖啡的生涯。

而奇蹟就在Latte與Cappuccino之間發生。

「我以前參加那些俱樂部,根本不相信不同背景、文化、教育、宗教、種族的人可以相敬如賓。但在這裏,此事每天都會發生,員工之間,彼此需要大家;

不管再忙,上司需要我時,她都會先問:『你可以幫我一個忙嗎?』我以前需要為客戶趕工時,只會向下屬咆哮,無論如何都要做出來,從不說『請』字;

我以前被稱作『創作總監』(Creative Director),但我現在的『創作』,卻帶來更大的滿足感;

我們以別人的職業衡量對方,其實你應該以他的生活來衡量他。現在只要我一下班,晚上就完全屬於自己,我和家人相處,看想看的書。」失去了高薪、名銜、豪宅、會藉…當Gill活到塵埃那樣低時,他內心卻開出花來。他學懂感恩,放下執著,比過去更快樂。

《星巴克救了我一命》已被電影公司相中,並將由奧斯卡影帝湯漢斯(Tom Hanks)飾演Gill的角色。而奇蹟地,Gill的腦瘤並沒有對他生命造成威脅,五年多來他仍活得好好的。

「不論你過去的生命如何糟透,你仍有機會掀開新一章。經過一連串偶然的意外,你可能躍進一個全新、未想像過的世界,做從未做過的事,而比從前更快樂。」你不能改寫生命軌迹,卻可以改變態度。

Gill至今仍在那家星巴克任職,樂天知命。

延伸閱讀:How Starbucks Saved My Life(中譯:星巴克救了我一命), by Michael Gates Gill

***

Sidebox: AtGoogleTalks

AtGoogleTalks是一系列由Google贊助的演講活動,在全球不同的Google辦公室舉行,並自零六年起,陸續上載至Google Video和Youtube,供用戶免費觀看。

誕生兩年間,AtGoogleTalks已邀請了超過1,700名嘉賓作出演講,每場長約半小時至一小時。被邀請的不限於暢銷書作者、學者、前美國總統、總統後選人(奧巴馬、希拉莉、麥凱恩都曾是嘉賓之一)等知名人士,也有較少人認識的詩人與藝術家。演講分為作家、科技、領袖等不同系列。在Youtube頻道上,AtGoogleTalks已上載了六百多條影片,是個豐富的網上資源。




Saturday, March 07, 2009

非一般推銷員 盧維思全球覓商機

講者:盧維思(Mike Rowse,前投資推廣署署長)

  「推銷」無疑是特區高官的致命傷。

  不論推銷政策(如預算案),或推銷人才(如眾副局長與政治助理),結果往往慘不忍睹——若甚麼也不做,起碼不會有負面效果。

  在這群不濟的推銷員當中,有一位例外——噢不對,他是一名「前」高官——前投資推廣署署長盧維思。

  退休不久的盧維思這天回到校園,向中大新傳學院的校友與舊生分享其推銷香港的經驗。

  他穿上一件印有米奇老鼠的衞衣、帶上一個印有米奇老鼠的布袋,在不必用投映機的兩個小時演講裏,以悅耳英語和幽默口才,示範推銷之道。

兩年飛行哩數 可來回月球

  投資推廣署成立於2000年,以推廣香港為己任,目的是鼓勵更多企業來港設立辦事處以至地方總部。舉例,去年他們共協助了257家海外包括內地企業來港開業,涉及投資46億元,製造就業機會7,800個。

  無從比較下,我們不一定能判斷這樣的成績算不算得上好,但盧維思積極的領導風格,在「不做不錯」的公務員當中,卻別樹一幟。

  「我們有四分三員工不是公務員。」盧維思說,他任用來自私企的員工,因為他們有鬥心,而且有顧客至上的心態,不像公務員,「只知道百分之九十九不能做的事。」

  此外,他努力在署內打造「推銷精神」,鼓勵員工們走出去,接觸客戶,「你不能乾坐着等顧客送上門。」投資推廣署加入了所有在香港的商會,參加他們的活動和研討會,有需要時另行會面跟進。盧維思還積極地往海外推銷香港,在首兩年已累積了近200萬飛行哩數,「足夠讓我來回月球一次,並再被送往月球。」而他一位副手,穿梭的距離比他更遠。

  勤有功。投資推廣署僅成立了一年,便說服《財富》雜誌來港舉行全球論壇,並邀得當時的國家主席江澤民任主禮嘉賓。

  這有兩重意義:第一,《財富》雜誌在回歸前曾狠批「香港已死」,此番自打嘴巴親身見證香港活力,遠比一切有力;第二,當年曾大吹「香港被上海趕過」之風,但江澤民親率26名部長級以上官員來港的舉動,無異打破了「人人都知道中央更重視上海」的說法。

  以上都是早期的事。經過8年的磨練,盧維思對於推銷更得心應手。總結起來,不脫4個字:「顧客」與「產品」:

  (1)「去找已向你買了東西的人。」

  盧維思說,人們像盲頭烏蠅那樣找新客戶,卻忽略了最大的買家,往往是舊客。因此,他上任不久,便囑下屬們在一年內逐一會見舊客戶(即已來香港設辦事處的企業),了解他們的需要,作出改善。他又訂下廿四小時回覆客戶查詢的硬指令,若不能按時完成的,也必須讓對方知道哪時才能得到答案。

  在推銷的過程中,凡事以顧客的利益出發。盧維思說,如果對某企業來說,到北京去更切合其需要時,你要給予對方真誠的建議,才能得到信任。

  (2)「你不能改變你的產品,但你可以用最好的手法推銷它。」

  香港傳媒多報憂不報喜,不時令盧維思洩氣,但是,只要一到了海外,「我便宣揚香港的新聞自由!」他得意洋洋地說。

推銷有法 污點變賣點

  又如香港常被批評空氣質素欠佳,盧維思會正面回覆:「是的,但我們正在努力。」他說,改善空氣,不是為旅客而做,而是為香港市民而做。這種不迴避的態度,才能予人信心。

  他因為03年的「維港巨星匯」事件被公務員事務局裁定失職,不服上訴,被駁回,再申請司法覆核,結果終於得直。這一訴訟,曾被特區政府視為管治炸彈之一,因為牽涉的全是高官:特首曾蔭權、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前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等。

  盧維思的上訴得直,彰顯香港司法制度之不畏強權,而主理此案的法官夏正民,還在結案後被擢升(成為高院上訴庭法官),「這在其他城市幾乎是不可能想像的事。」盧維思說。

  連「污點」都可成為優點,盧維思自然是非一般的推銷員。他更為人津津樂道的,乃是於2001年放棄英籍,成為首位持香港特區護照的外籍高官。

  「作為福特汽車的推銷員,但家裏車房卻擱着一部本田,這好像不夠說服力吧。」盧維思笑說。

----------------------------------

與滬星競爭 香港有優勢

  要說服海外企業到亞洲來設立總部,香港最大的競爭對手,不外乎新加坡與上海。

  盧維思打趣道,他發現「抹黑」星洲並不奏效,改為唱好,效果立竿見影:「我說,香港的優點,新加坡都有,但我們有一點點不同:地理位置更好。」

  他舉例,由香港出發,三小時內幾乎可以到達任何一個亞洲主要城市,設若今晚要到上海開會,午夜抵達,次晨就可返港。但若自新加坡往返,一來一往,就得多耽誤兩天。

  至於上海,他認為50年內,都不會取代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因為我們有四大條件:

  1.完全自由兌換的貨幣

  2.銀行系統並非國有化

  3.全無受阻的資訊流通——「在秒秒鐘數十億上落的交易裏,資訊必須全面而且毫無延誤。」

  4.國際認可的法律體系和產權保障

  盧維思說,頭兩項或許只是時間問題,但末兩項條件卻與共產黨的理念相悖,除非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否則未免可望不可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