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23, 2009

內陸城市發威 中國保八有望

“李晶說:「中國今年保八有望。」她對中國領導人信心十足。”

金融海嘯風捲殘雲吹了半年,被視為全球復甦希望之一的中國,其經濟前景如何?

投資表現佳 出口弱

據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兼中國證券市場部主席李晶分析,目前中國經濟的數據好壞參半;國家經濟正面臨結構轉變,在拉動經濟增長的3頭火車中,以投資表現最理想、出口最疲弱、而內需尚待提升;內陸城市因倖免於環球金融海嘯衝擊,經濟表現比許多沿岸城市還好,不意竟成為中國經濟復甦的新引擎。

若要總結一句話,李晶說:「中國今年保八有望。」她對中國領導人信心十足。

內需待谷 幸銀行體系健全

「在09年,估計淨出口將較去年少、但投資將較去年高、內需市場仍不足。」李晶一口氣總結她對拉動中國經濟增長「三頭馬車」的預測。

內需的確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李晶說,中美兩國在居民消費上分佔全球的兩端:美國消費佔GDP七成,乃發達國家中最高;中國僅三成半,為最低。

「如何令中國人減少儲蓄、增加消費?」李晶問;這真是個大問題。

中國消費者花錢審慎,因為前景仍不明朗,人們寧肯把三成收入存進銀行,也不肆意買東西,使中國的居民存款累積近4萬億美元。

「只要人們預期經濟會好,自己能賺更多錢,自然肯消費。存款比例哪怕從三成下降到兩成,也對消費有利。」李晶說。

此外,建立更完善的社會保障-教育、醫療、退休、失業-也是提升人們消費意慾之途,可惜這將花相當長的時間,無法一蹴而就。

李晶說,雖然目前中國的經濟數據好壞參半(見附表),但中國有一強項,與西方諸國不可同而語:「我們的銀行體系健全,這成為中國主要的增長動力。」

更重要的是,內陸各省市在金融海嘯摧殘沿岸城市後,更顯神威:在第一季GDP增長最強勁的省市裏,只有兩個是沿海城市(天津與遼寧),其餘為四川、陝西與重慶。

人民幣地位升 港亦受惠

「這真令人鼓舞。」李晶說,她曾和一些內陸省市的領導人面談過,對方表示對金融海嘯的衝擊,一點也感受不到。

總結而言,李晶貫徹其看好中國的本色,對中國國力日盛、國際話語權日增很有信心。在這大趨勢下,人民幣地位提升也屬必然,並使香港受惠-「離岸人民幣中心很可能(tend to)由香港開始。」李晶說。

----------------------------------
正面中國經濟數據


1.貸款增長理想:今年首4個月累積新增貸款已達5.17萬億元人民幣,而銀行的貸存比率(Loan-to-deposit ratio)只有68%,與西方銀行動輒高達100%甚至150%的情況成鮮明對比,可見中國銀行水頭十足。

2.採購經理指數(PMI)反彈:從去年尾的低於40升至50以上,反映市場對經濟前景樂觀。

3.地產市場暢旺:3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的房產銷售從年初的低谷反彈,買家再度活躍。

4.零售市道頑強:首季汽車銷售較去年上升2.82%,接近300萬架次。

5.中國股市獨秀:自去年10月金融海嘯以來,反映內地股市表現的滬深300指數(CSI300)累升近6成,遠遠拋離幾近無升幅的環球股市指數(MSCI AC World)。中國股市資金充裕,李晶相信連串新股配售(IPO)將陸續出現。

----------------------------------

負面中國經濟數據


1.重工業未復甦:發電量增長自去年10月以來,一直呈負數,未見有力復甦,相信重工業情況仍然不妙。

2.出口前景未明:出口表現為10年來最差,按年跌幅高達22.6%,主要當然是因為美國消費市場收縮引致。不過,李晶引述利豐集團的資料表示,不少企業已陸續收到來自歐美國家的急單、補單,但主要仍以低檔產品為主-沿岸倚重出口的城市,經濟前景仍不明朗。

3.企業盈利不佳:企業盈利能力不佳,但期望有溫和增長。第一季上市企業(A股)盈利倒退為25.8%,非上市企業更差,為32.2%。

Friday, May 22, 2009

《被遺忘的大屠殺》 反思南京痛史


導演陸川的電影《南京!南京!》挾全國開畫票房冠軍的氣勢,轟轟烈烈地在香港上映,重新喚起觀眾注意這段被湮沒了的血腥歷史。

在進戲院之前,我從書櫃上取下一本書:張純如小姐寫的《被遺忘的大屠殺》(The Rape of Nanking),翻開那沉重的一頁。

日軍僅花4天 令南京淪陷

張純如當年以不足30之齡,經大量查證、訪談、資料蒐集後,寫下這部氣勢磅礡的報告文學,展現出非凡的天份、毅力與正義感。她是美籍華人,父母都不曾目睹過1937年的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和她一點關係都沒有——她並無責任重塑它。

然而,如命中注定,或良心呼喚,當張純如逐步接觸有關大屠殺的史料後,她無法不把這個擔子一力挑下。她問:如此滔天罪行,為甚麼竟沒有人用英文寫一本非小說類的專書?為甚麼受難者如此沉默?為甚麼日本竟可公然忽略這段歷史?

不論看書或看戲,我都不主張沉溺於大屠殺的暴力和殘酷上,正如張純如說:

「本書……目的並不是要建立一個數量上的紀錄,說明這個事件夠資格成為歷中上最邪惡的行徑之一;我的目的是要了解整個事件,並希望世人從學習教訓,記取沉痛的殷鑑。」

例如,其中一件有關大屠殺的真相是,日軍僅僅花了4天,就使南京淪陷——而當時中國的軍隊卻有足夠彈藥至少撑5個月!張純如慨歎,若當時中國部隊有所抵抗,也許可以使士氣敵消我長,令日軍「凌人的氣焰可能就會偃旗息鼓」。

另一值得大書特書的事迹是,在當時已淪陷的南京城內,盡管哀鴻遍野,仍有不少振奮人心的偉大故事,例如:

「人類不汲經驗 注定再受罪」

德國人拉貝,被張純如稱為「中國的舒特拉」,拯救了數以十萬計中國人的性命。拉貝是南京納粹黨的區域負責人,千方百計以一己之力抵擋日軍的暴行:建安全 區、致函日本大使館,甚至向希特拉求援,當這一切都不能阻止日軍殘殺中國人時,他索性親赴地獄:在城裏四處遊蕩,阻止罪行——因為他臂章上的納粹標誌,幾 乎是日軍唯一的顧忌。

按作者的查證,在大屠殺前,約有一半南京人撤出,而留下的那一半裏,又有半數遇害——南京大屠殺的遇害人數,超過三十萬。書寫這段歷史,除了想激發日人對 大屠殺負責外,張純如說,她一直念念不忘這句話:「不能記取過去經驗的人,注定要再受罪一次。」她說︰「南京大屠殺是人類尊嚴中的一大瑕疵,但是讓這個瑕 疵特別令人厭惡的,是歷史從來沒有好好寫下故事的結局。」

使命感驅使張純如盡一切的努力,把這段歷史有系統地記錄下來,公諸於世,不致於湮沒。

很可惜,張純如在完成此書後7年,卻因為抑鬱症而自殺身故,終年只有36歲。

----------------------------------

書名:《被遺忘的大屠殺》(The Rape of Nanking)

作者︰張純如

Saturday, May 09, 2009

無懼「中年危機」 裝備再起動


年過35,有點高不成低不就。30歲前還會不安於室,頻繁地轉換工作,現在理想已褪色,成家立室後更不容自己太任性。過去好景,偶而會幻想有一天大權在握,今時今日,只怕朝不保夕。

這是不是你今天的寫照?

不必太沮喪,在金融海嘯肆虐職場的今天,這是普遍現象。套日本趨勢大師、前麥肯錫顧問大前研一的說法,已踏足職場十餘年的人,不少已進入「惰性行駛」,他們雖有危機感,卻沒有足夠意志力改變現狀,結果裹足不前。人的惰性一旦形成,「再起動」的確很難,但若有心做,倒不是沒方法。

宜做好時間管理 充分利用


大前的「再起動」分兩部分:第一,暖身操;第二,提升「中年綜合力」。

所謂「暖身操」,秘訣只有一道:不要再說「沒時間」。

大前認為做好時間管理是「再起動」的先決條件。具體的操作包括不要將email「放過夜」、充分利用上班前的數小時、安排行程時,優先實行非做不可的事等等。大前本人的時間表排得密密麻麻,但他很自豪地說,自己絕少拖欠工作,而且以身作則,「年過35,照樣學好外語」。

時間最公平,人人都有24小時,大忙人如大前做得到的,我們該很慚愧自己做不到吧?

要學習「中年綜合力」,需要持續地吸收新知識。大前有三個「輸入術」,即通過三個渠道來豐富自己的內涵:每天看報紙新聞、在課堂討論上深入了解特定議題、行萬里路。大前說,一個人「必須用自己的雙腳到處走動」,並在觀光時保持敏感。

發動「輸入力」 全方位吸資訊

大前說的「輸入力」,不單是資訊量的問題,關鍵是興趣。我很喜歡這句話:

「我在輸入資訊時有一個習慣,就是絕不將焦點局限於現在工作需要的領域上,而是對所有事物都抱着興趣,全方位地吸收資訊。」

他說,要「準備一個像紅酒櫃一般的資訊整理櫃」,而且,「正因為不知道何時、何地、何種資訊會派上用場,才更需要先從打開全方位接收天綫,以及擁有資訊整理櫃的方式開始,培養自己的輸入力。」
Link
若要總結大前的話,那就是要盡量使自己成為一個「T型人才」——一方面擁有專業知識(直軸),同時還具廣泛興趣(橫軸)。大前對讀者的要求更高,他說,「身為通才的同時,如果還能成為擁有兩項專業的『π型人才』,則更為理想。」

也許,你也能從今天開始「再起動」?

﹏﹏﹏﹏﹏﹏﹏﹏﹏﹏﹏﹏﹏﹏﹏﹏﹏﹏

書名:《再起動》(作者:大前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