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30, 2007

中國不當第三世界老大哥

講者:吳建民(中國外交學院院長、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兼新聞發言人)

  緬甸局勢日趨嚴峻,僧侶和平民連日上街抗議軍政權後,日前終於爆發流血事件,而一度公開露面的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姬,則盛傳再被收押。

  更令人擔心的是,國防部已把88年因鎮壓群眾示威而屠殺了3,000平民的第22師從邊區調返仰光,血流成河的場面一觸即發。當地呼籲國際介入、向軍政權施壓的聲音愈來愈大,和緬甸長期關係友好的中國,更被寄予厚望。

外交絕不當頭 至今未變

  隨着國力日盛,中國已漸被視為第三世界國家的老大哥、代言人。但中國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卻反對這種論述,他應亞洲協會邀請,在本周一的演講上強調,中國不代表任何國家,也絕不是第三世界國家的領袖,「鄧小平先生提出的『絕不當頭』,至今未變。」他說。

  的確,背負着13億龐大人口的中國,每一步崛起之路都必須小心翼翼,特別是在處理和美國的關係上。擔任中國外交工作40餘年的吳建民說,對於中美關係,必須從全球的視點去審視:

 (一)新世界,新秩序

  吳建民說,目前有四個主要因素正主宰全球:

  1.發展中國家正在崛起。這不但包括中國,還有印度、南美、拉丁美洲、巴西、墨西哥等國。若把這些國家的人口相加,達30多億,「你想想,全世界一半的人口都在崛起中,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吳建民說,未來將有很多人的生活得到改善,這除了值得慶幸外,也必須謹慎,以防發展中國家重蹈已發展國家在崛起時曾面對的問題,例如環境污染。

  2.全球化令國與國之間的倚賴性日強。1971年,作為一個初級外交官,吳建民初訪美國,在超市裏面,他找不到任何一件貨品是「中國製造」的。當時「文化大革命」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即使國家經濟陷崩潰邊緣,但中國對世界任何一國,卻無關痛癢——「我們當時沒有貿易戰、沒有外國投資、也謝絕任何與別國的交流」。但到今天,吳建民說,「2月27日上海股市大跌,即觸發全球股市隨之下瀉;我們已同坐一船了。」

  3.世界面臨嚴峻挑戰。恐怖襲擊、氣候變化、污染問題、傳染病……世上無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

  4.伊拉克之戰。吳建民說,美伊之戰帶給全球的啟示是:用戰爭解決兩國紛爭的方法已不再適用-「四年半了,沒有問題得到解決,但戰爭帶來的新問題卻愈來愈多。」沒有大國可以承受戰爭的洗禮,一切必須透過戰爭以外的對話,才有望解決。

中美鷸蚌相爭 不如友好合作

 (二)中美共同的挑戰

  中美構成了當今世界的大棋盤,吳建民說若中美能互補合作,可造福全球:「首先,我們可以在安全問題上-例如北韓核武-攜手,令世界更和平。

  此外,中國能源效益很低,我們佔世界GDP5.5%,但卻消耗了全球15%的能源,如果美國可以在技術上為中國提供協助,我們可以令世界更清潔。」中美兩國相加,人口佔全球四分之一,若中美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全球亦能受惠。

  吳建民總結說,未來中美合作之道的前提,是兩國須聚焦在共同利益上,特別是能源問題,與其鷸蚌相爭,不如友好合作。「冷戰和對立那一套已不再適用,中美之間並非零和遊戲。」若能互諒互解,締造和平合作之路,功在千秋。

3 comments:

Elvis said...

外交辭令的陳腔濫調, 當真多聽無益。悶死了。

這些年頭,你總會聽到大陸官方人士說甚麼「中美應該合作」,「中國不威脅其他國家」,「攻擊中國的言論是冷戰思維」,「中美互利比相爭更有益處」

以往說過這些話的幹部不知凡幾,這些辭令我幾乎可以背出來了。這些年來,向美國示好,強調合作,弱化中國威脅論,一直是北京的既定立場,而且官員的口徑還統一得很厲害。

其實,只有傻子才會相信中美無競爭關係的。不但有,而且還很全面。

當吳建民和一個講座說出中美在某個範疇需要競爭的話,那個講座便當真值得去聽了。

Leona said...

Elvis:
你說的那種講座,可遇不可求,但這個《五分鐘聽講座》的專欄,可是每周見報的。
你這不是為我出難題嗎?
:)

Elvis said...

唉呀, 我見到悶蛋辭令有牢騷而已, 不會當真叫你去喇, 世上亦不會有如此一個講座的。:p

我只是有時候在想, 聽這些京官辭令, 能有甚麼實質得著呢?其實他說的東西應該在其他場合亦有很多人說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