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糖很容易,但如果我們的目標是成功轉型,就要動用盈餘和儲備,資助研發……南韓在98年金融風暴後翻身很厲害,他們把3%GDP花在研發上;而我們只有0.79%。」鄧樹雄說…聰明地運用儲備也好,都涉及重大的理念轉變,「這些都需要負責任的官員去處理。」”
專訪浸會大學經濟系客座教授鄧樹雄
罕有地,當財政司司長仍在為2月的財政預算案籌謀時,特首已率先在去年10月份的施政報告上,宣布減稅。
既然政府都敢開出減稅期票,各界更不敢怠慢,紛紛擇肥而噬。年薪千萬的金管局總裁任志剛,率先呼籲政府「還富於民」。
打工皇帝、行政會議成員范鴻齡,亦促政府向中產提供稅務寬免。各政黨的扶貧措施更是五花八門。
不計外滙基金投資勁賺的千億元(其分帳將撥入財政儲備),本財政年度首八個月已錄得506億元累積盈餘,德勤會計師事務所預計全年盈餘有700億元,花旗報告更進取,估達750億元。這使曾蔭權有足夠信心宣布,把來年薪俸稅標準稅率減至15%,公司利得稅減至16.5%,使政府每年少收50億元。
好景退稅 不景加稅 不利民生
庫房水浸,明顯不過。除了派糖與派更多糖外,豐厚的盈餘,難道沒有更好的出路?
「香港向來奉行財政穩定、審慎理財,和西方那一套『反景氣循環』的理念不同……特首眼見經濟景氣而提前宣布減稅,是意料中事,可見他血液中一直有這種傾向。」浸會大學經濟系客座教授鄧樹雄說。
從殖民地開始,香港即以審慎理財為原則。回歸後,《基本法》107條更把這種理念寫進憲法:「……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
審慎理財的理念,是指在政府財政緊縮時,減開支,增稅收,努力平衡赤字;而在經濟暢旺時,則還原稅率,還富於民。
這是香港一貫的做法,我們亦早已習以為常。
只有一次例外。
98年度,當年的財政司司長曾蔭權在預算案中提出減稅、減差餉,彼時的政府赤字是230億元;99年,他再推出多項寬減措施,紓緩市民負擔,那年,政府預測財赤更高,達360億元。結果從98到00年兩個年度,政府的財政負擔大增至500億元。
「當時政府回應了社會需要,與民共度時艱(而把審慎理財暫擱置在一旁),這在歷史上十分罕見,深具特殊意義。」鄧樹雄說,當時財政儲備豐厚,政黨又不斷施加壓力,致政府的財政哲學似乎有所轉向。但這只是曇花一現。
香港經濟自2000年起持續不景,從98至04年,累積赤字已高達1,900億元。卒在梁錦松任財爺的03╱04年度,政府決心大力消滅財赤,結果犧牲了市民。
「直接稅、間接稅一起加,各部門都收到『財政信封』,被勒令嚴控開支。可見赤字當前,政府不得已服從其一貫財政紀律。」鄧樹雄說,從政府角度看,力求收支平衡以穩定港滙、穩定經濟,無可厚非;可是從社會意義看,經濟不景時面對加稅、好景時獲退稅,市民面對的經濟波幅被加劇了,損害的是民生。
「港府向來的做法(好景退稅,不景加稅),對整體經濟影響不大,但對民生、對社會服務,卻會有很大影響。」鄧樹雄說。
政府不帶頭 經濟轉型難
今年股樓大旺,通脹及資產泡沫急漲,再加上減稅、增開支,形同火上加油,恐造成經濟過熱。更甚的是,一旦景氣轉向,政府將少了擴張手段來重振經濟,屆時市民便無法得享雪中送炭。
鄧樹雄明白,經濟暢旺如此,市民想有糖派是合理要求,正如金融風暴至沙氏期間,市民願意和政府一起勒緊肚皮一樣。但是,「如果經濟周期短、復甦快,市民當然接受;但假如面對的是長期的不景氣呢?到另一次經濟不景,我們又接受緊縮的生活條件嗎?」港人善忘,回歸後的經濟低迷,早就成了明日黃花。
正如現在已沒有人提「經濟轉型」一樣。鄧樹雄手握的新一屆財政預算諮詢文件,也沒有提及。
香港經濟倚賴四大支柱行業:金融、物流、旅遊、工商服務。但這些「支柱」要不正在萎縮,要不被周邊城市蠶食。可是,在「市場主導」、「積極不干預」的大旗下,沒有人敢嗆聲。
「董建華和梁錦松提出了使產業結構更均衡的看法,建議做多個中心、發展新興產業、搞高新科技。可惜,當年無錢可花。」鄧樹雄說,要經濟轉型而不用政府帶頭、不花一毛錢的,全世界都不曾發生。
商界短視,不喜談長期發展,有風險就退縮,能做回老本行的都不想轉型,他們不施壓,政府不會行動;工業界有轉型壓力——數以萬計在珠三角從事加工貿易的廠商,因為中央和廣東政府的新經濟發展策略而需被迫轉型——可是他們的聲音不夠力,特區政府除了幫他們搬走以外,甚麼忙也幫不上。
「派糖很容易,但如果我們的目標是成功轉型,就要動用盈餘和儲備,資助研發……南韓在98年金融風暴後翻身很厲害,他們把3%GDP花在研發上;而我們只有0.79%。」鄧樹雄說,社會和諧與扶貧,和產業結構和教育都有關係。
以教育為例,政府最大的開支是教育,約佔全部開支的五分一。「可是,由於政府開支佔整體GDP太少——只有16%——因此教育佔整體GDP少於4%。在最發達的經濟體中,教育應佔GDP的8至9%。」鄧樹雄說,香港進行了一連串教改,錢都花去了,但達不到重心。我們迷信小政府,認為不亂花公帑才好,結果該花的都沒花。
經濟轉型也好,聰明地運用儲備也好,都涉及重大的理念轉變,「這些都需要負責任的官員去處理。」鄧樹雄說。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