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14, 2012

到底風光過


專訪:Alex Kong (SINO Dynamic Solutions Ltd)
http://www.sinodynamic.com/

Alex和其他的mobile app developer很不一樣。
這是個年輕的行業,但他今年42歲,人生經歷「一匹布咁長」。
別人的app不是免費便是只賣$0.99,他卻炮製了一個價值$999.99Apple Store上最貴的app
搞科技的誰不想上市?但Alex對上市不存幻想--他兩次上市都幾乎成功,結果兩次都落空。
他成長在馬來西亞砂勞越一個叫「美里」(Miri)的城市,大學畢業後在原始的熱帶雨林裏生活了兩年,見過不少珍禽異獸、自然奇觀,然而人生路上的光怪陸離,卻比森林中的複雜得多。
從一張白紙開始
2009年某一天,為了一宗收購戰而弄丟工作、失去公司、賣掉四十二個物業的Alex,攤開一張空白的A3紙在想:現在一無所有,接下來做什麼好?他檢視著自己寫下的履歷和經驗,決定進軍最「當頭起」的mobile app
但他幾年前才從馬來西亞來港,從事的是和旅遊有關的資訊科技工作,在這行沒有人脈,要在短時間裏找到合適的程式員,「最有效的方法是透過Facebook。」他到處加朋友,結果找來四個年青人,每人負責一個項目,從中挑選最優秀的聘為員工。
有了人才不夠,「要在香港立足,還要有噱頭。」他想出一道怪招:做全球最貴的app
那就是MortgagePRO「按揭通」。這個app價值$999.99美元,整合30多間銀行的按揭組合資料,每天更新,用家還可直接以手機作出按揭申請,操作簡易方便。此招果然搶得媒體注意,但有人買這麼貴的app嗎?
「有,地產經紀。他們一筆生意動輒賺數十萬,根本不在乎這點錢。」Alex說,這個app由推出至今年年中,單計產品下載,已為公司帶來370萬元收入。要賣多少個$0.99app,才有這樣的表現?Alex賣貴app的策略果然湊效。
除了「按揭通」,Alex的公司Sino Dynamic還有另外三個主要產品:Auction King(拍賣王)、Car King(車王)和Property King(搵樓王),統稱「King Series」。他形容這些app都屬商貿應用,可帶來持續收入,並有兩大特點:
「第一,它們主要促進買賣雙方進行交易,毋須依賴第三者;第二,操作具普遍性,容易複製到其他地區。」這可令產品的市場不斷擴張。
從中我們看到Alex很有生意頭腦。不止如此,他最大的強項是化繁為簡,懂把異常複雜的商業過程,簡化成幾個主要步驟,讓一般app用家也能輕易操作。這種能力,當然不是一朝一夕練成的。
首次上市失敗
1992年,主修旅遊的他在夏威夷大學畢業,回到家鄉馬來西亞美里,得知從事旅遊業的父親,準備在姆魯國家公園(Mulu National Park)興建酒店。那是個受保育的熱帶雨林,未經開發,與世隔絕,工程太浩大,他勸父親放棄不果,唯有上山輔助他。
他從修路、拉電線開始,一步一步把整座酒店建成,在雨林裏生活了兩年。那兒巨樹參天,有很多仍在形成的鍾乳石山洞,和還有數不清的野生動物,景色絢麗壯闊,是個世外桃源。
酒店建成後,Alex回到美里,終於有機會從事他一直感興趣的資訊科技業。不多久,他把賺到的第一個一百萬(馬幣),投資在開發旅遊網站AsiaTravelMart (http://www.asiatravelmart.com/)上,為旅行社提供酒店機票的網上預訂服務,那是1997年。
當時電子商貿技術(e-commerce)仍未成熟,Alex在亞洲區找過許多銀行,都沒法提供他要求的服務,於是他自己動手設計整個付款系統,「那應該是亞洲第一個電子商貿網站。」Alex自豪地說。
網站引起VC的興趣,又吸引了投資銀行包括美林、花旗、軟銀等投資,還準備在2000年於紐約Nasdaq上市。
結果,「我們打算四月上市,但三月卻發生了科網股泡沫爆破。」上市不成,Alex足足用了五年時間才完成「管理層收購」(management buyout, MBO)
再次由零開始
猶幸當年三十出頭的Alex沒有被上市失敗的經歷擊倒,他很快振作起來,還創辦了AFOOFA Solutions(afoofa.com),為航空公司建立訂票系統。
2005年,他又有機會把公司在馬來西亞上市,豈知申請在最後階段被拒,公司被吞併,白白失去每年盈利過億港元的生意。
Alex的沮喪和失望可想而知,但這時香港一個上市集團找上了他,請他管理集團正在蝕錢的旅遊業務。對方很有誠意,說「擂台已經擺好了,就等你上場」,說相信他能大有所為。Alex終被打動,2006年離鄉別井到香港發展。
兩年後,Alex果然把所管業務轉虧為盈,其後他才離職,準備收購一家旅遊集團。
不幸的是,在這宗收購中Alex遇上金融大鱷,最終雖然贏了官司,卻把所有身家連四十二個物業都蝕掉,又要由零開始。
回想這十多年來的起跌,Alex欲語還休。他年紀輕輕就開始接觸複雜的上市與併購,見識過巨富、黑幫、賭業,擁有過私人飛機,遇上許多各式各樣的人... 豐富的閱歷令他做生意更成熟和謹慎,他不介意mobile app只是小生意,反而覺得這才踏實。
追求夢想重要 追求盈利更重要  
Sino Dynamic的業務有三大支柱,除了前述四個商貿appsKing Series」外,他們還會為企業提供流動方案,又開發了一套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銳意為mobile app市場打造商貿平台。
這套SDK在今年五月中推出,有push notification, in-app messaging, banner display等多項功能,鼓勵程式開發商採用它來寫mobile app,並可選擇植入廣告,賺取收入。
年青人寫app,大部份為的是「名」,希望一炮而紅,吸引到投資者注資;但對Alex來說,更重要的是「利」--難道他未風光過嗎?
十多年前,他曾經見過蘋果電腦一位著名的evangelistGuy Kawasaki,對方的一句話令他印象極深刻:
「他說你不要以為蘋果追求的是夢想,它真正追求的是盈利(profitability)。」夢想再宏大,到頭來也可能會一場空,唯有盈利才是實在的。Alex說香港的創業氣氛不同矽谷,光憑一個動聽的故事不足以吸引投資者注資,做mobile app一定要穩健的營運模式和持續的收入來源才行。年青的mobile app developer以為公司得到鉅額注資就很了不起,忽略好好做生意的重要,亦太不了解香港的創業環境。
「等別人投資,不如靠自己站穩陣腳。」千帆盡過的Alex,語重心長地說。

Wednesday, August 15, 2012

又越過高山又越過谷


專訪:Keith Li (Innopage)
http://www.innopage.com/


Innopage是一家只有兩年歷史的公司,但他的創辦人Keith Li卻已投身科網行業十多年。他98年入行,03年創業,見證過科網最狂熱的年代,摘過最重要的國際獎項,也試過整間公司萎縮得只剩下一個兼職員工。

Keith的一席話,讓我看到創業血與汗的一面--「創業一點也不好玩」--他引用電影《洛奇》的對白說,it ain't about how hard you hit. It's about how hard you can get hit - and keep moving forward. Keith一直在創業的航道上巔岥起伏,我在他身上看到創業家頑強的韌力。

 

從全職吃喝 到決心創業

 

98Keith在英國碩士畢業時,已是資深互聯網用家,他第一份工作投身在Jardine OneSolutionInternet Solutions Team2000年科網熱,行內瘋狂挖角,他以高三倍的人工過檔一家在澳洲上市的電訊公司。

他形容當時的情況很「失控」:「被指派進行一宗收購時,公司說成功後會讓我成為該子公司的董事之一,而我當時只有26歲。」

013月,全球科網股爆破,Keith的上司、當時的CEO被逐出董事局,他也意興闌珊,減了三分一人工,轉職到另一家公司。03年沙士,這家公司被收購、重組,Keith過了九個月「全職吃喝玩樂」的日子,動了創業的念頭。 

他記得唸大學時在網上新聞組打筆戰,上課時恨不得有電腦在手回應,認定Mobile流動上網是大勢所趨:

「一生人不會碰上多少改變時代的巨浪。Internet誕生時我未能趕上,Mobile將是另一場巨浪,這是到我玩的時候,再不把握機會就太遲了。」他成立公司M-Gen,動手建立一個手機網上社群,用現在的話說,即手機上的Facebook。  

 

最失敗產品 帶來名與利

 

這個產品叫m-Friends,是和記電訊其中一項增值服務。它在2004年面世,至今在香港仍有逾千用家,但Keith卻形容這是他最失敗的產品。主要原因是當時的手機不適合上網,屏幕太小,速度太慢,下載一張5K的相片也要十秒鐘,硬件、軟件都未就緒。

後來Keith把整個m-Friends移植到3G上,雖然仍無法使產品有突破,但卻因此掌握了開發3G的關鍵技術,例如定位功能。Keith利用這些來開發下一個產品m-Quest,它竟帶來意想不到的名與利。 

m-Quest是個3G定位遊戲,最受注目的應用是在電影《七劍》的宣傳上,叫做《七劍迷蹤》。用家要往香港不同地點搜集總共49把劍,還可對戰和交換等,這在當時是耳目一新的玩意。一個月費28元的遊戲,最終竟有玩家花了近千元,是該電訊公司所有遊戲中,ARPU最高的一個。

不但如此,Keith說,由於當時香港是全球最早擁有百分百3G網絡覆蓋的城市,《七劍迷蹤》便順利成章成了全球第一個3G定位遊戲。這個記錄,讓Keith摘下第一個國際性獎項--Forum Nokia PRO Awards

當時的Nokia是手機界的皇者,Keith記得自己專程前往杜拜領獎,很受鼓舞。

同期,Keith還積極參加多個本地資訊科技獎,結果在0506年間,奪得八個業界獎項,「在小圈子裏,風頭一時無兩。」Keith笑著回憶,這引起許多VC的興趣。

 

電話接不停 一周不回家

 

「我整天不需要打電話,只要接電話就行了。」查詢的VC絡繹不絶,Keith白天要應付他們,晚上才有時間工作,「我就在那時候開始在辦公室睡覺。」他試過整整一週沒離開過公司。   

Keith說他當時有點急功近利,一心只等VC入股,拒絕了不少私人投資者,「我心想只要有一所VC垂青,他們為了在exit的時候大賺一筆,一定會全力捧紅我們。」Keith在名譽和VC簇擁下飄飄然,事後反省,才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

「我仍以2000年科網熱的頭腦來應對2005年的環境,以為即使什麼都沒有,只要概念好,VC就會入股。」但經過科網一役,市場更成熟,VC要求目標公司有穩定的管理團隊、客源、營運模式等,而當時的M-Gen,「獎拿了很多,但生意很少。」令不少投資者失望而回。M-Gen最終沒有得到投資者入股。Keith剛被捧上天,就步入事業低潮。

2007年最差的一年。」那年經濟特別好,成本增加,Keith漸漸吃不消,「用2004年的人工,怎可能請2007年的人?」他的員工慢慢流失至只剩下一個兼職程式員。

他笑說那段日子其實過得不錯,因為電訊公司穩定的月費收入維持了生計,而且「不必出糧,可以統統花在自己身上。」但Keith知道那是自欺欺人,「公司沒有增長,用戶最終會下跌。」他惟有暫別創業,出外求職,在一家公司從事QR code研發。兩年後,他終於迎來iPad的出現。 

 

遇程式天才 投身電子書

 

Keith一直對創業死心不息,有大學同學知道他想寫mobile app,說要介紹一個高手給他,對方的遊戲app不論在收費或免費的排行榜上,都連續三周第一。

Keith和這位當時任職金融分析員的高手見面,深感對方是個天才,「Victor說他本來不知道自己會寫程式,直到某年在RIM實習,才發現自己能記下300頁的codes!這不僅是記性好那麼簡單,而是邏輯思維一定非同凡響。」他決定和Victor合作開公司Innopage,進軍mobile app

iPad2010年誕生時,他們剛好替天地圖書做了第一本電子書,而那年書展的焦點,盡是ebook,「我們『食正』iPadKindle的浪!」Keith一口氣出版了十多本電子書,八月更辭工全身投入Innopage,矢志做全球最好的電子書供應商。

Victor總有新點子,走在市場前面,「當別人只是上而下地翻閱時,我們做揭頁;別人做揭頁時,我們加入highlight功能;別人做highlight時,我們還可以分享。」他們還有做電子書櫃的技術,只要下載一次,就可保持更新,很適合定期出版的雜誌採用。

2010年至今,Innopage已出版逾百本電子書,營運理想;更重要的是,汲取了上次的教訓,Keith終引入專業的私人投資者做股東,穩定公司的財政來源,並非一心只等VC上釣,「人成熟了,知道貪心不是問題,自私卻一定導致失敗。」Keith說現在是他創業路上最穩定的階段,他不要再營營役役於維持生計,而要思考更宏遠的計劃,維持競爭力,希望創造歷史。 

 

結語:沒有膽的人 朝夢想進發

 

去年十月Keith出發到法蘭克福書展前,忽然劇烈胃痛,原來是膽管閉塞,必須動手術切除整個膽囊。他堅持不肯延期出發,醫生唯有替他動了一個權宜的手術,但只能支持一週,他回來後還要再接受兩次手術,才告安全。同一病例,別人動一次手術就可以了,可是Keith為了把握一個機會,三星期裏動了三次手術。一般人怎可能有這份耐力、做這種選擇?

Keith後來把這段經歷記在blog上,寫成「追夢」系列六篇文章,回顧自己的創業路:

「捨棄安穩生活,透支身體機能,犧牲陪家人朋友的時間,不再進行娛樂活動,更要抵受客戶、員工、拍檔、投資人、親屬帶來的壓力,以這許多來換取追尋夢想的機會,是否太大付出?

縱然拖著徹底疲憊的身心,無論再給我多少次從頭來過的選擇也好,我仍然會走我的路。

因為我這一生只會為Startup與創新而活(...)我已投放了半生心血和精力在Startup上,九年來長期每日榨乾自己一點一滴,當中的苦樂不足為外人道。現在時機已到--夢想的起點,我要來了!」

Keith對夢想的堅持,真的萬中無一。要決定創業很容易,但要堅持下去卻很難,你有這份毅力嗎?

Friday, July 13, 2012

人到中年轉跑道

專訪Roy Law (Apptask Limited) http://www.apptask.com/en/


WTIA有許多會員都是App developer。其中不少是年青公司,創辦人沒太多工作經驗,因為寫了幾個受歡迎的Apps,發現前景還不錯,就這樣輕輕鬆鬆地入了行。
但Roy和他們不一樣。他加入新公司Apptask當CEO的時候已年過三十,在JobsDB工作了十年,主管系統和保安工作,薪高糧準。回想向上司遞辭職信的一刻,兩個大男人都幾乎眼泛淚光,依依不捨。
一個在資訊保安領域打滾了十年的的企業高層,行事應該很謹慎,冒險可免則免,為什麼還要從穩定的公司投身高風險的新市場,從企管高層化身創業家,孤注一擲轉跑道?

在舊公司升無可升

「2010年iPad面世的時候,我覺得這將帶來一個潛力非常巨大的市場,非試不可。」Roy回憶。

他 98年自科技大學的工程學院畢業,當時科網熱方興未艾,他對互聯網很感興趣,便加入一家電子零件生產商做技術支援,投身IT界。兩年後,他再完成一個和資 訊科技有關的學位,轉工到JobsDB,也是從技術支援開始。此後連年升職,決心往外闖的時候,他已總管JobsDB整個亞太區的保安和系統工作,直接向 CTO兼創辦人匯報。

「我在JobsDB的架構裏已升無可升,上司打趣道,再升就要坐他的位置了。」那時他對整間公司已很熟悉,一切運作上了軌道,挑戰不大,他感到自己在事業上還有不少嘗試空間,故蠢蠢欲動。
Roy說,iPhone的流行,可以說帶動了整個智能手機行業的發展,而iPad的誕生,更把一切推到另一個高峰。

「就像我當年大學畢業的科網熱那樣,許多大公司不惜高價找人寫網頁,現在則一窩峰高價請人寫Apps。整個行業都很蓬勃,我感到是時候加入這行,要不就太遲了。」他形容這是Mobile Apps的三國時代,高手輩出,百家爭鳴。

遇上程式高手

Roy在舊公司擁有高薪厚職,工作環境很穩定,一旦離職另起爐灶,代價很高,所以他也再三衡量過利弊。除了時勢配合,令他認為App development大有可為外,還有兩個關鍵人物加強了他往外闖的決心。

首 先是其拍檔。對方是Roy大的同學,自畢業後便連番創業,經歷過科網的高峰低谷,Apptask是他在2002 年成立的公司,替客戶寫網頁為主。Roy在2010年 加入Apptask後,將之轉型為App development公司,目標客戶是企業而非大眾市場。拍檔有資金又有豐富經驗,負責投資和訂立大方向,Roy則主責整間公司的運作。
此外就是一個程式高手。

Roy辭職加盟Apptask時,有朋友向他推薦一個剛離開JobsDB的技術人員,說他是一流高手,必需羅致旗下,以增勝算。Roy通過朋友介紹認識這個App developer後,雙方理念相近,一拍即合,他深慶得人,加強了自立門戶的決心。

我問他這個App developer到底有多厲害,Roy說我怕說出來神化了他;我開玩笑,難道是九歲便懂寫程式的天才?Roy說,你低估他了,他五歲便懂用Basic寫程式。

產品保安 媲美美國國防部

App development是「新興產業」,其中不少大受歡迎的Apps,是面向大眾市場的遊戲、大公司作市場推廣的產品等,用家多,又好玩,最容易一炮而 紅。但Apptask的目標卻不是這個炙手可熱的市場,反而專注為企業提供應用方案,很實在,但增長速度較慢,較難為人認識。Roy為什麼要這樣定位?原 來又和當年科網熱的教訓有關。

Roy解釋,面向大眾市場的好處,是當熱潮捲至時,整個行業都水漲船高,公司可以迅速膨脹;但由於用戶的忠誠度不高,一旦時勢逆轉,很多公司就會被淘汰,做不長。

「針對企業用家卻不同。一旦對方採用了你的產品,只會越來越倚賴,要求的功能越來越多,長做長有。」此外,企業用家對產品的資訊保安要求特別嚴格,而這更是Roy的最大賣點。

「一 個跨國主題樂園公司要求其資訊保安的嚴密程度媲美美國國防部,而它採用了我們的產品。」Roy本身是專業資訊保安協會 (PISA,Professional Information Security Association)的創會成員之一,Apptask為這個跨國主題樂園公司設計了一個產品,方便管理層以iPad開會、處理檔案等,又有同步功能, 大大提升工作效率,方便又節省紙張。這個產品,也被蘋果引為案例,藉此推銷其產品不止是個人消費品,也有企業應用。

做Mobile App的Oracle

從 JobsDB到Apptask快兩年,員工從數人增加到數十人,公司已經賺錢,還有買家垂詢,證明Roy轉工的決定沒有錯--可這是事後孔明,當時怎麼會 料到有今天呢?他覺得這兩年挑戰雖然大,但很開心,覺得工作「好好玩」,眼界大開,更重要的是,這個決定令他更接近自己的夢想。

「我希望建立一家為世人認識的公司,做到Mobile App裏面的Oracle一樣。」Roy更希望能藉此證明香港的App developer水準很高,可以在國際上為港爭光。

Sunday, June 17, 2012

Keith Rumjahn:走自己的路

走自己的路 (15.6.2012)
專訪:Keith Rumjahn (J Plus) http://www.jpluscorp.com/

我首次見到Keith是在去年ICT Award(Best Ubiquitous Networking)的比賽上。他設計了一個iPad App叫「籃球教練畫板」(Basketball Coach’s Clipboard), 用家包括NBA球隊,產品又是蘋果網頁上的feature apps之一,殊不簡單。

我問他為什麼設計這個App,他說曾擔當中學的籃球教練,在紙上畫草圖指示隊員如何走位、進攻等,非常不便,就決心寫個App來解決這問題,「即使沒有人用,自己也可以用」。

這句話使我靈機一動。我有許多創業的朋友,觸發他們開始創業生涯的,往往只是為了解決自己一個小問題,結果填補了市場需要,更令興趣成為事業。網上書櫃Anobii的創辦人宋漢生就是其中一個成功例子。Keith也具備了這種創業家的特質,他會不會是另一個宋漢生?



爸爸極力反對

28歲的Keith,去年十一月帶著新婚妻子,從加拿大回流香港創業。他走上創業的路,看起來理所當然:父母都是創業家,小他一歲的妹妹,比他更早創業,J Plus本來就是妹妹的公司。但他自立門戶,卻經過痛苦的掙扎。

「爸爸是個serial entrepreneur,從小我就覺得他和其他同學的父親不一樣,很有魅力,處事有條理,又淡定,他是我偶像,我一直渴望效法他。」Keith說爸爸曾在加 拿大從事長途電話業務,2000年科網熱時,又從矽谷找到資金回港開公司,如今在內地一所上市公司任CEO。

爸爸事業有成,難怪Keith想效法。「不,我爸不是每間公司都成功,他使我佩服的是遇上挫折也不放棄,我覺得他的經歴很豐富,很想學他創業。」但Keith意想不到的是,當他告訴爸爸創業的決定時,竟招到極大的反對。

Keith 本來在加拿大的CaseWare International任職軟件工程師,該公司以提供會計、稅務軟件為主,工作環境舒服,是福利好人工高的「筍工」。爸爸覺得Keith放棄這麼優秀 的工作回港創業,代價太大,更何況創業之途九死一生,他是過來人,不想讓兒子選這條路。

Keith為此哭過:「我很生氣, 他自己也是創業家,為什麼一點也不支持我?從小到大他對我都很嚴格、期望很高,我經常在內心掙扎,若按照他的要求,我是不是很失敗?」他理解父母為他學業 和事業舖路的苦心,但眼見不少同學,一路按照父母的安排,卻做著不喜歡的工作,很辛苦,「It sucks!(糟透了!)」他最終下定決心,離巢創業。

未上班先被炒

有一段經歴,很可能加強了Keith創業的信念。

他在加拿大Queen’s University唸電腦,本來未畢業已得到一家巨企(Workbrain)的聘書,可是剛踏出校門,公司卻被收購,他還未上班,就已收到解僱信。

「我還未上班,憑什麼炒我呢?」換句話說,公司重整架構,不管表現如何,都有機會被解僱。

「大企業並非真的穩健,只是你不知道危險而已。很少公司可以基業長青,創業並不見得比在大機構工作更高風險啊。」

而他決定創業,也絕非一時衝動。

在CaseWare工作的那幾年生活是很優悠,但Keith內心一直有幹一番事業的想法,不想一輩子就這樣輕輕鬆鬆過去。

他很喜歡看科網創業家兼作家Paul Graham的文章,也閱讀過企業家如Warren Buffett、Jack Welch的自傳,有一段時間,他每週都和幾個朋友談創業的想法。

那時他間中在女友任教的學校擔任初中男生籃球教練,寫了一個iPhone App叫Basketball coach’s Clipboard,代替傳統的紙筆,教球員們如何走位、防守等,「最壞的打算是,即使沒有人用,自己也可以用」。

既然有了產品作嘗試,加上朋友的互相鼓勵,創業的雛型漸漸形成。

十分鐘內覆電郵

Keith把產品放上Apple Store,踏出自立門戶的第一步。

「剛開始的時候,我真的是一個一個客戶這樣賺回來的。」 他一收到顧客電郵查詢,必然在十分鐘之內回覆,「大公司往往拖一整天才回郵,還問一些很笨的問題。」他迅速到題的回覆,令客人印象甚佳,逐漸建立口碑。

此外,他每天下班後,還花三四小時改進程式,讓顧客們每周都有更新,得到更多功能。這樣每天賣出十個八個產品,又推出iPad版,使銷售額增加一倍。日復一日,直到兩年後,當Keith每個月來自Apple Store的收入與月薪相若時,他終決心辭工創業。

目 前他共有12個和運動相關的「教練畫板」,除了籃球外,還有高爾夫球、排球、疊球、網球等,產品一度成為排行榜榜首。這些畫板的設計易學易明,最重要是大 大方便了教練和球員們,所以連NBA球隊華盛頓巫師,也是其用家之一。Keith說他不久前收到電影公司華納兄弟來信,問是否同意在一套即將開拍的荷里活 電影裏展示他的畫板,他當然卻之不恭。

但Keith並沒有鬆懈。他說從第一個畫板推出至今三年,不斷受到競爭者的挑戰,「產品不是什麼火箭科學,並不難抄」,必須不懈改進,推陳出新,才能穩佔市場份額。

長遠而言,Keith說他需要建造一個屬於運動教練的社交網絡,讓他們習慣了在那兒分享、交流,才有機會長期留住顧客,「正如Facebook也有不少複製品,技術上不難抄,但人們習慣了用它,就沒那麼容易被連根拔起。」

走自己的路

許 多人覺得香港缺乏創業氣氛,Keith為什麼選擇回來?他說香港節奏快,充滿挑戰性,人不會像在加拿大般懶洋洋。而且正因為香港創業的人不多,只要做出成 績,更容易突圍而出。他去年參加WTIA的ICT Award,便取得了銅獎;數碼港也提供支援,介紹過不少公司例如微軟給他認識,助他拓展人脈。

問Keith現在的目標是什麼,他答得很踏實:

「我知道這些畫板的市場太niche(專門),所以在成為市場領導者之後,必須有新產品,目標是爭取比這更大的市場。」在成為更大的市場領導者之前,他希望所有運動教練一想到網上教學輔助工具,就會想到J Plus。

現在爸爸還反對他創業嗎?Keith說爸爸見到他做出一點成績,引以為榮,也不再阻止。

「我真的很享受創業的過程。我知道本來我可以走一條康莊大道,現在卻走上一條曲折小徑,又崎嶇又艱辛,但我想證明給爸爸看,我不是你的布偶,我可以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