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25, 2010

炒家猛踩歐債 歐盟可挽危機

歐豬多國信貸違約掉期(CDS)又創新高,令歐債危機再成市場焦點。但歐盟已從年初希臘事件中汲取教訓,不會對成員國的債務危機坐視不理,故新一輪歐債危機料不致再惡化,只因炒家要推高美元,歐債問題才成市場焦點。

歐豬多國內傷 熱錢輪流狙擊

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昨將愛爾蘭國債由AA-級降至A級,實屬後知後覺,因愛爾蘭已同意接受歐盟及國基會援助,初步估計獲注資八百五十億歐元,危機已在消減。市場焦點已轉移至尚未向歐盟求救的葡萄牙及西班牙身上,令兩國CDS昨飈升至歷史新高。

雖然如此,預計西葡兩國最終應可渡過難關,不致步年初希臘的後塵,遭炒家連番狙擊後才獲救。皆因歐盟態度顯著轉變,清晰地表達了會拯救成員國的決心。

希臘債務問題今年二月已曝光,可是歐盟卻一直拖至五月才?出七千五百億歐元方案相救,過程中又屢屢互相指責,又有救不救窮國等爭議,其議而不決令炒家有機可乘,大肆沽空歐元圖利,才令歐債危機擴大。

經過市場腥風血雨的洗禮後,歐盟痛定思痛,醒覺為免骨牌效應令危機惡化,歐盟成員國一個都不能少;加上已有救希臘方案在前,可迅速應用在其他成員國身上,歐盟現已化被動為主動,愛爾蘭危機未逼在眉睫,已迫對方接受注資;葡萄牙未求援,國基會已表示有機制可應對。

有歐盟與國基會的背書,歐豬國債務危機料可控制,但為何多國CDS昨仍創新高?皆因市場熱錢太多,炒家對匯市上下其手所致。

由今年年初至六月,炒家利用歐債危機推高美元踩歐元,美匯指數一度升至八十九點;六月至本月初,炒家改以美國要推次輪量寬消息踩低美元,結果歐元轉強,而美匯指數則低見七十四點。最近炒家重施故伎要推高美元踩歐元,遂借歐債危機開刀,並令歐豬國CDS飈升。其實過去兩三個月,愛爾蘭、葡萄牙債務問題已現,但熱錢毋須借此炒作質低歐元,現在策略改變,故歐債問題才被放大而已。

炒家要踩歐元 歐債風波持續

歐債問題確是手尾長,愛爾蘭之後有西葡兩國,接著可能再有意大利等,故雖然歐盟已有機制拯救債困成員國,但估計未來兩三個月,炒家仍會不斷尋找藉口踩歐元,如輪番攻擊危而未救的歐盟成員,或指七千五百億救市方案不敷應用,又或接受援救國家要推行緊縮政策導致大型罷工示威,造成社會不穩、政治危機等。故在國際熱錢要狙擊歐元、歐債國又多問題下,歐債風波仍不息,但問題擴大至釀成金融風暴的機會則不高。

Wednesday, November 24, 2010

兩韓戰雲密佈 衝擊未致失控

北韓昨突然向南韓開火,令朝鮮半島局勢緊張,港股恒指亦受消息影響而急挫逾六百點。外界關注兩韓會否爆發全面軍事衝突,但北韓若只是故伎重施,藉軍事緊張另有所圖,則局勢可望在北韓換取利益後緩和,港股只是借勢調整。

北韓重施故伎 背後另有所圖

北韓昨突襲南韓延坪島,發炮二百多枚,造成至少兩名士兵死亡,多人受傷。南韓隨即開火還擊,並發出最高警戒,戰事一觸即發。北韓是否又再不按常理出牌?其實昨日的突襲只是北韓的一貫伎倆,藉製造緊張局勢向別國敲詐。

外間認為北韓作風飄忽,但事實上她精於計算,過去無論試射導彈或退出限核談判等,背後必有所圖,絕非無緣無故發難。此外今次突襲亦非全無先兆,南韓首爾舉行二十國峰會期間,便傳出北韓欲進行核試以示威;最近北韓又主動向到訪的美國專家展示製造核武設備,昨日的開火顯然經過悉心部署。

北韓的真正意圖應非求戰,而是另有兩個最可能要達到的目的。其一,鞏固政權。北韓領 導人金正日健康出問題,急於讓兒子金正恩接班,北韓現透過強硬軍事手段,可向全球及國內展示實力,壯大金正恩接班的聲勢。

其二,換取利益。美國與南韓過去半年借天安艦事件進行聯合軍演,又透過貿易制裁,向北韓施壓。北韓不堪備受孤立與冷待,索性作出還擊,製造緊張局勢,令美韓如芒在背,藉此要脅重開六方會談,以謀援助。

北韓敢於出此下策,乃相信南韓不會輕率開戰,以免代價不菲;美國又因兩伊及阿富汗戰事疲於奔命,加上國內經濟形勢惡劣,自顧不暇,犯不著與北韓糾纏,瓷器撼缸瓦,故極可能被逼持息事寧人態度。

對中國而言,北韓此盟友雖經常生事,令中國尷尬,但卻是中美之間一枚有用棋子,因美國要藉中國牽制北韓,自然須緩和對中國的軍事、經貿施壓。何況中國一向主張以和為貴,亦不欲朝鮮局勢惡化,或會透過外交手段斡旋,化解危機。

中美不欲惡化 港股借勢調整

朝鮮局勢表面緊張,若美韓及中國能恰當回應,應可避免擦槍走火,危機擴大的機會亦不高,對港股衝擊有限。港股恒指昨日上午受歐債危機及內地股市下挫拖累,已下跌四百多點,下午兩韓開火,恒指只是再多跌兩百點,這只是股市經過早一段日子的升浪後,現轉為調整向下,故借各種壞消息下調而已。

Wednesday, November 17, 2010

政府還富於民 助抗通脹樓價

環球資金充裕帶旺本港經濟,有會計師行估計港府本年度財政盈餘將高逾七百三十億。庫房水浸,公眾期望政府還富於民,但政府回饋市民的財政政策絕不能馬虎,必須助市民應付明年經濟兩座大山:高通脹與高樓價,錢才能花得其所。

退稅惠中產 助基層就業

財政司長原預計本年度將有財赤二百五十二億元,但在泡沫經濟下,熱錢流入驅動本港股樓暢旺,有會計師行昨預計,本年度賣地與印花稅等收入大升,庫房不單沒有二百多億財赤,還會出現逾七百三十億元的盈餘。

庫房水浸,政府應還富於民,尤其市民明年將面對兩大生活難題,即高通脹與高樓價,政府要助市民,絕不能思考懶惰。

通脹升溫令市民負擔增加,中產又是繳稅最多的一群,政府還富於民,首要向中產退稅。此除減輕他們應付房租與物價上升的生活壓力外,亦鼓勵他們儲蓄,因中產難倚賴政府福利,要自行在將來泡沫爆破時,未雨綢繆。

此外,政府應照顧基層,因基層難以分享資產升值的好處,但衣食住行等必需品漲價驚人,又令他們最身受其害。況且港人重視關愛互助,亦不希望貧富懸殊拉闊衝擊社會穩定,故支持政府要協助基層。

但協助基層時,政府不應只靠豁免公屋租金、額外發放綜援金等措施,要多走一步,設法幫助基層改䕒善生活,提升工作能力,及鼓勵就業。方法之一,是效法新加坡,為低收入人士額外提供強積金供款。財政司長曾在零八年作出此舉,向一百七十萬基層打工仔注入強積金,此方法值得未來多用,因這不會令市民即時增加消費、加劇通脹,卻可為他們老來退休帶來更大保障。其他方法包括增加就業交通津貼、資助貧窮家庭子女,讓他們有更公平的競爭平台,紓緩跨代貧窮等。

紓房屋問題 關鍵增土地

房屋問題不能直接靠錢解決,因為不管要復建居屋還是推出更多「置安心」單位,皆受到土地不足的限制,若不能盡速增加土地供應,就不能解決高樓價問題。現在庫房有錢,不少更因土地收入而來,理應全速加快工程,興建新市鎮、增闢土地,此關乎的是行政長官及財政司長的領導意志,絕不應再叫公眾失望。

環球水浸,庫房錢多,但錢多不代表財政司長就能工作有成,錢要用得其所,針對市民面對的通脹與房屋壓力,才是為民施政、負責任政府的應有行為。

Tuesday, November 16, 2010

創意中心一小步 產業路尚遠

空置近十年的中環荷里活道警察宿舍,將保育活化為創意產業中心。古蹟得以活化為創意人才的營運平台和培訓基地,當然比變身酒店、名店更具意義,但要推動香港創意產業更上層樓,需要的不止新地標,還要政府政策多走幾步。

創意產業有優勢 惜未善用

活化後的警察宿舍將成為「原創坊」,於二零一四年啟用,支援有志從事創意產業的年青人和中小企。「文化及創意」是港府提出的六大優勢產業之一,「原創坊」可助一把,關鍵是如何發揮乘數效應,把創意產業打造成推動香港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香港經濟已發展至頗成熟的階段,進一步擴大規模時,必須面對全球最頂尖的對手,而租金高、人工高亦制約了一些支柱產業的競爭力。在講究知識經濟的全球大氣候下,香港必須依賴創意,發展高增值行業,才能憑腦力突圍而出。

在亞洲,香港本來最有條件成為區內的創意產業中心:香港不乏具國際視野、觸覺敏銳、敢於探索的設計人才,還有自由開放的環境、中西結合的文化,以及充裕的市場資金。然而創意產業僅佔本地生產總值約百分之五,遠低於南韓的百分之八點七,亦不及新加坡的百分之五點七。香港創意產業的潛力,未能充分發揮。

究其原因,是香港缺乏跨部門、跨行業的創意產業政策,推動經濟增長。去年港府成立「創意香港」辦公室,冀帶領香港成為區內創意之都;每年亦舉辦不少形形式式的創意推廣活動,如「設計營商周」等圖打響香港品牌,但香港要成功發展創意產業,必須整合資源,打造一兩項具全球領導地位的強勢項目,例如外界一說起英國創意產業,就會想到其美術、建築等。

電影業曾是昔日香港創意產業的龍頭,在亞洲區獨佔鰲頭,但香港電影出口收入已由高峰期九二年的十八點六億元,跌至零六年的僅二億元。香港應否重振電影業?抑另闢天地,如可否憑香港設計打響名堂?

不只硬件 政府需提升軟件

要推動香港成為亞洲區創意產業龍頭,港府責無旁貸。當前急務應多培育本土人才,為創意產業注入動力;積極協助海本地創意產業界參與海外交流或比賽,推廣香港品牌,打響知名度;邀請世界級大師訪港交流,豐富香港的創意氛圍;還須有支援中小企的政策配合,為從業者製造生存空間。以創意產業帶領香港經濟出路,方向正確,利用古蹟作創意產業中心只是向前一小步,還須政府更有所作為。

Thursday, November 11, 2010

最低工資有代價 明年通脹升

港府宣布,首個法定最低工資水平訂為每小時二十八元,明年五月實施。預計三十一萬基層僱員獲加薪,大部分企業不會因此由盈轉虧。但世上並無免費午餐,明年經濟暢旺,最低工資未必推高失業率,卻會惡化通脹,市民要付代價。

企業難鑽空子 失業率未必增

經過一番勞資角力,中間落墨的首個最低工資水平終獲通過,部分企業必須在明年五月前為員工加薪。外界最關注會否有企業鑽法律空子,對最低工資陽奉陰違,剋扣員工津貼以抵銷工資增幅,令基層僱員得不償失。

有此擔心可以理解,但「大家樂薪酬改變事件」引起哄動,提升了市民對商界社會責任的關注,工會亦聲言密切監察僱主言行,令企業難逆輿論壓力而行。何況本港步入泡沫經濟,市道暢旺,僱主需要增聘人手應付額外需求,僱員又有更高議價力,一段時間內未必出現「無良僱主」成眾矢之的。

過去公眾擔心推行最低工資會促使企業裁員應對,令最弱勢的基層勞工最先被淘汰,此情況看來暫時不會出現,因香港正碰上經濟榮景,就業環境穩定,低技術勞工亦不難找工作,基層獲加薪更有助紓減社會矛盾,目前已是實施最低工資的最有利時機。

但社會並非毋須付出代價。正因市道暢旺百業興盛,加上美國量化寬鬆令熱錢湧入香港,推高股樓泡沫,令不少企業承受更大成本上漲壓力。其中,零售和飲食業更是重災區,因需面對人民幣升值帶來輸入通脹、食材價飈升、業主不斷加租的重擔,最低工資更令他們百上加斤。企業因施行最低工資而失去調節薪酬成本的部分彈性,唯有從其他方面開源節流,部分成本勢將被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消費者其實亦已有加價預期,準備迎接百物騰貴。顧客主觀期望配合客觀環球高通脹壓力,本港企業勢調升加價步伐,並敢於大力提價,例如飲食業就預計,今年的全年加幅將由原本的百分之十,倍升至百分之二十,市民外出用膳的荷包負擔劇增。

工資通脹攀比 僱主僱員受壓

可以預期,本港經濟明年的最大問題是通脹。通脹率在內外環境交迫下升幅將十分驚人,導致僱員要求更大幅度加薪以作彌補,構成企業人力成本再升的壓力。此將形成工資與通脹的互相扯高,僱主僱員同感吃力應對。

Wednesday, November 10, 2010

反美國圍堵 中國銀彈換友誼

在奧巴馬出訪亞洲四國之際,英國首相卡梅倫率領龐大代表團訪華,與中國大談生意。「窮國無外交」,今年以來美國雖加緊圍堵中國,但中國實力已今非昔比,只要善用銀彈交朋友,深化中歐利益關係,可對美國進行反圍堵。

美國對華強硬 英法德送秋波

卡梅倫上任後首度訪華,其代表團包括四名內閣大臣與四十多名工商巨頭,被稱為「英國史上最豪華訪華陣容」。

不止英國,近兩月歐洲多國都與中國領導人互送秋波。例如國家主席胡錦濤剛訪問完法國,便得到總統薩爾科齊親自接機,其後中法簽署了逾二百億歐元新合約。上月總理溫家寶出席亞歐峰會後,罕有更改行程,繞道接受德國總理默克爾邀請,雙方高調共晉晚餐,向外界展示超常規會晤。英、法、德三大歐洲巨頭,不約而同要與中國拉攏關係,當中主要涉及利益至上的現實考慮。

歐洲與美國同樣面對經濟困境,處理手法則大相逕庭。美國恃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一再進行量化寬鬆印鈔救市,並冀壓低美匯增加出口競爭力;又不斷棒打中國人民幣逼其升值以增美國出口。

歐盟諸國難以印鈔救國,還要大力削赤減開支,唯有努力多拓生意,振興經濟,尤其不能放過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故與中國友好以換取生意訂單。中美關係愈不和睦,歐洲愈能從中漁利。

對中國來說,歐洲的示好亦來得合時。中國崛起,最需要的是穩定的國際環境,但美國今年宣布「重返亞洲」,接連在軍事、經濟與政治上向中國進行戰略圍堵,又插手中日釣魚台風波,令中國疲於應對。美國總統奧巴馬剛輸了國會中期選舉,旋即展開亞洲四國之行,訪問印尼、印度、南韓與日本,落實他圍堵中國的部署。中國不圖在亞洲與美國硬碰,反而要跳出亞洲,向外拓展合作版圖,拉攏歐洲大國,加上傳統新興國家的盟友,有助穩住局勢,化解美國進逼。

與其擴大軍備 不如多交朋友

過去是弱國無外交,現在則是窮國無外交,中國累積了多年的經濟實力,終派上用場。中國與美國角力,要花錢加強防禦,但與其將錢花在更多的武器裝備上,不如用銀彈政策,向希臘、葡萄牙等債務危機深重國家買國債,向英法德多下採購訂單,做到雪中送炭,得道多助,才能在未來二十國集團(G20)會談或其他外交場合,力抗美國。

Thursday, November 04, 2010

賣地價回歸基本 減樓市誤導

政府昨拍賣九龍塘地皮,賣地成績遜預期,只以接近底價賣出,呎價不足一萬,創今年九龍區賣地地價新低。地王不再,反映發展商顧慮樓宇發水空間受限後,出價審慎,此將令賣地價格回歸基本,助樓市撥亂反正。

發水空間受限 地王不再

規管「發水樓」措施將於明年四月實施,若昨日拍賣的項目未能趕在新措施生效前獲批建築圖則,其可獲豁免的建築面積比例,將不能超過總樓面面積的百分之十。換言之,其「發水比例」將較現時普遍新樓銳減一半或以上。

發展商在計算上述風險後,昨日投地便明顯不及過往勇進,令該地最終以二十一點七億元、呎價九千五百多元賣出,與不久前同區義德道地皮的破紀錄高價,形成天淵之別,亦令市場大跌眼鏡。

市場過去對賣地價格亦經常大跌眼鏡,因測量師難以估計發展商的發水比例,故估價傾向保守,結果一再拍出超乎市場預期的地王。發展商敢以高價搶地,因為在發水比例不受限下,發展商買入可建一呎樓面的地皮,實際預計未來可出售一點二呎、一點三呎甚至更多的樓面面積,令市場出現麪粉貴於麪包的情況,但其實麪粉與麪包難作同等比較。不過新地王價往往已令樓市火上加油。

新發水措施下,可建一呎樓面的地皮最多只能發出一點一呎樓面,令地價和樓價更能作合理比照。故昨日賣地成績雖冷,卻凸顯在限制發水空間後,賣地回歸基本,地價更能真實反映未來樓面呎價,減少誤導市場的訊息。

發展商昨亦對限制發水措施大表不滿,因其近年買地,是在考慮了可作兩、三成發水下出價的,當發水上限只得一成,發展商自然感到其土地潛能被削,利益受損。此對擁有較多土儲的大型發展商影響尤甚。

樓市明碼實價 助減民怨

發展商的不滿雖有其理由,因政府確是突然更改遊戲規則,令他們利益受損。但發展商亦應明白,政府今天要收緊發水比例令他們利潤減少,但政府早年增加建築面積寬免,卻曾令他們利潤增加,故難輸打贏要。況且,若非發展商近年興建樓宇時發水發得太有創意,其賺盡每一分豁免的做法太著跡,令市民覺得買樓有如被呃秤,社會民怨四起,政府亦不必出手「撥亂反正」。

既然訂立發水上限可以糾正市場訊息,令樓宇交易更明碼實碼、更符合公平交易的精神,政府更需貫徹執行,保障消費者利益。

Wednesday, November 03, 2010

加息抗量寬 環球亂象紛呈

澳洲與印度昨突然加息,無非搶在美國宣布次輪量化寬鬆前,先出招遏通脹,但此舉可能吸引更多熱錢湧入炒作貨幣升值,令遏通脹事倍功半。新興國各師各法應對資金泛濫,但難兼顧遏通脹與遏貨幣升值,左支右絀下,反添經濟及市場風險。

兩條路線抗熱錢 均存缺陷

美國聯儲局宣布次輪量寬前夕,澳洲與印度的加息行動出乎市場預料。量寬來勢洶洶,令澳印兩國面臨龐大通脹壓力,唯有先發制人。美日不斷印鈔催谷疲弱經濟,造成熱錢流向亞洲與新興國家,吹大其資產泡沫與惡化通脹,加劇發達國與新興國之間的矛盾。

澳印昨天出其不意的加息,亦凸顯新興國在應對美日量寬上出現截然兩派不同的回應方法。一派採取加息措施遏通脹,包括澳洲及印度;另一派則以行政手段遏貨幣升值,如巴西和南韓。通脹與匯率升值都是熱錢泛濫造成的後遺症,但要同時對兩者作出壓抑,卻會出現政策衝突,令新興國顧此失彼。而且不論新興國採取哪一種政策,都有其缺陷。

澳洲與印度一再加息,短期可起遏抑通脹的作用,但卻埋下更多熱錢湧入的潛在危機,因熱錢流入澳印,可套取澳印與美日息差得益,更可借勢炒高澳元與盧比匯價,實行匯價利息兼收。澳洲昨宣布加息後,澳元便急升逾百分之一,升穿一澳元兌一美元水平。

巴西及南韓等新興國,採取另一套應對之道,以行政措施阻截熱錢流入本國炒作,或增加外資的投資成本,遏抑本國貨幣升值。但其後遺症是無法透過升值及加息等手段,紓緩入口通脹壓力。
為應對發達國印鈔造成的滔天資金巨浪,新興國無不嚴陣以待,並按各自需要,採取遏通脹或遏升值的措施。雖然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可能兩派在各有缺陷下,都未必能成功遏抑匯價升值、資產泡沫及通脹肆虐的多重併發症。

市場扭曲再扭曲 倍添風險

市場預計發達國未來一年還要再加大印鈔救經濟,新興國面對資金狂潮難以止息,勢將不斷加碼推出各種後遺症嚴重的金融或行政措施,令市場扭曲愈加嚴重,令市場風險不斷增大。一旦西方貨幣政策出現突變,新興國家又將面對資金撤走、政策扭曲造成的破壞,投資者要小心評估此日益增大的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