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31, 2010

民間響警號 港府商界莫輕心

今天是大除夕,回顧過去一年,香港經濟向好,社會氣氛卻欠佳。港大昨公布一項民調,顯示市民對香港社會最大期望,再非向來追求的繁榮,而是公平、廉潔,此突顯市民對社會現象的不安、不滿,是港府和商界的警號。

擔憂公平廉潔 更勝追求繁榮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九三年起每年向市民調查,多年來「繁榮」一直是最多市民對社會期望的選擇,但今年首選繁榮的市民卻跌至不足兩成二,是調查開展以來最低,「公平」與「廉潔」則超前至首、次位。

香港向來主要是經濟社會,市民努力建設繁榮,對公平與廉潔不是不重視,但因這兩方面一直表現良好,故都以繁榮為奮鬥目標。何以市民今年對社會的期望會大執位,公平、廉潔甚於繁榮?此恐怕是市民正擔心香港的公平、廉潔出現倒退。

其實此不難理解,除了貧富懸殊日益劇烈外,今年連串社會風波,更令港人對公平、廉潔添憂。年初「反高鐵」示威,激起港人反思發展是否硬道理,部分八十後更擔心發展能否真的惠及普羅大眾;年中八達通出售市民個人資料圖利,惹來社會聲討商界謀利不擇手段;梁展文風波引起不少官商勾結、利益輸送的討論;高樓價怨氣更引爆了許多市民對部分發展商售樓手法誤導、發水樓巧取豪奪下所積累的不滿等。

港人重視公平與廉潔此社會基石,擔心它們被不良風氣、鑽法律隙之舉侵蝕,港府若未能從速處理,紓減市民對公平與廉潔的憂心,將削弱政府管治;日增民怨最終更可能迫使政府採取較嚴厲手段,加以規管,此不但可能損害香港營商環境,恐還會好心做壞事,例如最低工資立法,反令最缺乏競爭力、最需要幫助的市民受害。

港府對市民的怨氣與擔憂並非全不知情,並已開始出手,如加強規管一手樓花銷售、限制樓宇發水比例等。但市民累積下來的印象並非一時三刻可扭轉,港府必須持續加力,彰示施政公平、確保廉潔,逐步贏回市民信心,紓減對香港這個家的憂慮。

政商回應民情 明年社會更公平

商界手握大量社會資源,亦須主動回應社會對公平、廉潔的關注,取財固必須有道,更要盡社會責任,積極回饋社會,才能令社會更包容,免走向激進極端。明年經濟會繼續繁榮,社會氣氛會否有所改善,端視政府及商界能否積極面對及紓解社會矛盾,令香港經濟與社會都走向健康軌道。

Thursday, December 30, 2010

善意助崛起 非井水犯河水

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昨回應趙連海案件時,提到港人應「井水不犯河水」,說法令人疑惑。港人關注趙連海只是出於善意,並非干預內地司法獨立,且中央若能聽取不同聲音,可助落實公平正義,有利締造和諧社會與大國崛起。

港人同情趙連海 哀司法不公

內地「結石寶寶之家」召集人趙連海因「尋釁滋事」罪被判入獄後,最近已獲「保外就醫」,但其行蹤至今未明。港區人大曾就此事向中央聯署表達關注,王光亞昨以「井水不犯河水」作回應。

港區人大有責任監督內地司法及執法,而港人高度關注事件,則因內地處理手法與港人的價值觀有很大落差。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最近一項調查,指港人信任中央政府的比率,較三個月前下跌百分之五,為百分之三十七;不信任中央政府的比率更上升一成至百分之三十二。民調是在趙連海被投獄、劉曉波獲頒貝爾和平獎後進行的,當中多少反映港人對內地處理維權人士手法的不滿。

其實港人對內地人權、公義的關注,與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提出「要讓人民生活得更有尊嚴」,本質上一脈相連。

溫總上周日與電台聽眾交流,解釋他心目中「生活有尊嚴」的四項條件,首項便是「要保障每一個人享有憲法和法律所給予的自由和權利」。趙連海是受害人卻被判有罪,此顯然不符溫總所說的「生活有尊嚴」。人民權利得不到司法保障,活得欠缺尊嚴,胡溫領導層積極提倡的公平正義便缺乏基礎,要構建和諧社會更難。

港人表達對趙連海案的意見,中央或覺添煩,但對國家是好事。其一,中國要真正大國崛起,不只要經濟做強,更要在文化、民權各方面做得好,人民整體生活得到改善;香港運用言論自由,善意地提出不同意見甚或批評,可助中央省思政策與舉措,尤其是否偏離國際接受的價值。

其二,容許港人自由表達意見,直抒對內地社會問題之不滿,既彰顯大國可容批評的風範,贏取國際尊重,更不會予人口實,指中國容不下異見,社會萬馬皆瘖。

容許有異見 彰香港言論自由

港人對趙連海事件的關注純綷出於同情,對其關心並無利益關係,對中央表達意見亦只出於善意,並非井水干犯河水,中央更勿以陰謀論視之。究其根本,胡溫提倡的公平正義得以落實,人民生活更有尊嚴,最符合人民與國家利益。

Thursday, December 23, 2010

爭香港優勢列十二五 中港雙贏

特首曾蔭權正在北京述職,積極向國家領導人和中央部委推銷香港優勢,並爭取中央將這些優勢列入「十二五」規劃中。若爭取成功,既擴大香港未來五年的發展機遇,更有助配合國家發展,互惠互利。

香港有優勢 不只是金融

曾蔭權上京述職四日,昨會見記者。他除向國家主席胡錦濤匯報香港現況外,更把握中央正為未來五年國家經濟發展大方向的「十二五」規劃定稿之關鍵時刻,向發改委、人民銀行、中國銀監、外交部等推銷香港優勢,建議「十二五」規劃包括香港的四大優勢:一,香港是國家首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二,香港是離岸人民幣的中心;三,透過CEPA下的先行先試向其他省市提供現代服務業;四,加強粵港合作,包括在前海引入更進取措施。

曾蔭權積極爭取,因「十二五」規劃是國家發展最重要的綱領,未來國家政策依此綱領而落實,故就香港環節,多寫一句或少寫一句,對香港未來五年如何配合國家發展、怎樣爭取政策等,影響深遠。

「十二五」規劃建議在兩個月前已曝光,提及「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等,對比「十一五」規劃「保持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等中心的地位」的說法,顯示中央在「十二五」的規劃中,對香港的支持更為積極。相信這是港府汲取了忽視「十一五」起草時的教訓,近年積極向中央解說香港定位,表明香港可為國家發展作出實質貢獻,並非白要中央給予優惠,才有此積極的成果。現曾蔭權希望在此之上,能將香港對國家的定位列得更詳細、明確。

但香港必須多走一步,強化有關優勢並全面地配合「十二五」的精神。

「十二五」規劃的重點是中央要加快內地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即減少生產低下檔產品、加快自主創新、提升服務業水平等。因此香港不只是要做「國家首要的金融中心」,還要針對「十二五」重點,開拓及發揮香港更多貢獻。

以六大產業為例,其中教育、創意產業、檢測及認證都有助內地提升產業水平,應擴大它們與內地的結合;此外,香港的專業服務如法律、會計、營銷,亦有助提升內地服務業水平及企業管理。

明國家所需 作全面貢獻

只有讓香港對內地經濟升級作全面的幫助與貢獻,香港才可受惠內地經濟的高速發展,不致被邊緣化。

Wednesday, December 22, 2010

收緊銀行貸款 宏調成敗關鍵

內地銀監本月中下令銀行暫停發放人民幣固定資產貸款,因擔心全年新增信貸抛離七點五萬億元目標。至於明年新增信貸數額仍未定,若偏鬆將令外界認為中央遏經濟過熱態度不堅決,對抗高通脹、高樓價等恐事倍功半。

貨幣政策需偏緊 卻遇阻撓

銀監急下「暫停令」,以行政手段大力遏止信貸,反映中央對全年新增信貸規模十分緊張,因首十一個月信增貸款已達七點四五萬億,若十二月信貸規模增速不減,勢必遠超全年目標,甚至衝破八萬億。

今年新增信貸勢超額,打亂中央希望貨幣政策由過度寬鬆回歸穩健的盤算,至於明年新增信貸規模,近日亦傳出不少版本,從最緊的六到六點五萬億元,至最鬆的七到七點五萬億元都有。此反映中央對新增信貸規模出現兩派意見,一派覺得應收緊,另一派則傾向不能收得太緊。

要求收緊信貸,因目前內地面對最嚴峻的經濟問題,是高通脹、高樓價等經濟過熱現象,這與中央過去兩年超寬鬆的貨幣政策有關。若要糾正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首要控制新增貸款數額。

但仍有聲音要求,明年信貸目標與今年的相若,原因至少有二:其一,中國需要維持「保八」的經濟增長目標,但在外圍局勢不明朗下,要繼續「放水」才能催谷內地經濟。其二,更重要的是保證在建項目,尤其零八年金融海嘯後推出的「四萬億」刺激經濟項目,不能因缺錢而爛尾。

但中國已出現貨幣供應過濫的諸多後遺症:通脹過高、樓價飈升、熱錢泛濫,直接損害民生。信貸是熱錢的主要來源,若不收緊信貸,讓通脹與資產泡沫惡化,社會不穩勢必加劇。

若明年信貸目標仍與今年相若,便難言收緊,更嚴重的是令市場解讀為中央投鼠忌器,那不單不能有效遏抑熱錢,還將助長市場熱錢氣氛。

更何況,各大銀行將與中央博奕,若中央態度稍為偏軟,可以肯定各銀行明年第一季以至一月將大步衝刺,率先大量批出新貸款,尤其本月政府已暫停固定資產貸款,更將造成明年初的貸款衝動。

不控貸款 通脹樓價難遏抑

若中央不能抑制銀行的貸款衝動,重演今年初的搶閘行為,將令穩健貨幣政策無從落實,那遏樓價、抑通脹的願望亦將落空,因此中央既應收緊明年新增信貸限額,更要規定每季、每月的上限,才有助經濟穩步發展,免生折騰。

Thursday, December 16, 2010

阿桑奇才是今年風雲人物

《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昨晚揭曉,網民票選第一名、最近掀起全球外交軒然大波的「維基解密」創辦人阿桑奇竟名落孫山,反而社交網站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卻意外當選。

《時代》欠世界一個交代

論影響力,全球用戶超過六億的Facebook亦非泛泛,但說到撼動世界,徹底實?「資訊共享」,並令更多網民俯首稱臣的,維基解密在今年可說領盡風騷。《時代》的編輯是否一如零一年不選拉登作風雲人物般,再次迴避爭議性人物,外界難知。

阿桑奇和維基解密之所以撼動世界,因為在促進資訊透明上,他們既展示了互聯網的驚人威力,亦反映了互聯網的脆弱性。

維基泄密風波揭示了在互聯網時代,公共訊息保安,尤其國家訊息保安已防不勝防。據稱泄密者只是美國一名年輕情報員,他只需一隻光碟,就輕易把總容量不過1.6G、超過二十五萬份美國外交機密文件下載,並交予維基解密。維基解密隨後與多國著名報刊合作公開部分文件,互聯網則迅速將之傳遍全球,可說無從攔截。此令美國官方大為尷尬,展開對維基解密的全面封殺。

此事最諷刺之處在於,向為資訊科技大國、擁護新聞自由的美國,應對維基泄密風波竟沿用舊思維、老手段,一方面抹黑阿桑奇為「恐佈分子」、「性侵犯者」,另一方面向其服務提供者Visa、PayPal、Amazon等施壓,凍結維基解密的網站和捐款戶口。今年初,美國還義正詞嚴地追打中國干預Google的資訊自由,如今卻顯得表裏不一。

美國大力打壓,不但令阿桑奇的光環更耀眼,更激起國際與網絡上的反擊。多國網民上街或在網上聲援阿桑奇,個別黑客甚至入侵PayPal、Amazon的電腦系統,癱瘓其服務以作報復。互聯網時代令少數不滿政府、喜歡挑戰權威的黑客(hacktivist)擁有更大破壞力。

互聯網多為善少為惡

維基解密反映互聯網威力,能將社會推向更透明,衝擊國家、企業的資訊保密制度及能力;但另一方面它亦反映互聯網可讓一小撮激進的人掌握更多權力、衝擊制度穩定。互聯網為善為惡的力量都異常龐大,但網上世界還未建立一套約定俗成的規劃與道?,如何能令互聯網對世界更多建設、更少破壞,將是本世紀人類一大重要課題。

Tuesday, December 14, 2010

國債息急升 儲局量寬陷尷尬

美國聯儲局今晚開會議息,處境頗尷尬。因聯儲局上月初才啟動第二輪量化寬鬆,欲壓低美國國債孳息和美元,但兩者近日卻顯著回升。若儲局無錯判美國經濟形勢,那未來或需繼續出口術推低債息及美元,才能確保量寬收效。

債息美元不跌反升 不利經濟

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曾解釋,啟動次輪量寬的目的,是要遏低美國國債孳息和美元,減低市場借貸成本和增加美國出口競爭力,以刺激經濟和就業,助美國復甦。可惜兩者近日不跌反升:美匯指數自宣布次輪量寬後,由低位七十五點爬升至近日的八十點;十年期債息昨更創半年新高,達三點三九厘,遠高於宣布量寬前的二點四厘。

債息與美匯創新高,皆會打擊美國經濟。但市場卻有說法認為,近期美國經濟數據轉好,復甦苗頭隱現,儲局甚至有可能提早加息,市場風險胃納因此上升,導致資金由債市重投風險較高的股市及商品市場,才令債息抽高。

若市場對經濟的看法正確,那是否代表儲局錯判形勢?儲局十一月三日才宣布啟動次輪量寬,兩周前伯南克還出口術暗示第三輪量寬可能推,但若經濟出現好轉,那次輪、或三輪量寬便根本沒需要推出。

若真的是市場對、儲局錯,那亦非壞事,至少預示美國經濟可轉佳,那儲局調整政策因應便可。但儲局掌握及分析大量經濟數據,對局勢的判斷並非如市場般受情緒主導,經濟若一如儲局所料,繼續疲弱乏力,則債息與美元反彈,將對美國經濟構成重大壓力,甚至再度下滑。

最明顯的例子,是十年期債息急升帶動美國三十年按息過去一個月急升至四點六六厘的半年新高,令斷供情況可能惡化。十年期債息是美國多種利率的指標,其上升除牽動按揭息率上揚,令樓市雪上加霜外,還會提高企業借貸和消費信貸利率,不利投資與消費。

況且近日美國經濟出現的稍為好轉數據,正可能是過去半年市場因炒作儲局將推次輪量寬,藉機遏低債息及美元所導致的結果,現在美債孳息及美元反彈,很可能將所謂經濟轉好的苗頭撲滅。

次輪量寬無法收效 儲局怎辦

儲局今晚會議雖仍維持息率不變,但她如何向市場解釋經濟前景及量寬成效,則值得注意。若儲局不同意經濟有所好轉,又要次輪量寬能發揮效果,那她如何出口術或用其他招數遏低美息及美元,將成嚴峻考驗。

Friday, December 10, 2010

搶內地新產業上市 不容有失

內地知名新媒體優酷網和噹噹網,昨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首度上市,備受熱捧。內地企業上市捨近求遠,反映香港股市對創新產業欠吸引力。國家未來戳力發展七大新興產業,香港必須早作籌謀,才能迎接巨浪,壯大金融中心。

內地科網企業 美國上市熱捧

優酷網和噹噹網分別以「中國版」Youtube和亞馬遜之名在美國上市,首日掛牌分別狂升一倍六和八成七,大受投資者歡迎。

美國向來吸引創新產業上市,除因其上市門檻低,適合尚未有足夠盈利的增長型企業外,其監管以「披露為本」,亦較香港或內地寬鬆。最重要的,是內地科網企業在美國上市已形成板塊,由昔日的搜狐、百度到今天的優酷等,已有一批熟悉內地科網企業的投資者及分析員,交投活躍,遂能發揮磁吸效應,欲上市的相關內企趨之若鶩,期望一登龍門聲價十倍。

其實對內地不少企業而言,在香港上市的吸引力不遜於美國。內資佔整個香港金融市場市值一半以上,其中內房、內銀、能源及資源、內需等企業雲集香江,形成板塊,吸引外資來港投資,形成推動相關行業企業湧港上市的良性循環。此外,阿里巴巴和騰訊這兩家全球市值數一數二的互聯網公司,亦在港上市,反映香港對新媒體企業並非全無吸引力。

但科網、新媒體企業在港始終未能形成板塊,主因之一是本港的上市制度和法規亦不適合此類高增長型公司,令香港在與美國競爭時處於下風。對香港而言這是一個警號,因未來十年,內地將大力發展七大新興產業,當中以創新科技企業為主,若這些企業上市亦如優酷網那樣,捨港取美,那將令香港面對龐大損失。

中央制定的「十二五規劃」重點提及發展七大新興產業:節能環保、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及新能源汽車。目標是其對國家生產總值的貢獻,將由目前少於百分之一,提升至二零一五年的百分之八、和二零二零年的百分之十五。中央並考慮在五年內,向七大產業投資最高達十萬億元人民幣。

內地經濟未來十年增長亮點必然是七大產業,香港要爭取內企上市,就必須面對這些新興產業,要認識她們的行業發展,要提供便利,吸引她們港上市,才能進一步擴展香港金融中心。

內地谷七產業 港金融新商機

此次內地科網新媒體企業紛在美國上市,並異常成功,正是給香港警號,必須反省本地上市制度的不是,港府與港交所應積極研究本港的上市法規、市場環境、人才配套有哪些需要作出調整、改變,才能迎接新形勢,以免失諸交臂,這是確保香港金融中心未來十年命脈的一大重點。

Wednesday, December 08, 2010

美國圍堵中國 兼取亞洲利益

  美國借朝鮮危機對中國步步進逼,聯同日本和南韓拒絕中國建議召開六方團長緊急會談。中國當不成和事老,還被施壓要約束北韓,進退失據。美國借朝鮮危局劍指中國,謀的不僅是短期經濟利益,還要阻止中國崛起。

藉朝鮮危機 軍事外交壓中國

  北韓炮轟南韓延坪島引發朝鮮危機後,中方雖努力斡施,可惜美日韓拒開六方會談,令局勢日趨緊張。美國樂見朝鮮局勢拉緊,因可趁亂打劫,在經濟、政治和軍事上有利可圖。

  朝鮮危機的主角表面上是兩韓,實際上是中美。自美國年中表明「重返亞洲」的外交新戰略後,便加強圍堵中國,更以三大軍演築起對中國的半月形包圍網,即八月在南海與越南進行美越軍演;七月以來在日本海和黃海,進行長達半年的連串美韓軍演;上周五起在東海琉球海域,與日本進行兩國戰後最大規模的軍演。美國更藉北韓開炮危機,將核動力航空母艦華盛號駛入黃海,直逼中國沿海。

  除築起圍堵中國的軍事包圍網,美國還借朝鮮危機將中國推上被告席,要中國對北韓挑釁負,如此步步進逼,有其多方面的好處。

  其一,國家主席胡錦濤將於下月訪美,美國現在對中國施壓愈大,愈能逼中國在購買美國國債、美國貨品及人民幣升值上讓步更大,令美國得到更多經濟利益。

  其二,亞洲局勢愈緊張,亦愈有利美國軍售,印度、南韓、日本已表明向美國增購武器,數額以十億美元計,另亦驅使亞洲諸國在經濟和政治上跟從美國,以換取保護。南韓便剛與美國達成《自由貿易協定》,讓美國汽車、牛肉大舉進軍南韓,韓國工業及農民卻不敢說不。

  其三,美國只是謀取經濟利益,對中國已是好事,但相信美國戰略目標遠不止此,而是借朝鮮緊張局勢,合理化其軍事行動,在亞洲重新樹立「一哥」地位,驅使各國跟從美國、圍堵中國,打亂中國期望有和平環境崛起的部署。

缺抗衡本錢 中國忍耐待轉機

  中國今年第二季起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威脅美國經濟一哥地位,招來美國要長期壓制中國崛起的行動,由於中國的經濟、政治、外交、軍事實力均遠遜美國,處境十分被動。然而,在目前形勢下,小不忍則亂大謀,中國未有抗衡美國的本錢,惟有盡力防守,靜候時機。若國際環境出現轉變,如美國發生零八年般的金融海嘯,或歐債危機惡化成國際危機,美國需中國出手相助,中國才有籌碼與美國博奕。

Thursday, December 02, 2010

收緊貨幣政策 才能遏物價樓價

內地十一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達五十五點二,連續上漲四個月,經濟擴張超預期,通脹壓力更大。中央連番以行政手段遏物價和樓價皆不收效,因上漲元兇是市場資金過剩,若不明確表明貨幣政策從緊,將難標本兼治。

物價樓價狂飈 行政手段失效

PMI現處七個月來高位,反映內地經濟走勢穩固,中央有更大空間採取收緊政策,打擊通脹與樓價。過去大半年,中央多番出手調控兩價,但愈遏愈升。七月份通脹已超越中央百分之三的警戒線,十月份再急漲至百分之四點四,中央被逼三年來首度加息,但估計十一月通脹將迫近百分之五。

此外,樓價亦面臨失控。全國最大房地產網站《搜房網》昨公布,內地十大城市上月平均樓價按年上升逾三成四,包括北京等多個大城市近日再出現量價齊升,毋視上月加息效力。總理溫家寶已明言失望,說左一個國十條,右一個國五條,樓價就是壓不下來。物價樓價飈升,不但令民生大受影響,更衝擊中央管治威信。

遏樓價物價行政措施束手無策,皆因市場資金泛濫,故必須從源頭上收緊貨幣供應,減少熱錢四處流竄炒作,遏抑房價物價才可收效。

過去兩年為應對金融海嘯實行的「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實際操作中卻變成了「極度寬鬆」,令新增貸款與貨幣供應一發不可收拾。去年新增信貸逾九萬六千億元人民幣,遠超中央五萬億元目標;今年目標為七萬五千億元,但首十個月已近六萬九千億元,全年新增信貸勢再超標。

貨幣供應亦如此,內地廣義貨幣供應M2增長目標為百分之十七,但去年增幅逾百分之二十七,今年截至十月底,增長亦達百分之十九點三,M2總規模達七十萬億元,是GDP近兩倍,遠超日韓等國的一倍。

明確表明收緊 改變市場預期

為打擊通脹與樓價,中央已接連以加息、增加存款準備金率、發行央行票據等行政措施多管齊下,但大半年來的經驗證明,這些招數無法針對流動性過剩對症下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召開,要扭轉物價樓價失控現象,便需加大力度收緊貨幣政策。目前中央智囊建議的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等字眼,絕不夠力,必須有更明確有力的貨幣政策如「適度從緊」,才能改變市場對貨幣供應和物價樓價飈漲的預期,才有望成功遏止漲勢。

Wednesday, December 01, 2010

人幣存款急增 香港喜憂參半

本港人民幣存款十月比九月急升四成半,達二千一百多億元,消息令人又憂又喜。喜的是人民幣存量大增,有助香港發展人民幣業務;憂的則是人民幣存款升勢太急,令中央擔心或有更多熱錢借港潛入內地,衝擊金融穩定,可能減慢香港發展人民幣業務進程。

港府與金管局 要解人幣急升

最近一兩個月,多項消息反映香港人民幣業務發展飈升。除金管局昨日宣布,十月底香港人民幣存款急升外,香港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八十億元額度,亦從九月底的三十多億元急飈,結果在十月首兩周內耗盡。此外,財政部向香港機構投資者發行五十億元國債,竟吸引部分投資者以低至零點五厘的息率標投三年期國債,相比內地三年期國債的三點三厘利息,相差一大截,反映投資者即使蝕息亦大量持人民幣。

這些訊號反映人民幣在香港大受歡迎,亦引起中央警惕。人民銀行指十月流入內地外匯高達五千一百多億元,按月增長百分之十九點二,當中除貿易順差和外商直接投資外,相信亦有相當數量的熱錢。香港的人民幣熱潮,難免令中央擔心,是否有熱錢通過香港回流國內。

香港人民幣存款為什麼會在近月急升?原因或有四方面:其一,港人精明,把部分港幣兌換成人民幣,賺取人民幣升值和較高存款利率;其二,企業更願透過貿易結算交易持有人民幣,因在港投資渠道已增加;其三,內地資金流入香港,準備在港或向海外投資;其四,海外熱錢湧港換取人民幣,部分並意圖潛入內地炒賣。

這四項因素孰輕孰重、哪項在存款急升的過程中佔比較重,目前尚未清楚,港府和金管局有需要盡力了解,查清香港人民幣存款、人民幣貿易結算額急升的真相,看這是對人民幣的正常需求,還是有投資者意圖干擾內地金融秩序。這點對香港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至為關鍵,因為香港既要發揮創新能力,提升人民幣開放的步伐,更要在拓展人民幣業務時,顧及國家對金融安全的重視,減少中央對在港人民幣突然滾大,可能衝擊內地金融安全的疑慮。

香港必須盡力了解在港人民幣急升的底蘊,並與中央商討如何妥善監管熱錢的流向,以保香港人民幣業務在開放過程中能照顧內地的金融安全,降低中央疑慮。

發展人幣業務 要釋中央疑慮

要讓中央對人民幣業務開放可能引起的市埸效應有充分了解,並確信這不會衝擊內地,才會再進一步加大香港人民幣國際化試驗場的角色,香港的人民幣業務才得以穩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