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30, 2006

不是社論:國家十一五金融改革 香港作先鋒

2006/7/31

在未來五年,為配合國家經濟走向市場化,深化金融市場將成為國家金融改革的主調。其中最大的挑戰包括完善宏觀調控,改善貿易之內外失衡;提升股票市場質素和金融服務業水平,避免過份依賴銀行進行融資活動;還有就是改善金融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即提升會計、法律水平,確保金融安全。作為區內的主要金融中心,配合國家之金融改革,是香港金融業的核心任務,亦是香港力保不被國內城市邊緣化的最佳位置。

國家金融業面對的主要問題,是資金融通度不足。個人儲蓄率過高,內需升不上去,境內金融活動不活躍;同時,外資又不斷湧入,使人民幣升值壓力日大。如何強化香港作為內地和境外資金的融通之所,和為內地提供資金融通之渠道,是香港應走的方向。

在上一個五年規劃裏,國家為金融改革奠下一些穩固的基礎。首先,是實施金融宏觀調控,以利率操控和貨幣供應為手段,確保GDP穩定快速增長,而物價水平則維持低落,實現高增長、低通脹,保持競爭力;其次,是透過股份改革,和動用國家六百億餘元來剝離不良資產,讓四大國有銀行市場化,並逐一來港上市;第三,推出人民幣滙率改革,在去年九月,恢復九四年所提出的浮動滙率制,加上參考一籃子貨幣滙率,讓人民幣按市場規律逐步升值,扭轉過去以人民幣貶值來補貼生產成本的惡性循環。

通過這些金融改革,國家經濟逐步扶上正軌,但更大的挑戰還在前面。目前內地金融市場,正面臨幾個重大問題。第一,中國經濟內外失衡,貿易順差增長太快,前幾年不過是在220-330億美元之間,去年就冒到1,019億美元去了;此外,外滙儲備高速增長,本年六月底已達9,011億美元,頭半年已增加了1,200多億,使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高唱入雲。

第二,一方面囿於傳統思想和對過去苦日子惶惶不安,一方面因為內地的金融服務業不發達,國內居民的個人儲蓄率在過去十年來不斷上升。2004年,個人儲蓄率佔GDP的45%,總消費則不足一半,相對美國,其個人總消費高達GDP八成,內需充沛。鼓勵消費,擴大內需,對中國來說非常必要。

第三,內地金融服務業不發達,間接融資比重過大,高達78%市場融資依賴銀行,通過股票融資的只有6%。金融企業競爭力不足,乏主動創新,抗壓能力弱,如遇上金融風暴隨時被一擊即破。而國家的會計、法律、信用環境等軟件發展,仍大有改善空間,這實在是長路漫漫。 

針對以上金融業面對的困境,國家將會在宏觀調控、利率改革、匯率機制、深化金融市場、完善金融生態環境下再下苦功。在這方面,如果香港可以作出相應的配合,可收一石二鳥之效。

今年三月,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提出了香港未來金融業發展的五個方向,概括來說,這五個方向就是強化內外地之間的資金融通。例如,內地水浸,外資大斷湧進,居民儲蓄率高,若利用香港高效、多種貨幣的集資平台,拉攏內地資金和投資需求的結合,讓投資者購買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股票,則既可以幫助內地儲蓄資金走出去,抒緩其銀行借貸的壓力,亦可使本地的金融市場越做越大,拉遠香港和國內任何一個金融中心的距離,大大化解被邊緣化的危機。

亦可積極推動把香港的金融投資工具,引進內地,特別把是內地企業在港發行的股票,引到內地銷售,給予居民儲蓄以外的投資選擇。香港有的是優質產品、服務、人才、銷售企劃及市場推廣等,如果能將之適當地引進內地,可助擴大內需,做大消費市場,助香港企業搶佔更大的份額。

內地的金融中介機構質素參差、法制保障亦不建全,無法為小市民提供安全的投資環境。但反過來說,金融服務、建全法制,卻是香港的專長,加上中西合璧的管理經驗,這都是香港可以輸出的軟件成就,助促進國家金融改革。

香港被邊緣化並不是危言聳聽。廣州已擺明車馬,儲勢待發,以猛虎撲兔的恣態應戰,欲與香港、上海和深圳較勁,力爭做內地金融中心,並獲地方政府大力支持。香港人今天擁有的優勢,稍瞬即逝。因此,我們務必緊貼內地政策進展,作出因應之道,並積極思考自己的長處,把握機會力拓版圖。森林規律是,只要不跑最後,就能避免被獅子吞掉,苟延殘喘;但現實是,只有跑到最前,拉遠我們和競爭對手的距離,切莫鬆懈,才可更好地享受長治久安。

Friday, July 28, 2006

培養反對黨 建民主社會

講者:英國自由民主黨國會議員祈智忠(Paul Keetch)及保守黨國會議員艾文思(Nigel Evans)

「我們的工作,就是把政府拉下馬來,然後取而代之。」英國保守黨國會議員艾文思,一語道破反對黨存在的意義。

他同行的伙伴、英國自由民主黨國會議員祈智忠附和,並期望「我們下次來香港時,你們已經擁有一個強大的反對黨,敢向政府說不,屆時香港就是走向了真正的民主。」

思滙政策研究所和英國駐香港總領事館,昨日邀請了兩位著名的英國國會議員,祈智忠和艾文思,以「反對意見在議會的價值」為題發表演說。與會者包括立法會議員何秀蘭、譚香文,智庫成員史泰祖(新力量網絡)、陳智遠(Roundtable),一些大學生及各大傳媒等。

西方反對黨的工作,大概可以用一句中國人的話來概括:「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正如艾文思所說,作為反對黨,他們的工作就是監察現任政府,並以取而代之為目的。作為「排隊中」的「政府」(A government in waiting),他們除例行向政府說不外,須為選民提供自己的政策,並且時刻保持可靠(credible)和高效(effective),如此才能獲取選民的信任,逐步邁向執政之路。

祈智忠則開宗明義地描述了反對黨的四大工作原則:

1. 必須和其他反對黨議員順利合作。席間有與會者向兩位提問,反對黨不光反對政府,在各反對黨之間,也必然存在衝突──正如香港的民主派未能取得共識一樣──他很納悶,到底英國的國會議員們,是如何求同存異呢?祈智忠答得簡單:尊重他人。他以自己的經驗為例。有一年,一群英國國會議員訪問北京和香港,正計劃是否取道台灣。當時有記者問該組國會議員之首:你們會到台灣去嗎?答案是:我們要去!雖然這在當時未取得英國政府之同意,甚至得不到中方祝福,可是既然這位小組主席決定了,同行的議員們,雖然來自不同黨派,也尊重這決定,集體行動。
2. 敢當不受歡迎的人。去年倫敦發生恐佈襲擊,多人死亡。當時政府希望通過建議,准許警方扣留有關疑犯達九十日,以搜集充分證據作出起訴。一般來說,警方最多可以扣押疑犯十四天。這個建議當然得到一些市民的贊同,特別是那些在襲擊中有家屬喪生的人們。可是祈智忠說,他們明知這會引來選民的不滿,但他們不能接受政府無故扣押疑犯超過十四天,這實在有違他們的原則,因此在投票中作出反對。這引伸到祈智忠所說的第三項原則──
3. 不管多困難,也必堅持到底,即使該決定在當時看來是錯的。因為如果那是正確無誤的,必被時間證明。
4. 通過以上的原則,表現民主的精神。

祈智忠的話不但說得動聽,他看來也有恣勢有實際。他說,我對自己說,選民才是我的老闆,不是英國政府,也不是我的黨。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須得以自己選民的福祉為依歸。難怪他可以連續三屆,冧莊赫爾福德郡(威爾斯邊境上一個原屬英格蘭的郡)的國會代表,成為自由民主黨的一項紀錄。

作為反對黨,在政府「親疏有別」的原則下,發展可謂荊棘滿途。有出席者因此向兩位國會議會請教,指政府手執重大資源和議題設定能力(agenda setting)(例如特首曾蔭權最近的新設議題,就是和環保有關的「藍天工程」),反對黨在不具優勢下,如何取信於民?

艾文思也答得簡單。他說,我們有一句話:不是反對黨贏了選舉,是政府輸了它(oppositions do not win elections, governments lose them)。即是說,選民並非不辨是非,他們耳聞目睹政府的不是,自會作出結論,而向政府說不,讓成熟的反對黨黃袍加身。

Friday, July 21, 2006

智慧時代 掌握趨勢才能致富

講者:林宗伯 (台灣行銷趨勢專家)

「時代不一樣了!」
被光華新聞文化中心路平主任形容為「鑽石頭腦」的台灣行銷趨勢專家林宗伯,在日前以「21世紀的趨勢與未來」的講座上,不嫌其煩地重複這句話。

林宗伯說,在以前的時代,我們學理論、讀歷史,是在跟過去學習;但現在,如果我們想獨當一面,成為有智慧的人,必須向未來學習──先知先覺,掌握趨勢。他以騎在巨人肩上的小人,和在巨人腳下偷生的小人作比喻,解釋「知道趨勢」和「掌握趨勢」的不同。他說,巨人就是趨勢,在他腳下的小人,雖然知道趨勢來了,但只懂眼睜睜地看著巨人走動並感到危機重重、憂心忡忡;但騎在巨人肩上的小人,卻毫不費勁地掌握了正確的方向,輕鬆邁步向前。

知道趨勢不會致富;掌握趨勢才能成為有錢人。

林宗伯以「趨勢洪流」(見圖),解釋現在的時代,和以前的有什麼不一樣。
第一波文明,人類從狩獵時代進入農業時代,只要努力,一定成功;
第二波文明,工業革命帶領人類進入工業時代,只要有效地努力,就能成功;
第三波文明,是完全腦力的智慧時代,資訊爆炸,知識充斥網路,即使有效地努力,如果在錯誤的地方瞎費勁,也絕不會成功,因此必須正確地努力。好比一個國家,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糟糕。

這個被林宗伯喻為不一樣的時代,有以下特徵:
訊息圖像化
吸收知識不光是記筆記,必須做思考的體驗
有別於過去的賣方市場,這個時代是買方主導的時代,行銷人員向客戶「推銷」產品是不夠的,必須讓客戶感到有「需要」,才能售出產品。

這就是「推銷力」和「影響力」的不一樣。
以麥當勞為例,以前他們的口號大意是「歡樂的時光盡在麥當勞」,是以「賣方」作主導的;
但任誰也知道,麥當勞最新的口號是「I’m loving it我就喜歡!」,這是以「消費者」或「買方」為主導的。
林宗伯說,「消費者自覺」的心態,在全世界蔓延著。這些自覺的消費者,被稱為「樂活族」(LOHAS—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他們愛自己、愛家人、也愛地球。賣方必須掌握這種心態,才能生產令消費者稱心滿意的產品。

撇開行銷人員,一般人要怎樣做,才能在這個不一樣的時代裏傲視同儕呢?林宗伯的答案很簡單:發現微小的差異就是智慧。

他高度推薦《富爸爸窮爸爸》。書中提出,貧窮和富裕,只是觀念上的一綫之隔。窮爸爸學歷高,但是越努力越負債;富爸爸只有中學程度,但是越輕鬆越有錢──關鍵是富爸爸發現了收入的微小差異:暫時收入和持續收入。
窮爸爸努力工作,換取月薪,一轉身,就把錢花光了,這份月薪是只是暫時收入;
富爸爸不怎麼工作,但他懂得用錢生錢,把收入用來做生意和投資,這就可以為他帶來持續的收入,並成為夏威夷最有錢的人。

時代不一樣了。中國人的智慧是「失敗乃成功之母」,但到了現在,「成功乃失敗之母」更為貼切。這是因為人一旦成功,就會自我滿足,自我設限,反種下失敗的禍因。他說,不要被過去的觀念所綑綁、不要想當然耳,須得知道自己還有更好的選擇,才能跳出自我設限的框框,打造更佳未來。

圖:趨勢洪流
第一波文明:狩獵時代=>農業時代
第二波文明:農業時代=>工業時代
第三波文明:工業時代=>
(三個階段)資訊時代=>知識時代=>智慧時代

延伸閱讀
1. 《第五項修練》,天下文化,彼得˙聖吉著,郭進隆譯
2. Rich Dad, Poor Dad,Robert T. Kiyosaki,published by Warner Books
3. 《行銷趨勢學之熱迷行銷》,伯飛特著,創見文化

Thursday, July 20, 2006

不是社論:開徵新稅無礙消費 不利小政府

政府就開徵商品及服務稅展開為期九個月的諮詢,社會一面倒反對。市民反對的原因主要有三,第一,消費稅名為擴闊稅基,但把更多人納入稅網,會否劫貧濟富?第二,開徵新稅有違香港長久以來簡單低稅制的作風,甚至打擊消費,有損「購物天堂」美譽;第三,政府從此財政更加穩建,但卻有可能造成國富民貧、不再量入為出,養肥官僚機構。

開徵消費稅,會否劫貧濟富,端視政府如何處理納入的新稅項,如果取諸社會用諸社會,補貼低下階層,那末這反有助社會公平;此外,區區數個百分點的消費稅,也不見得會動搖香港購物天堂的地位,因為香港吸引遊客的,不是價廉物美;但我們關注的是,開徵了新稅項,政府不但多了一條水源穩定充足的大水喉,又必需處理其相關的行政事項,名正言順多養一批公務員,這可能坐大官僚機構,有損小政府理念。更重要的是,開稅困難加稅易,一旦落實消費稅,將來政府要加它一兩個百分點太容易了,這好比溫水煮蛙,將來市民肉在砧板上,要表達不滿就難了。

開徵新稅永無一個好時機。經濟好的時候沒有逼切性,經濟差之際叫市民百上加斤,徒然自討苦吃。討論加稅是否恰當時機沒有意義,我們要問的是為什麼。官方答案是,香港稅基狹窄,政府過份依賴賣地收入和一小撮人繳納的稅款,在經濟出現逆轉時苦不堪言,必須開徵新稅項,穩定財政收入,有利長遠發展和保持競爭力。國際評級機構如標普和惠譽也對此表示支持,態度正面。而擴闊稅基另一個好處是,將來人人都要納稅,羊毛出自羊身上,以後民粹派議員為低下階層向政府伸手討便宜時,就沒有那麼理直氣壯,中產階級的擔子和怨氣也有所減輕,有利社會穩定和持續發展。

而且,按照政府初步建議,綜援家庭和收入較低的非綜援家庭,有機會獲得政府發放的一次過補償金或現金津貼,抒緩其經濟負擔,使其基本生活所需得到保障。對已繳納的其他人來說,政府可能減直接稅,一來一回,可能打個和甚至得到一點甜頭。因此,消費稅作為「使幾多交幾多」的稅項,有其公平性,劫貧濟富這一個說法,站不住腳。

香港是購物天堂,其中,銅鑼灣更是遊客的必經之地。最近位於銅鑼灣的羅素街有新店開張,那就是諾基亞手提電話公司(NOKIA)所開的亞洲首間旗艦店,也是繼俄羅斯和芝加哥後,全球第三間旗艦店。除諾基亞外,近年有許多國際品牌前仆後繼落戶於此:Armani旗艦店、LV旗艦店、GUCCI旗艦店、六星級的四季酒店等等,不勝枚舉。這些國際品牌相繼在港設點,是看中了香港的價廉物美嗎?當然不是。香港租金貴,比得上紐約倫敦;和國內城市比較,人工也高倨不下。燈油火臘,樣樣都是錢。商人數口精,怎會不清楚在香港做零售生意,成本有多高,售價要多貴。這就說明,不論來香港做生意的國際品牌,還是到香港購物的內外地遊客,都不是圖這裏的貨品便宜,而是因為這裏貨品齊全、服務週到、質素值得信賴。撇開高檔貨品不談,君不見許多自由行來香港,是為了掃奶粉買成藥嗎?這就說明,來這裏消費的人不是不著眼價錢,但肯定更注重質素和服務。因此,百分之三到五的消費稅,不會打擊消費者的購物意欲。

有謂不少家庭會為了避開消費稅,而到深圳買菜或置日用品。果如是的話,也不妨由它去吧。要知道在今天沒有消費稅的日子裏,已有不少家庭為了省一點家用,不辭勞苦穿梭兩地置裝講物──新界北區樓價久推不上,就是明證──可見消費稅對此不見得有直接影響。

開徵消費稅帶來的最大隱憂,是為政府的財政收入,開啟了穩定的來源,將來再遇上經濟衰退,政府可不會像幾年前一樣「急市民所急」。我們要問,沒有了切膚之痛,政府會量入為出嗎?政府會壓縮公務員人數的增長嗎?政府官員會凍薪嗎?我們感到懷疑。零三年政府呼籲納稅人「共渡時艱」,加了薪俸稅,至今仍未調整過來,亦不見得會調整;如今若一旦開徵了新稅項,說五年內不會再加、說會減直接稅?市民沒有信心。

中外開徵消費稅的國家,稅率有升無降。當然,若市民口袋充裕了,多拿一點出來也許不成問題;但萬一有天市民錢根緊縮,政府卻不察民情,屆時百物騰貴,市民苦不堪言,縱有不滿,亦奈何不得。

因此,我們不反對政府擴闊稅基,尋求更穩建的財政收入,並以開徵消費稅作為手段。但我們強烈要求政府拿出誠意向市民保證:第一,開徵新稅以擴闊稅基為目的,不是為了增加收入,多收了的稅項,應該補助低下階層,或還富於民。第二,若增加收入不是目的,政府應減直接稅,平衡納稅人的負擔。第三,政府必須稟承小政府原則,開徵新稅,絕不能用於養肥官僚機構。

一稅之利生百稅之念,我們今天群起反持消費稅,因為我們看不到政府有誠意向市民作出以上的保證。一旦落實消費稅,我們就很難再向政府討價還價,因此今天,我們必須有所堅持,向政府表達我們的顧慮和不滿,希望政府廣納民意,以市民福祉為依歸,充分考慮相關的減稅和退稅措施後,才走下一步。

Sunday, July 16, 2006

除下煲呔 環保節能第一步

講者:英國貿易投資及外交事務國務大臣麥家禮

全球氣候暖化,冰山融化、天氣逆轉導致文明危在旦夕,這不一定是數百年後才發生的事。最近《財富》雜誌邀請了三百多位全球政商界精英,出席其一年一度的「腦震盪」會,會上眾人最關注甚至恐懼的,就是氣候暖化問題。

解決污染問題、抒緩溫室效應,這不僅是一個國家、一個領袖能促成的,必須全球攜手同心一德,才有希望。亦正如剛走馬上任的英國貿易投資及外交事務國務大臣麥家禮所說,環保和經濟發展不是對立的,相反,若可持續發展得到重視,絕對可以和經濟增長相輔相成。

今年五月才就任的英國貿易投資及外交事務國務大臣麥家禮,剛展開其亞洲訪問之旅,首站為香港,其後續往成都、北京、東京及首爾。麥氏本週較早前出席外國記者會舉行的午餐會,就可持續發展與氣候變化為題發表演說。

很多人都知道,氣候暖化引致的其中一個直接後果,為海岸線上升──這對僅香港島就擁有百分之八填海土地的香港來說,尤為重要。大家可知道,香港新機場其實建築在海岸線以上九米,這是因為工程師早已把海水上升的因素計算在內。儘管如此,若位於格陵蘭的冰山持續融化並達至臨界點,麥氏打趣地說,將來恐怕只有水上飛機才能降落於我們美麗的新機場。

麥家禮在演講中引述氣候專家的預測,指全球溫度若持續上升,以下的末日境況,可能會不日發生:
颱風將更頻密發生,這在南中國例如香港尤為明顯。
旱災不斷,影響農作物收成。近年中國大陸南澇北旱的情況早已見慣不怪,對於以農立國的中國來說,影響深遠。
到2080年,海水將上升四十厘米,並可能湮沒世上人口最稠密、經濟活動最繁忙的地區,如香港。
只要氣溫上升攝氏1.5度至2度,就可令格陵蘭冰山發生不可逆轉並有機會持續千年的融化,世界地圖將從此改寫。
以上的氣候變化,最終可導致政治不穩、饑荒、難民潮和國際爭執。

小學生都知道,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導致溫室效應的主因。而由於它的排放無處不在,全球通力合作、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的行動更形重要。其中,中國和香港都有重大的責任。

目前中國是僅次於美國、在世上能源消耗最多的國家。從2000年到2005年間,中國的能源消耗翻了一翻。據美國政府估計,到了2025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超越美國。而由於煤是未來中國的主要能源來源,更多溫室氣體將會產生。對這點,中國政府並非不聞不問,而是積極回應。在「十一五」規劃中,中國對增加再生能源的使用和促進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均訂下明確目標。

至於香港,我們在珠江三角洲擁有七萬間工廠、在廣州的總投資額佔其總數的七成、並身為中國大陸幾乎每一個省份裏最大的單一投資者,在幫助中國減少排放污染氣體方面,我們責無旁貸。麥家禮表示,他知道港府已訂下目標,期望於2010年,把再生能源的使用提升至總能源消耗的百分之一到二之間,但他希望港府立下更勇猛的目標,並積極尋求和工商界的合作。

麥家禮自豪地表示,在這方面,倫敦很樂意供香港借鏡。以減少汽車二氧化碳排放為例,他們成功把交通堵塞及進入倫敦市中心的車輛,各減少了百分之三十;區內二氧化碳的排放減少了百分之十九,而燃料消耗亦少了兩成。而由於七成倫敦的二氧化碳排放,來自交通以外的燃料消耗,該市正於私人企業合作成位一間能源服務公司,以設計及營運低碳能源系統,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促進該市的可持續發展。

他以英國的BP為例,指出重視能源效益所帶來的經濟增長:BP雖然花了二千萬美元建立系統,在九年內達到其減排目標,但公司的淨值卻增加了六億五千萬美元!

除下煲呔,減少能源消耗,是人人都可以做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期望政府可以帶頭,訂立清晰的能源政策,為我們,和我們的下一代,做得更多。

Thursday, July 06, 2006

專家不吃香 右腦主宰未來


專訪:鄭志明(ArtHome藝術家創辦人)

知識經濟帶來的其中一項重要挑戰,是過去數十年來極為吃香的「專家」,像會計師、律師、電腦程式設計員、甚至MBA畢業生,都不足以應付全球化的激烈競爭。趨勢大師大前研一在他的新書《專業》裏提到,專家或通才這些企業的萬應靈丹,已不再管用,代之而起的是擁有好奇心、能不斷學習,並擁有觀察力、構想力、分析力和整合力的「專業人士」;令自己「專業」起來,是立足廿一世紀的唯一之道。而另一本英美暢銷書A Whole New Mind也提到,未來屬於具備「右腦六思維」的人。

iPod劃時代 典型右腦產品

說iPod是廿一世紀的象徵產品並不為過。它設計簡約,重視和諧,用家即使不看說明書也可以用一根姆指控制全機;再配合電腦播歌、網上購物的潮流,一個掌上的小盒子扭轉了幾十個行業的經營模式,並改變了整個Net Generation(生於八零年以後的年青人)的生活模式。領導iPod發明的Steve Jobs,是非常典型的右腦思考者。套用A Whole New Mind的說法,這種人通常具備六項「右腦才能」:

1. 重視設計Design
2. 懂得說故事Story
3. 重視整體性和協調Symphony
4. 重視感情Empathy
5. 重視玩樂Play
6. 重視生活意義Meaning

右腦思考之所以能取締過去備受重視的左腦思考模式(重邏輯推理、縱向分析),並帶來模式轉換paradigm shift,與知識經濟和全球化有著密切關係。知識經濟的一大特點,是「知識」佔企業成本的百分比越來越高,但它同時具有速度快、複製性高的特點。舉個簡單例子,大師耗資百萬、籌備經年設計的一襲新衣,標價十萬,但見光後不消一個月在東莞市場就有翻版賣,只費一百。新衣的設計(知識)比布料本身更加值錢,但其複製速度快,一旦被翻版,就會迅速貶值,必須透過更新穎的設計來取代之。設計,就是右腦思考的特色之一。

重感情識玩樂 電腦難取代

此外,由於知識經濟突破了時和地的限制,人的因素更形重要,全球人才之間的競爭亦更顯激烈。大前研一經常說,一隻光碟已足以取代一名稅務會計師。由此可見,單靠硬知識(左腦邏輯),「專家」難以生存,唯有創造價值,令自己不能被取代,才可獨佔鰲頭,贏家通吃。由於右腦思維者重視感情、玩樂、生活意義,這些人性的特點不可能被一隻光碟取代,因此他們才能抓緊自己的市場定位,不被邊緣化。

社會上有創意的人遠較具分析力的人少,但成年後希望提升自己右腦思維能力的,並非沒可能。出身皇仁書院、中大畢業的平面設計師鄭志明,早在零三年已找同輩做實驗,以「右腦繪畫」為基礎,嘗試提高學員的思考能力。零四年,他赴美向右腦繪畫鼻祖Dr. Betty Edwards的兒子拜師學藝,並任助教,今為本港首位獲授權教授右腦繪畫的導師。在美國,Dr. Betty Edwards的理論和課程,為IBM、GE、蘋果電腦等,指定為企業創意培訓的教材。

右腦畫畫 企業指定教材

零五年鄭志明自立門戶,最近更自設畫廊。他本想以教授兒童繪畫為主,豈料其右腦畫畫課程深受成人歡迎,目前成人和兒童學生的比例,約各佔一半。他更常獲邀到大企業,例如國泰航空,作演講甚至開班授徒。鄭志明不諱言,右腦繪畫越來越有市場,和社會的轉變、對創意和全人發展的重視,不無關係。他的學生以中產居多,即使其基礎素描課程的學費,比坊間類似的貴約百分之二十,仍具吸引力。

上過鄭志明課的人就知道,其右腦思維能力的提高,無法用言語表達,只有通過自己的作品,才能體會和作出解釋。鄭志明也同意:「畫畫,就是思考的過程,其珍貴度不下於完成品。」

香港市場小,生意做不大。但鄭志明目前沒有考慮北上神州,除了因為生於斯長於斯,對香港有感情(右腦六思維之一)外,還有以下原因:
1. 大陸不重視知識產權;
2. 香港人開明,成人對知識追求的市場很大;
3. 香港資訊流通,訊息交流的平台比比皆是,限制少;
4. 港人國際視野豐富,因此易於接受新事物,如右腦繪畫便是。

(知識經濟.香港的藍海二之二)
藝術家網頁http://www.arthome.com.hk/

延伸閱讀:
1.《知識經濟求生術》,經濟日報出版社,曾仲榮著
2.《專業》,天下文化,大前研一著,呂美女譯
3. 《像藝術家一樣思考》,時報出版,貝蒂.愛德華著,張索娃譯
4. A Whole New Mind, Daniel Pink, Riverhead Hardcover (March 24,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