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30, 2011

地方債危機 政治問題大於經濟

國家審計署公布全國地方政府債務總額達十點七萬億元人民幣後,近日傳出個別地方融資平台可能現債務違約,引起地方債務危機的擔憂。從地方政府欠債數目看,其經濟風險有限,但背後反映的政治風險則不容忽視。

中央具財力 不會變歐債翻版

在逾十萬億元地方債務中,外界估計當中二至三成極大機會會違約,因其財政擔保不合規。若此二至三萬億元欠款令銀行呆壞帳上升,並對銀行構成嚴重系統性風險、衝擊經濟時,相信中央會承擔。以國家去年經濟總量達四十萬億元,有足夠能力吸納,不會釀成如美國次按風暴或歐債危機的翻版。

故地方債務表面上雖龐大,經濟風險卻有限,但其背後顯示的政治風險則不容低估。

其一,地方政府為什麼會產生逾十萬億元債務?此因零八年金融海嘯後,中央要推四萬億元刺激方案,挽救國家經濟。地方遂順水推舟,借谷經濟衝政績,大興土木,結果地方債務由零八年的五萬億元暴增至去年底的逾十萬億元。

其二,地方欠缺財務意識,漠視償債能力。部分縣市的債務比率已超百分之一百,更有不少依賴土地收入作擔保。一旦樓市大跌或經濟轉差導致地方收入銳減,地方債務違約比率便急升,可能由二至三成升到四至五成。

其三,十點七萬億元的數據是否可信?外界一般認為大致可靠,因這是國家審計署動員四萬人在全國進行審計兩個月的結果。但地方瞞中央的行為極普遍,假帳、假資料盛行,借債又欠規範,風險難估。

以上三個有關地方債務黑洞背後的問題,反映現時的地方債務危機,不只是債務規模有多大、有多少違規或資不抵債,而是背後的政治問題更嚴重,此包括中央對地方監督不足,地方又為谷政績博上位,財務意識薄弱,一有機會便搞大白象工程,甚至在過程中以成立地方融資平台之名,上下其手貪污腐敗。

地方管治能力差 可釀新危機

要清理目前的地方債務,必須了解其規模有多大、違約情況有多嚴重、有多少需要中央出手等,此在今次危機中都不難解決,難解決的是背後深層次的政治問題。若中國不加快推行政治改革,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監督、強化地方施政、打擊貪污腐敗,類似的地方債務危機,便會以另一種形式爆發,威脅經濟及金融穩定。

Wednesday, June 29, 2011

替補制急就章 損管治失民心

港府為防議員再以辭職變相公投,急推選舉替補機制,昨突對機制提出重大修訂。事件最值得商榷之處,非哪個方案更公平,而是港府為了能盡快通過方案,未作公眾諮詢,行事倉卒,令市民感意見不被尊重,港府必須汲取教訓。

新方案有缺陷 未必更公平

港府上月中提出立法會議席替補機制,建議倘有直選議員出缺,議席由選舉中最大餘額的得票人補上。最新的修訂,則改由出缺議員同一名單中的下一位候選人補上。

政府突作此修改,相信與外界對方案有強烈意見所致。部分意見認為新方案較公平,因更符比例代表制精神,但其亦有缺陷,如可能造成「傳位」,有議員當選後辭去議席讓其黨友補上等。

故哪個方案更公平,只是觀點與角度,最重要是在選舉前確立公平清晰的遊戲規則,讓人知所遵從,選民在投票時知道自己那票在議席出缺下的作用,政黨亦可事先作好選舉策略部署。

政府要提出替補機制,是因去年五位泛民直選議員透過辭職,進行變相公投,結果耗費一億三千萬元,投票率卻只有百分之十七,故提出替補機制堵塞此漏洞,公眾主流意見認為並無不可。

但政府若要堵塞公投漏洞,應懲罰的是該名辭職議員的參選權,而非削弱普羅選民的選舉權。現在議員有錯,選民受罰,故對替補機制作修訂與否,都非最佳之選。

整件事最值得商榷之處,是過程太倉卒。政府未作公眾諮詢,且為求在短短兩個月內三讀通過,密集開會,現在提出新修訂的兩周後,即七月十三日便要在立法會進行投票。

雖然可以理解政府要在十月區議會展開選舉前完成是項修訂,因新一屆區議員投票產生的超級立法會議員,將受該替補機制影響。但既然是涉及選民參選及投票權的重要法案,不應迴避公眾諮詢,過程亦不能倉卒。

現因外界質疑聲音,政府再急提新修訂,反映其進退失據。若政府早在年初便作諮詢,聆聽公眾不同意見後,才將方案提上立法會,便可避免出現目前的尷尬局面。

充分尊重民意 減管治困局

政府推出替補機制的急就章,令外界覺得政府未夠尊重民意,若再多一兩宗類似事件,將對香港的管治威信與社會造成重大傷害。無論今屆或下屆政府都必須汲取教訓,推出政策前要讓市民得到充足表達意見與參與的機會,否則徒招惡果。

Tuesday, June 28, 2011

未憂經濟硬著陸 憂社會硬著陸

正在英國訪問的總理溫家寶,昨明言有信心內地全年通脹保持在百分之五或以下,經濟增長逾百分之七,為最近中國經濟硬著陸之說降溫。內地經濟硬著陸風險低,但社會硬著陸的風險卻很高,尤其貪腐遇上通脹,更令民怨急劇上升。
中央手段多 可解經濟困局

近月不少外國言論質疑中國經濟將硬著陸,因通脹高企、樓市泡沫將爆、銀行呆壞帳或急增等。針對這些言論,溫總日前已在《金融時報》撰文,回應內地通脹可控,昨又於英國提到,只要通脹控制在百分五以下,經濟增長又達百分之八至九,中國經濟仍是全球最佳。

溫總接連唱好內地經濟,除向外界派定心丸外,亦表達當局調控經濟的信心。

因在維持緊銀根政策下,下半年通脹可望見頂;銀行㕲呆壞帳主要來自地方債務平台,去年全國地方債務為十萬七千億,若其中三至四萬億為呆壞帳,以中國經濟總量一年四十萬億,中央有能力吸納;樓市確有泡沫,但若樓價大幅下滑,威脅經濟穩定,中央可減少遏樓價措施;至於中小企融資困難,中央已嘗試針對性地向中小企放水,防止資金鏈斷裂。

內地經濟問題雖多,但中央仍有足夠政策應付,故溫家寶有信心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

但當前中國最大挑戰不在經濟而在社會,社會出現硬著陸的風險遠高於經濟。正如溫家寶昨在英國提出,一旦通脹和貪腐結合在一起,便足以影響政權穩定。

中國貪腐問題一向深重,是人民對社會、政府的最大不滿。內地經濟近年高速發展,但在官商勾結、貪污腐敗下,社會分配不公日益凸出、貧富懸殊不斷擴大,公平正義得不到保證,民主法治改革寸步難行,致民怨不斷累積。近月高通脹更直接打擊基層生活,大大加重生活擔子,令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怨憤上升,可成引爆民怨的導火綫。

上月底江西發生連環爆炸,疑涉拆遷補償不公;廣州增城近日又出現大規模騷亂,正因外地民工受到剝削與壓逼。現時內地一年的示威騷亂高達二十萬宗,中央為加強維穩,今年公共安全支出(俗稱維穩費)高達六千二百多億元人民幣,超過軍費開支,但社會卻愈維穩愈不穩。

通脹加貪腐 民怨動搖社會

政府要遏通脹,避免經濟硬著陸,更要積極推行政治改革,解決貪污腐敗問題,締造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紓減民怨,才能避免社會出現硬著陸。

Saturday, June 25, 2011

奧巴馬遏油價 救民望救經濟

國際能源機構前晚突然宣布,將釋出六千萬桶石油儲備,其中一半屬美國戰略石油儲備,美國主導是次行動角色明顯。此事事出突然,亦有違常規,極可能是美國總統奧巴馬救民望、救經濟的選舉動作,但效果未必持久。

油價高企 挫奧巴馬連任

國際能源機構最近兩次釋放油儲,都正值重大危機,包括九一年波斯灣戰爭和零五年美國受颶風卡特里娜打擊。

但目前環球並無危機逼在眉睫,油價亦已由五月初高位每桶一百一十五美元回落近兩成,釋出儲備油令國際油價前晚急跌逾百分之五。國際能源機構狠打油價,相信是奧巴馬主導的政治動作,目的是救民望和救經濟。早前油組協議增產不果,與美國友好的沙特遂宣布自行增產,已反映奧巴馬早有力遏油價之意。

奧巴馬遏油價,有政治和經濟上需要。政治上,奧巴馬民望告急,彭博社最新民調反映,只有三成受訪者表明在明年十一月總統大選,一定會投票給他,而一定不投給他的卻有三成六。奧巴馬民望差與美國經濟轉差,尤其汽油價格飈升有關。

國際油價急漲,導致汽油價格亦急升。美國汽油由年初三美元一加侖,升至現時四美元,國民飽受切膚之痛,大挫消費。業內人士警告,汽油價格在夏天可能再颷上五美元,屆時國民怨氣將更大。故奧巴馬必須設法遏低汽油價格,至少回到每加侖三點五美元,才有利展開其選舉工程。

經濟上,奧巴馬亦需遏油價,以便出招救經濟。昨日本欄已指出,儲局主席伯南克有需要再推量寬印鈔救經濟,但通脹形勢卻不許可。奧巴馬要先令商品泡沫洩氣、油價回落,通脹受控後,儲局才能出招救經濟。有分析指,若美國汽油回跌至三點五美元一加侖,國民便可多六百三十億美元用於消費,有助經濟。

但前晚突襲式遏油價舉動,效果卻惹市場質疑。其一,中長期油價供不應求局面未改,油價短暫回落後,可能再回升。其二,造成商品及油價飈漲的主因之一,是美國的弱美元和濫印鈔,若奧巴馬真的要遏油價,就應行強美元及減少印鈔,否則油價回落後又再印鈔救市,恐助燃商品及油價。

效果成疑 將要不斷出招

奧巴馬為明年大選,將不斷出招遏油價、救經濟,勢令市場產生大波動,投資者必須留神。

Friday, June 24, 2011

伯南克非不救市 暫不能也

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昨議息後,強調將在一段長時間內維持超低利率,但無提及要推第三輪量寬買債救市。伯南克暫不加招救市,不代表他不救市,只是形勢未許可。待時機成熟後,儲局出招救經濟的機會仍高。

經濟形勢轉差 儲局不能不救

伯南克沒有宣布加印鈔票救市,美股道指昨凌晨㧢因而應聲下跌,港股昨亦跟跌。但假如市場以為伯南克真的不救市,便捉錯用神,他其實已明言有需要便出招,現時非不為也,只是暫不能也。

伯南克確需出招救美國。其一,他指現時經濟形勢,與去年八月明示要推次輪量寬時不同,但並非如此。去年明示次輪量寬時,失業率為百分之九點五,美國上月失業率則仍高企百分之九點一。此外,去年第二季經濟增長為百分之一點七,今年首季亦只百分之一點八,改善不大。

其二,儲局昨調低今年經濟增長預測,由百分之三點一至三點三,降至百分之二點七至二點九;並調高今年失業率預測,由百分之八點四至八點七,增至百分之八點六至八點九,此顯示伯南克較今年初悲觀。

既然儲局需要再推量寬,為何仍未肯表態?因形勢未許可。

原因之一,國際反對聲音甚大。外界質疑過去兩輪量寬不但成效成疑,更造成熱錢泛濫,推高環球通脹。若美國在次輪量寬結束便立即宣布啟動第三輪量寬,只會招惹國際批評。

原因之二,美國本身亦面對通脹威脅。美國上月通脹率為百分之三點六,遠超儲局目標,再推量寬若惹惡性通脹,有違儲局要控通脹的責任。

市場認為伯南克是以拖代變,故不宣布推出第三輪量寬,但伯南克其實心中有數,要等的只是時機。時機之一,若美國以至環球經濟持續轉差,全球恐再陷衰退、股市又大跌,市場出現要求救市的呼聲時,儲局便可順理成章出手。時機之二,要待商品及油價出現回落,通脹形勢稍和,才可出手。

屆時若環境許可,伯南克便可大力出招,力推第三輪量寬;但若時勢或國際輿論不利推量寬,伯南克便須變招,如加強出口術,明言維持低息環境極長時間,或為長期國債利率設上限,又或用其他藉口再向市場注入資金。

受制國際反對 要待出手時機

伯南克過去三年出盡法寶救經濟,深明救市無以為繼,可能前功盡廢,故他必硬著頭皮再出手。他現時口中無招,但已心中有招,只待時機成熟而已。

Monday, June 20, 2011

激烈抗議害人累己 歪風不可長

一名中年男子昨早爬上中環行人天橋抗議,不但令交通嚴重受阻,一名警長更因此失足墮地,無辜殉職,令人深表同情。有議員竟指政府局長拒見示威者才釀成悲劇,實屬無理,更間接助長以激烈手段進行抗議之風,必須予以譴責。

妄顧人命安危 妄顧別人利益

該名從事活家禽業的男子因不滿政府賠償,昨早不顧自身安全爬上中環一條天橋頂抗議食物及衛福局長周一嶽,警長劉志堅冒雨爬上橋頂勸阻而不幸墮下殉職。

那名市民為了抗議不惜作出可能危害本身安全的行徑,結果卻導致他人死亡,既使人氣憤,更令市民為失去生命的警長極度難過。那名抗議市民事後為其愚蠢行為兩次跪地叩頭致歉,可惜已無法挽回悲劇。

更令市民憤慨的是,曾跟進這投訴的立法會議員陳偉業竟指,若周一嶽願接見對方,就可避免警長殉職,這種說法既不負責任,亦造成惡劣後果。若不問理據、凡有市民因作出過激、危險行為,就要高官即時接見,那只怕未來會有更多市民作出危險的抗議行徑,逼高官見他們,此不單擾亂政府施政及處理問題程序,更間接鼓勵市民做更多危險行為,結果只會造成更多人命傷亡悲劇。

其次,該名市民的抗議行為既危險,亦造成中區交通癱瘓,明顯漠視別人利益,將一己私利凌駕在公眾利益之上。本港在行政、立法、司法上都有完善的多渠道,可供市民伸訴不滿,沒有需要採取激烈、損害他人利益的抗議手段。不能尊重別人利益的市民,其遭遇縱不幸,亦難贏取公眾同情。

可惜的是,類似今次妄顧生命安危、妄顧別人利益的抗議示威行為,並非個別事例,因近期愈來愈多社會人士在抗議時,傾向採取激烈行徑,如突然衝出馬路、刻意衝撞維持秩序的警員或保安員,又或突然衝向高官作出肢體衝擊。

這些激烈行為只徒製造更大的衝突,搶佔傳媒報道、衝擊政府體制及社會秩序,並非試圖表達訴求,尋求官民共識推動社會改革及進步。

只徒衝擊社會 無心社會改革

這種激烈的抗議風氣,驅動其他人效法,甚或鬥激,昨天的不幸意外正是對這種歪風發出一個警號,若長此下去,將會害己累人、破壞公眾秩序、不利社會發展。市民更需明辨是非,對不合理的示威行為、對不顧社會安危的議員說不,以制止用激進手段爭取權益的歪風。

Wednesday, June 15, 2011

硬着頭皮緊銀根 宏調倍添難

內地昨公布五月通脹創三十四個月新高後,立即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半個百分點。中央迅速出招,無非要發出信息,對通脹憂慮仍深,須維持銀根緊縮政策。外界關注在滯脹威脅下,中央下半年緊縮空間有限,收緊步伐可能放緩。

通脹尚未見頂 難緩收緊銀根

上月內地通脹率為百分之五點五,雖符市場預期,但創○八年七月以來新高,且未見頂。人民銀行昨在內地股市收市後,旋即宣布再次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半個百分點,至百分之二十一點五,反映中央對穩定價格的關注,並遏抑外界憧憬中央將放緩收緊銀根步伐的期望。

中央要出招力遏,因通脹威脅仍上升。其一,五月通脹未見頂,市場預期六月通脹可能近百分之六,要待七月才有可能見頂。

其二,在通脹細項中,一直是推高通脹主力的食品價格,按年上升百分之十一點七,中央其他統計更顯示,在六月首十天,糧食中的豬肉價格比五月底再升逾百分之四;天氣異常反覆,部分地區旱災後急轉為水災,亦或助燃糧價。

其三,通脹有向非食品擴散的迹象。食品價格與上月比較下降零點三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則上升零點二個百分點,如衣着類價格按月上漲半個百分點。若出現全面通脹,要遏下的難度更大。

通脹勢頭仍猛,中央惟有維持緊縮銀根政策。自去年底以來,存款準備金率每月調升半厘,故昨日的調升並不意外。現外界最關注的,是每兩個月加息一次的步伐會否維持,即四月加息後,本月會否加息。

若中央本月不加息,就將被視為緊縮政策放緩的訊號,但中央現時並無足夠信心通脹已受控,釋出緊縮步伐放緩的信息,恐令外界誤讀政府遏通脹的決心,故維持六月加息的可能性較高。

問題是過去大半年中央不斷出招遏通脹,由去年底啟動加息周期以來已四次加息、九次調升存款準備金率,雖然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指存款準備金率並無上限,但中央再加力的空間已有限。

中央子彈受限 苦思緊縮步伐

尤其經濟滯脹風險不斷上升,企業出口受打擊、資金鏈緊張、中小企可能出現倒閉潮,若維持一貫的緊縮步伐,經濟將百上加斤,並限制政府出招能力。中央下半年子彈有限,緊縮政策將如何放緩、放緩速度有多快等,才能達到遏通脹保經濟的雙重目標,中央在未來個多月要為下半年政策定調,其取態將對經濟及金融市場有重要啟示。

Saturday, June 11, 2011

加招遏樓市泡沫 港府換時間

港府前日剛拍賣兩幅土地,昨便出兩招遏樓市,大幅增加下季主動拍賣土地數目和調低物業最高按揭成數。樓市熾熱且續升溫,港府被逼加招換取時間,遏抑樓價升勢,冀明年美國加息後樓市自行調整,減泡沫爆破殺傷力。

樓市泡沫勢漲 不容港府坐視

港府昨推兩記重招,其一,增主動賣地數目。下季賣地可建單位達六千個,比本季增加一倍,八幅土地中,三幅更首次規定至少需建一定數目單位。其二,減按揭成數。七百萬以上的住宅按揭最高成數減一成,七百萬以下的亦減借貸上限,若屬非本地資金置業,最高按揭成數須再減至少一成。

政府在賣地後連忙出招,因樓市熾熱程度不跌反升。其一,前日賣出半山波老道地皮,呎價創歷年第三高,另一元朗地皮競投更激烈,樓面呎價逾四千五百元,反映發展商看好後市。

其二,美國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甚差,尤其失業率和樓市表現欠佳,令明年中之前加息機會渺茫,明年底前加息可能亦只一半一半。低息環境持續,令炒家更無忌憚。

其三,美國經濟差亦引起推第三輪量化寬鬆印鈔的憧憬,即使最終不成事,過去兩輪量寬已令熱錢泛濫,推高通脹。香港通脹正急升溫,港人早已形成通脹預期,令樓價易升難跌。

樓價泡沫吹大,政府若出重招刺破泡沫,對經濟可能造成重創,現投鼠忌器只求遏抑樓價升勢,便顯得招數有限、力度有限。這次增賣地和緊按揭只為換取時間,勿讓泡沫再大,圖待明年全球收緊銀根,資產價格泡沫可望泄氣。

政府的如意算盤是,增賣地可望令發展商毋須搶高地價,還可能加快推樓盤換取投地資金,有助緩和樓價升勢;至於收緊按揭,則可令欠實力買家離場,減少入市資金,降低樓市熱度,而針對非本地資金的新猶,更可減低近日外界提出限制外地人在港置業的訴求。

港府過去已用增賣地與緊按揭的招數,現再加力,雖方向正確,但難料能否遏抑樓市泡沫。為此港府要有所準備,若樓價仍遏不住,便要在再下一季再加招,如增賣地至可供應九千個單位、加力收緊按揭,以彰顯決心。

應準備再加招 要思資助置業

港府亦要解決另一問題:入市門檻因收緊按揭而提高,資金有限的用家將被拒諸門外,上車更難,社會上要求資助置業呼聲將更高。故特首在十月施政報告中必須對此回應,方可紓市民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