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31, 2010

新加坡再遏樓市 港府要準備

九龍塘地皮今天拍賣,預計可創佳續,港府需加招調控。新加坡剛推出遏樓市措施,效力有限,因擔心國際金融市場一旦轉弱,樓市又下跌,將衝擊經濟。香港情況類同,但亦需不斷出招,遏止樓市泡沫漲大。

未用狠招 防用力過猛

九龍塘義德道地皮位處豪宅區,供應罕有,銀碼亦不高,估計求地殷切的發展商將積極競投,可能創九龍地價新高,港府需準備加招應對。

無獨有偶,新加坡昨已加推遏樓價措施,二套房按揭由八成減至七成、首付現金由百分之五增加至百分之十、並將徵收樓宇印花稅範圍由一年內易手擴至三年內,以增加炒家成本。

新加坡今年內已一再出招遏樓市,因該國第二季樓價較去年同期上升百分之三十八,並超越九六年的歷史高位,令政府不得不加碼。然而新招針對炒風,只屬年初遏樓市措施的加強版,威力不算強。

究其原因,不是星洲政府欠缺狠招,而是不敢動用狠招。此次樓價升浪屬周期性,由洶湧熱錢與超低息環境造成,未必長久持續。目前外圍經濟陰霾密佈,西方國家面臨雙底衰退,若遏樓價出招過重,一旦遇上金融市場大跌,資金大幅撤離,星洲樓市恐隨之重挫,並增加銀行呆壞帳,將嚴重衝擊經濟。故新加坡不願對樓價出重手,只求壓止升勢。

香港樓市問題與新加坡相若,但情況更嚴峻,因沒有如新加坡般向國民派廉價公屋,本地夾心階層無房屋資助,又負擔不了高昂私樓價格,才有復建居屋的訴求,並逼政府不斷出招控樓市。

囿於外圍形勢未明,港府亦如星洲不敢對樓市施以重招。但港府卻必須不斷加推措施,非為推倒樓價,而是在樓市頭上懸著一把刀,務使樓價不致狂升不休,那未來泡沫爆破的傷害將更大。

港府今年不斷出招,對樓市暫起到累積效應,形成拉鋸局面:買家擔心樓價即將下調、入市審慎;賣家則企硬不減價。故樓價雖因兩周前賣地成績理想而推高,但交投趨靜。今天賣地即使破紀錄,亦未必即時刺激樓市。

頻出招換時間 不斷增供應

但為免樓價再飈吹大泡沫,港府亦要不斷出招,並藉此換取時間:一來把握機會加推土地,增加供應;二來為中長期土地供應作規劃,只要能令公眾看到未來供應平穩,才有機會令樓價長期趨穩。

Friday, August 27, 2010

中央保權威 醞釀重拳遏樓市

中央大力調控樓市已半年,成效不彰,樓價不但堅挺,更醞釀趁九、十月旺季反彈。五中全會召開在即,不管對內對外,中央都要彰顯治國權威,故即使押上樓市硬著陸的風險,亦必接連出重招力壓樓市,不容有失。

冒硬著陸風險 誓要樓價跌

中共發改委主任張平昨表示,國內住房價格仍高,調控樓市工作仍然繁重,透露了樓市調控升溫的訊號。

其實,近日已傳出中央擬動用多項重型武器,遏抑樓市。重招之一是抽緊發展商手上資金,逼其賣樓套現,以遏樓價,故市場傳出農業銀行已暫停對內房發展商發放貸款,並即將出台樓花預售款監管措施,限制發展商不得挪用預售資金作其他用途。

重招之二,發改委官員日前已明確表示,計劃推出只聞樓梯響已半年的房產稅。近日市場亦流傳中央將加息列入考慮之列。房產稅與加息,是調控樓市的大殺傷力武器,顯示中央不惜一切的可能。

樓控加碼山雨欲來,因為中央必須把握時間,在未來一、兩個月內做出成績。總理溫家寶年初已許諾要在任內令樓價回落至合理水平,及後出台「史上最嚴厲」的「新國十條」組合拳控制樓市,雖然一度冷卻樓市氣氛,但樓價仍然堅挺。八月樓市更出現死灰復燃,價量齊升,部分城市成交量已恢復至中央出招前水平,甚至更高。

樓市正進入國慶前後的「金九銀十」傳統旺季,若不迅速加碼調控,樓價恐再爆發式上升。中央將於十月召開五中全會,樓市必屬焦點,若屆時樓市仍失控瘋漲,中央怎向人民交代、怎保管治威信?

中央不斷與市場博弈,樓市已不只是蝸居民怨的經濟、民生問題,更是關乎中央駕馭全局能力的政治問題。未來樓價愈不下調,中央愈要加重招,甚至不惜押上樓市硬著陸的風險,亦要重拳出擊。否則,若人民對中央執政能力存疑,未來連串政策與改革,包括宏調、通脹、十二五規劃等,如何能取信於民,加以落實。

顯執政能力 不容內外質疑

中央不單對內要彰顯權威,對外亦要如此。中國已晉身世界經濟第二大國,全球密切關注中央的執政能力,若中央連對樓市調控亦做不到,那外國必然重新評估中共是否對全國經濟,以至政治、社會政策都難以掌控。此不單是外資投資中國風險上升,亦會刺激別國試圖挑釁中國。因此中央調控樓市,不成功便成仁,樓價愈不下調,重型武器就愈加緊出台,不惜冒出現過猶不及的硬著陸風險,投資者必須密切注意。

Thursday, August 26, 2010

回家場面神傷 要防悲劇再現

在菲律賓遭槍手脅持的香港旅客和死者靈柩,昨晚終於歷劫回家,場面悲慟。港府處理此罕見意外沒令人失望,但可以更好,應從傷痛中作出檢討,防患未來,包括應設立與中央最高層的緊急熱線、完善本港應變機制。

設緊急熱線 可尋中央援手

廿一名團友出發旅遊,其中八人無辜客死異鄉,港人從電視直擊過程,怎不神傷。港人熱愛旅遊,足迹遍全球,但全球恐襲、政治衝突日增,港人在外可能再遇同類緊急突發事件,港府必須汲取今次經驗,補救漏洞。

事件暴露的漏洞之一,香港缺乏處理突發緊急對外事務的實力,需中央幫忙。特首曾蔭權在脅持人質事件發生後,曾致電菲律賓總統表達保證港人安全的要求,但未獲對方回覆。及後菲警的談判和營救過程粗疏不堪,更顯漠視人質生命。

香港不是主權國家,與外國沒有密切外交接觸,對類似事故難免鞭長莫及,特首欲施壓不果,更遑論派遣飛虎隊或談判專家前往營救。事件雖獲中國外交部協助,但若能在第一時間引起中央最高領導人關注,從更高外交層面直接向菲國施壓,效果可能不一樣。

但中央領導人日理萬機,一般通報層層上遞需時,緩不濟急。故特首應向中央爭取設立緊急通報熱線,遇上極度緊急的嚴重事故,可直接聯絡國務院祕書長或總理辦公室主任,立即向中央最高層尋求協助,爭分奪秒。

港府必須補救的漏洞之二,是檢討境外緊急應變機制。香港旅客被槍手脅持雖然事出罕見,但並非港人首次在外遇上緊急事故。零八年底港人滯留曼谷機場,港府對派出包機猶疑不決,曾被抨反應遲緩。今次意外裏,沒有人能預料菲律賓警方竟無能如斯,下次若發生同類事故,港府有否
機會為港人做得更多?

完善應變機制 增防患能力

意外難測,應變措施卻可充分準備。譬如就是次事件有人提出香港應進行跨境營救,那保安局是否有一套跨境拯救人質的機制?如何調動特種部隊、談判專家、醫護人員,需有所規劃。港府應就不同可能性,制訂不同應變方案,就營救方法、部門協調、訊息通轉等各環節,訂下清晰程序,才能在危急事故發生時,立即啟動應變。

八名港人無辜枉死的悲劇,深深撼動社會,實在可一不可再,亡羊補牢,港府便要為保障港人在外的生命安全盡力。

Wednesday, August 25, 2010

悲痛菲國無能 更要珍惜香港

八名港人無辜命喪菲島,全城哀痛。菲國警員營救無方、總統態度輕佻,更令港人悲憤。然正因該國政府無能,才使眾多國民離鄉別井到港當菲傭,港人應將政府與人民分開,更要將傷痛化為正能量,為受害家庭略盡綿力,守望相助。

舉國上下失敗 導致港人枉死

菲律賓槍手挾持香港旅客事件以流血告終,當地警方之營救手法極度笨拙,舉世譴責。在逾十小時的漫長僵持中,當地警方不但多次錯失降伏槍手機會,更有拙劣行為刺激其鳴槍發洩。晚上突然展開的攻擊及營救過程竟長逾一小時,以各種原始手法進攻不果,又罔顧人質安全亂槍掃射,其行動水平低落,在鏡頭下無所遁形。

最新消息指,其中四名遇害港人疑死於營救警員槍下或斧頭,而非槍手所殺;亦有報道指政府高層原肯答應讓槍手復職,但信息卻沒有成功傳達,菲國政府必須徹查及交代過程。

菲律賓總統阿奎諾三世昨終在全球炮轟下向香港致歉,並承認警方出錯,一改事發當日表示「不能擔保成功營救人質」之輕佻,其前倨後恭令人髮指。上樑不正下樑歪,一國總統態度如此,足見整個談判及營救人質過程中,菲國根本漠視香港人質安全,才有協調失誤、部署輕率,終釀成流血悲劇,導致八名港人枉死。

不少市民目睹八名港人無辜枉死的過程,份外感同身受,傷痛不已,怒斥菲國窩囊,甚或可能遷怒在港菲籍人士。其實事件充分暴露菲律賓政府之顢頇無能,十二萬在香港居住或工作的菲籍傭工亦是受害人——正因國家經濟委靡不振,他們才要飄洋過海覓活。

港人在沉痛哀傷之餘,更應將悲憤化為正面能量。首務是全力為四個家破人亡的家庭提供協助與關懷,尤其失去丈夫與兩女、另有一子重傷的梁太,和因父母雙亡頓成孤兒的汪姓姊弟,發揮港人守望相助的精神。

哀痛化為力量 關愛港人香港

另一方面港人應珍惜眼前,包括身邊親友與良好的社會制度。菲律賓因資源豐富,五十年代初曾是全亞洲最民主富裕的國家,如今卻因貪污成風、治安敗壞而淪落至全亞洲最腐敗之地。國家不振,人民無依,如今更禍及無辜港人,使人悲痛。以菲律賓為鑑,港人更應珍惜、推動香港關愛、廉潔等核心價值,愛護香港這個家。

Saturday, August 21, 2010

通脹升溫 中產最痛基層最苦

本地通脹升溫,七月消費物價指數較上月增零點二個百分點,達百分之一點九。食品及租金升幅顯著,中產由於捱貴租,壓力最大,基層則因百物騰貴,生活最苦。政府須有措施紓解民困,尤其賣地收入大增,可考慮還富於民。

中產要捱貴租 基層生活逼人

政府自七月起為六十八萬公屋住戶代繳兩個月租金,緩和基層住屋負擔,但沒有置業的中產一族卻嚐不到甜頭,在樓市熾熱帶動租金勁升下,叫苦連天。

反映中產消費的乙、丙類消費物價指數較基本通脹率高,均為百分之二,租金增加是主因之一。然而政府數據因統計滯後,未完全反映真相,根據地產代理統計,七月全港七十三個大型私人住宅屋苑平均租金,較去年同期飈升百分之二十二點一,令中產飽受壓力。

基層雖受惠於公屋租金減免,但日常開支增加卻令生活捉襟見肘。今年以來,基層首先面對煤氣、電費等公用服務加價,又因人民幣升值、內地天災影響農作物收成等因素,推高食品價格而捱貴餸,再加上公共交通包括地鐵、九巴、電車等接連加價或申請加價,生活更見窘迫。

此外,基層議價能力弱,加薪幅度相對今年約百分之二的平均加幅少,面對處處加風,承受能力最弱。衣食住行皆為基本開支,幾乎省無可省,若有車資再增,他們更百上加斤。

市民面對通脹之苦,政府切勿掉以輕心。衣、食問題尚可交給市場調節,例如增加入口其他地區的副產品供市民選擇,但住、行問題則不由政府迴避。

市民憂慮通脹形勢會繼續惡化,因部分公共交通工具的加價申請尚未落實。如九巴獅子開大口,申請票價加幅達百分之八點六,政府必須嚴格執行可加可減機制,為市民荷包把關。

居住方面,由於美國二度量化寬鬆如箭在弦,資金勢將泛濫,加上持續低息,樓價升勢不減,政府應設法遏抑樓價上揚,緩和租金升幅。

賣地收入奇高 不如還富於民

樓市熾熱,庫房在本財政年度頭五個月,單是賣地收入已達三百三十六億港元,相等於政府預計全年的土地收入,故可預期政府全年土地收入將超標二、三百億元或以上。港府因高地價收入暴漲,市民則要承受高樓價、高租金之苦,政府荷包腫脹,反易添公眾不滿。

既然這筆額外之財,市民要付代價,特首應考慮十月宣讀施政報告時,適度地將這筆特殊收益,以一次性措施,如代交電費、免差餉等「退回」市民,緩解民怨民困,贏取公眾支持。

Friday, August 20, 2010

人民幣國際化加速 港莫失契機

人民幣國際化步伐不斷加速。最新消息是麥當勞在香港發行約二億元人民幣債券,為首家在港發行人債的海外非金融機構,規模小但意義極重大。近月國家極速拓展人民幣,香港若能配合,可壯大金融實力,晉身人民幣離岸中心。

借麥當勞商譽 打響人債知名度

自兩個月前人民幣滙改重新啟動以來,多項新動作接踵而至:首先是六月宣佈人民幣貿易結算大幅擴容,然後是七月與香港簽署新修訂的《清算協議》,增加人民幣服務的靈活性。本週更一再突破,週二宣佈容許包括香港銀行在內的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內地債券市場,昨又宣佈有外資將在港首發人債。

連串消息令人應接不暇,顯示中央人民幣改革思路亦愈趨清晰,就是要增加人民幣在海外使用和認受性,讓外國有更大意願持有人民幣,令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大幅加快。

美國快餐業巨頭麥當勞將在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對象為機構投資者,所籌資金相信用於支持其在內地業務發展。雖然發債規模只有區區二億元,但中央可令人民幣投資產品更多元化,而且麥當勞為國際熟悉的品牌,享有極高信譽評級,有助提高人民幣債券對海外投資者的吸引力,推動他們增持人民幣的意願。在麥當勞發債成功後,相信中央會陸續批准更多投資內地的外國企業在港發行人債。

除了利用外資發人債,拓闊人民幣投資產品的多樣性外,中央本週二宣佈容許境外人民幣投資國內債市,戰略意義更重大。

外界原本理解,中央驅動外國多持人民幣,投資渠道主要只限香港發行的人民幣投資產品,但現在中央再讓香港開一條小道,容許這些資金流向國內,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中央以債市作試點的好處是安全係數高,因一來中央可控制回流的投資額度,二來內地債市價格一向波幅不大,而且市場規模接近二十萬億元人民幣,回流資金難以興風作浪。中央最重要目的是試驗人民幣回流內地金融市場時應有的規定,並測試會否造成衝擊,若運作安全暢順,將來有信心可逐一開放股票、衍生產品等市場,協助內地金融市場逐步開放。

連推人民幣產品 助建離岸中心

人民幣國際化步伐一再推進,香港作為一國兩制下金融最開放的城市,其法規、網絡、經驗等,正好作為中央最佳的改革試驗場。

香港要盡力把握及配合中央戰略,就要加速開發不同種類的人民幣投資產品。只要產品愈多元化,投資機會就愈大,海外投資者愈願持有人民幣,並愈樂意滙聚香港,如此啟動良性循環,香港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便可水到渠成。

Thursday, August 19, 2010

補私隱漏洞 捍衛消費者權益

繼「八達通」公司後,多間銀行及電訊公司亦被揭發轉售客戶資料。企業圖利無道,漠視消費者私隱,引起公眾極為不滿。政府固需加快修正法例,私隱專員公署及消費者委員會更應發揮即時作用,提供保障消費者方法。

轉售客戶資料 營商行為不道德

八達通出售二百萬客戶資料事件曝光後,激發市民反感,更反映事件原來只是冰山一角:金管局上周透露,過去五年,六間銀行曾出售或轉移客戶個人資料予保險公司作推廣,共涉六十萬人。同時,三間電訊公司亦被投訴,並正受私隱專員公署調查。私隱有價,令一些掌握大量市民資料的企業為了追逐利潤,妄顧社會責任,行為既短視亦不道德。

企業出售客戶資料,等同出售客戶的信任,必須受到讉責。然而除輿論監督外,更必需令這些企業負上法律責任。在出售客戶個人資料一事上,企業往往鑽法律空子,在要用放大鏡才看得見的免責聲明內,加入有利條款保障本身利益,使其行為縱不合理,卻能合法,反映保障市民私隱的條例存有漏洞,需作修補。

私隱專員公署已去信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希望立法會復會後討論修訂私隱條列,規範機構轉售市民資料圖利。然而立法程序需時,在這段時間內公署應與消委會聯手,發揮保障消費者權益的作用。

其一,即時要求已收集大量個人資料的機構,交代有沒有出售客戶私隱圖利,讓市民得到應有的知情權,不致被蒙在鼓裏。

其二,設計簡單的標準表格或信函,方便市民向銀行或電訊公司等已掌握其個人私隱的機構,要求披露有沒有將客戶資料轉售;市民更可藉致函有關機構,禁止他們再轉售、挪用其個人資料。

其三,制定實務守則,規管私人機構搜集客戶資料範圍、限制有關用途,或制訂劃一的新免責聲明,讓客戶除非主動提出,否則私人企業不得轉移其個人資料予第三者。

其四,長遠而言,加緊教育市民保護個人資料,提高警覺性,了解個人權利應獲得的保障。

助市民討公道 促加緊修例保障

個別消費者的權益是分散的,但私隱專員公署和消委會卻可發揮集體力量,抗衡大企業對消費者權利的輕視與濫用。私隱條例的修訂工作亦必須徹底進行,機構可以利用條款保障其行為合法,交出個人資料作客戶登記的小市民,更應受到法例保障。

Wednesday, August 18, 2010

港府遏樓市預期 要頻密加招

昨日拍賣的兩幅土地均超出市場預期價格成交,令樓市氣氛再升溫。政府必須在短期內頻密微調加招遏樓市,與市場預期角力,並在十月施政報告宣佈如何長遠增加土地供應,從根本上解決樓市癥結,免市民蝸居問題尾大不掉。

與市場角力 政府姿態勿軟

政府上週五趕在賣地前搶先推出強化遏樓市措施,令市場看淡昨日賣地成績,豈料事與願違,兩幅土地均以大超市場預期價格售出:何文田地皮以四十一億元成交,高勾地價逾四成;紅磡地皮售三十五億元,更近勾地價一倍。

發展商不惜以高價搶地,只因窺準土地供應仍不足,尤其市區靚地有限,將來建豪宅的邊際利潤仍高,故成發展商必搶。

政府欲遏樓市過熱,又不希望出招過重令樓市崩倒,未能從增加供應上著手調整,結果輕易被賣地佳績重燃樓市氣氛。

發展商高價搶靚地,令政府冷卻樓市的期望落空,未來必須重整策略。

其一,賣地成績理想,反映市場能夠承受政府上週推出的強化遏樓價措施,故政府必須在短期內加緊推出新招遏抑樓泡沫,頻密微調,例如再收緊按揭成數、打擊摸貨、嚴格執行「九招十二式」以遏抑樓市炒風等。但這些措施是姿勢多於實際,只圖反映政府對樓市關注,令炒家有所顧忌,以減樓價升勢。

其二,除姿勢外,最重要的還是增加土地供應,特別是中小型住宅的土地供應。政府上週宣佈推出三幅用地供拍賣或招標,但總共只有五百多個中小型住宅單位,只會令市場覺得政府手上土儲不足,推高樓價升溫預期。

政府必須極速在市區及新市鎮尋找新一批土地,並加快轉為可建住宅的熟地,在十月施政報告中,清楚交代未來三年可有多少土地用於興建中小型住宅,務求使置業人士相信未來上車有望,才能緩和市場焦慮,減低樓價升溫預期。

其三,要與公眾謀求共識,如何加快土地供應。住宅用地不足,原因包括政府降低地積比率,亦因市民對填海、環保、保育等議題日益關注,拖長土地供應的程序。政府要讓公眾作出選擇,是否願意為此付出房屋供應少、樓價高的代價,更要面對未來三十年,人口膨脹至九百萬時,樓從何來的問題。政府應凝聚公眾共識,在住屋需求與保育之間達致平衡。

加快推出土地 尋社會共識

若不能增加、加快土地供應,從根本上解決樓市的供求失衡,就無法調節市場對樓價升溫的期望,政府遏樓市措施亦難立竿見影。

Thursday, August 12, 2010

救經濟能力成疑 儲局要解釋

美國聯儲局議息會議後維持超低息與續持有債券政策,市場反應負面,質疑措施未對症下藥,無法啟動消費,更擔心美國經濟踏上日本迷失十年之路。儲局若不能平息質疑,將令市場失信心,未來加推量化寬鬆措施亦事倍功半。

未能刺激消費 恐陷日式衰退

儲局昨宣佈維持利率不變外,亦宣佈已買入的證券及按揭抵押證券到期後,轉為買入國債,不會收緊市場資金。外界解讀會後聲明已暗示如有需要,將推出第二輪量寬政策。

但市場對此反應負面,美股道指昨開市初段跌逾二百點,此因市場存有兩大質疑。

質疑之一,再度推出量化寬鬆措施,能令經濟起死回生嗎?

疲弱經濟數據令美國陷入雙底衰退的恐懼升溫,儲局多購入國債以壓低長債孳息,減輕樓按及企業借貸成本,以刺激投資,此令美國十年期國債孳息昨天由二釐八二跌至二點七釐以下,為十八個月來低位。

但美國經濟最大的問題不是企業借錢難,而是消費意慾不足。自金融海嘯後,低息環境持續,企業不肯投資的底蘊,是國民欠缺消費力,其背後的原因是失業率居高不下。如果不能重振經濟動力、創造就業,國民消費信心難復,儲局再大力放水,亦如泥牛入海。

質疑之二,美國經濟長期低增長,會否陷入日本式的迷失十年?

日本自九十年代中起已長期維持接近零息,然而企業並無額外增加投資,國民亦因存款幾無利息收入,削弱消費能力,結果日本經濟恍如一潭死水,迷失十年又十年。

美國實施量寬已一年半,仍無法推動經濟,改善就業,那麼再行更寬鬆貨幣政策,又如何避免如日本般陷入長期超低息、資金氾濫,但投資、消費卻疲乏無力的困局。

儲局一再量化寬鬆,只能力阻美國陷入雙底衰退和通縮,免經濟百上加斤,但根本問題沒解決,經濟未見曙光出路。

要挽市場信心 才免事倍功半

美國經濟上述困局,本欄過去亦有陳述,只是市場對此忽視,現在肯面對現實,就知儲局最新行動亦難救經濟,白宮又坐困愁城,更加深市場對經濟前景的焦慮。儲局下月再議息時,不僅要出招救經濟,更要有力回答外界質疑,要說出如何啟動消費力、如何避免踏上日本之路,免令市場失去信心。否則儲局未來的救市措施,只怕事倍功半、舉步維艱。

Thursday, August 05, 2010

生意不易為 炒業最興旺

  環球經濟前景隱憂加深,美國更可能加力推超寬鬆貨幣政策,令資金氾濫持續。但熱錢沒有進入實體經濟,四處流竄進行短期投機炒作,令資產泡沫升溫,經濟在虛火支持下表面風光。此情況未來一年在香港,尤為明顯。

央行不斷放水 流入經濟卻少

  本欄過去數天已分析,環球經濟前景放緩的趨勢,越見明顯。歐債危機令歐洲印鈔解決問題、經濟亦蒙上陰霾,美國則缺乏增長動力,第二波量化寬鬆政策蠢蠢欲動。如此情況下,環球資金氾濫恐有增無減。

  正由於對經濟前景缺乏信心,這些資金投入實體經濟不多。外部需求的收縮,令剛公布的七月份內地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再下跌至五十一點二,創十七個月新低,雖然仍處經濟榮枯的分水嶺五十之上,但反映經濟增長放緩,出口開始回調;昨日公布的七月份滙豐香港採購經理指數,亦較六月回落一點三,至五十一點三。美歐外部經濟動力不足,將令實體經濟尤其出口業壓力漸增。

  熱錢沒有進入實體經濟,卻熱衷短期投機炒作。年初炒家借歐債危機狙擊歐元,歐元一度由一兌一點四美元急跌至一點二,最近炒家轉炒美國經濟不振,令歐元重上一歐元兌一點三美元。熱錢氾濫亦造就股市只看有利消息忽視不利消息,故經濟前景雖崎嶇,美股以至環球股市卻是升非跌。

  滙市、股市未算最波動。由於美國聯儲局加息無期,熱錢竄入債市購買美國國債,令十年期美國國債孳息由四月初的四厘跌至現在不足三厘。國債利率已甚低,資金近日惟有轉而向風險較高的半官方機構買入按揭債券。商品市場投機更熾熱,如全球小麥價格出現近四十年來最大單月升幅,與商人囤積炒作不無關係。金價亦節節上升,接近一千二百美元一盎斯的高位。

  全球經濟環境欠佳,各國央行為刺激經濟繼續超寬鬆貨幣政策,美國甚至有可能進行第二次量化寬鬆,導致生意難做,但炒業興旺的現象,資產泡沫情況在新興市場尤其明顯。

熱錢只重炒作 虛火撑着經濟

  香港亦不例外,更加上香港屬單料銅煲,熱錢自由出入,又無貨幣政策可作調節,股樓市場只要有資金流入就更見興旺。未來一年,雖然香港的實體經濟尤其出口業壓力頗大,但由於投機活躍,內部消費動力充沛,經濟在虛火支撑下表面風光仍持續,但卻非有基礎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