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23, 2008

網絡搞活生意 IT提升生產力

講者:Howard Charney(思科系統高級副總裁Senior Vice President, Cisco)

  提起Web2.0(第二代網絡,着重用家的參與和分享)時,港人腦海中除聯想到玩意如Facebook、Youtube、和幾個二十出頭就成為億萬富豪的科網小子外,是否一片空白?
Web2.0不是噱頭。在美國,它已為傳統商業模式帶來革命。香港科網發展較美國滯後三到五年,翻天覆地的轉變迫在眉睫,可惜本地資訊科技人才不足,大大影響競爭力。

網羅高手 重賞尋金礦

  思科系統的高級副總栽Howard Charney本月到訪香港,他分別到中文大學工程系和香港美國商會發表演說,前瞻互聯網的發展和挑戰。提到Web2.0如何顛覆傳統商業模式時,他舉了一個例子:

  加拿大有一家開採黃金的公司危在旦夕,因為在他們那幅員廣大的礦地上,逐漸找不到黃金。他們傾盡人力,積極勘察,一個又一個報告交上來,仍然不得要領。公司負責人想出一個釜底抽薪的方法,他把所有勘察報告全部公開到網上,聲言只要有人能指出哪裏還有黃金,就可以得到犒賞。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網民的反應很積極,不同專長的人——數學家、地質學家、物理學家——紛紛投入這場淘金熱。不多久,這家公司收集了110個有機會掘出黃金的地點,結果八成都是準確的,掘出來的黃金總值30億美元!

  「科技使地理位置變得毫無意義。」Howard Charney說。一間小小的礦採公司,窮多少時間都不能找到一個礦源,但一旦引入網絡的力量,卻可以迅速把形勢扭轉。在同一時間動員成千上萬的人為同一目標而努力,這就是Web2.0厲害之處。

  說是說有極大影響力,但千禧年的科網熱爆破仍歷歷在目,不少人視資訊科技為畏途。Howard Charney卻為當年的科網泡沫辯護,他說,正因為科網熱吸引了大量資金,在短時間內大大提升了網絡的基建設施,才埋下今天新一浪資訊革命的種子。

  「基建是持續創新的基石。」Howard Charney引述研究指,另外兩大維持創新的元素,是人才和投資。

  「全世界都不夠人用。」他說,明年香港將需要4.1萬人填補一般資訊科技界別的空缺,另外需要1.8萬人擔任資深的職位。沒有足夠的人才,社會的生產力和競爭力就會直接受損。要製造人才,必須大力發展教育。Howard Charney舉例指,在美國,每投資一元在教育上,便可以得到五元的回報。

香港缺人才 須大力發展培育

  至於投資,那更直接主導生產力的提升。以思科為例,他們不但每年投放50億元於研發上,還設立機制鼓勵員工發揮創意——雖然在1千份計劃書中,值得投資的可能只有20份,最終成功的只有十多份,但帶來的效益卻無可估量。

  「如果每年把生產力提升1%,你需要70年才可以把生產力翻倍;但若能把每年的生產力提升10%,只需要7年時間就夠了!」要持續不斷地提升生產力,創意與投資缺一不可。這對一家科技公司重要,對一個城市、一個國家來說更重要。

Saturday, September 13, 2008

搞好教育北上發展 香港出路

講者︰陳啟宗(恒隆地產有限公司主席)

  在陳水扁海外密帳愈揭愈多的風頭火勢下,上周四《香江論壇》的焦點,都集中在前來香港「爆料」的台灣立法委員邱毅身上。然而,與會者之一、恒隆地產有限公司主席陳啟宗一番剖析香港優劣勢的話,更值得港人警醒。

  陳啟宗開宗明義地說:「香港的相對優勢正在消失。」

  他說,二、三十年前,製造業北移,今天,一枝獨秀的金融業也有出走的危機。

台灣高科技 具國際競爭力

  「金融方面至少有一部分可以離港操作。以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為例,他們的機會在內地、對象也在內地,根本不一定要留下。」陳啟宗說,當年我們自恃有龐大的內地市場,於是只是把工業北移算數,沒有決心發展高科技,卒於今日承擔後果。

  「台灣就是因為沒有中國市場,才會逼着走上高科技之路。」陳啟宗說,台灣的破釜沉舟,培養出不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公司,也提升了他們的科技與管理水平,這方面香港望塵莫及。

  「香港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公司,即使在本地起家的滙豐銀行,總部也不是設在香港。」他感喟,香港的錢都揑在地產商手上,然而他並不尊敬地產商,「只要把時間掌握好,一買地一賣樓就行了,反正供應永遠不夠。」這番自嘲倒是贏得滿場掌聲呼應。

  面對兩岸三通箭在弦上,香港的優勢又在逐點流走,陳啟宗有幾點建議:

助台商入大陸 港最大優勢

  第一,發展高等教育,尤其三家綜合大學港大、中大與科大,這是我們遭忽略的優勢。

  第二,掌握三通的「契機」。此話何解?陳啟宗的意思是,三通有利台灣,對香港則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使我們少了從中「撈油水」的機會,然而,正因為此路不好走,才會逼我們走另一條路,「畢竟香港也不是靠沒有三通而發達的。」

  第三,不要放過內地市場。他說,「我們的前途,第一是內地、第二是內地、第三也是內地。」然而他不忘提醒,內地市場雖大,監管仍新,而且企業也尚未走出成功的模式;官員水平是高,但未受過市場的考驗,這些都是風險所在。

  總結起來,香港還有何出路?陳啟宗這樣說:「香港人最會做生意,在內地也行商多年,台灣人進軍若內地市場,香港的企業也許可以給點幫助。」若這是港人剩下的最大優勢,我們實在需要反思。

----------------------------------

台港應加強四點合作

  香港貿易發展局行政總裁林天福,也是《香江論壇》發言人之一,他以「融合為單一市場」的角度,建議香港和台灣從四方面加強合作:

  (1) 投資╱融資︰台灣要投資內地,資金需求龐大。香港作為區內的金融中心,正好提供融資平台。

  (2) 高新科技︰台灣科技強勁,而內地產業面臨提升壓力,香港可藉法治建全的優勢,當三地知識產權的交易中心。

  (3) 文化產業︰以電影為例,內地只是剛起步,港台卻早已闖出名堂,日後可多加合作,並引伸到出版等其他方面去。

  (4) 時尚潮流︰內地的中產人口達2.3億(相當於日本人口),誰不覬覦這龐大的消費市場?台灣保存了中國文化,了解華人口味;香港是個國際展貿中心、推廣平台,兩地可攜手打造針對華人市場的產品與服務。

Saturday, September 06, 2008

海歸派欲撤 香港如何留精英

“香港因為移民而崛起,晉身國際都會,但人才能進也能出,移民更是高度流動性的一群,因為他們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大展拳腳,說走就走,不會留戀。香港本來就是個一無所有的小島,如果連人才都留不住,還有甚麼優勢呢?”

年初《時代周刊》把香港與兩大國際都會紐約及倫敦相提並論,有一個不可被忽略的原因:香港是一個移民城市。

  移民城市為甚麼如此與別不同?香港發展論壇召集人陳啟宗在一個研討會上解釋:「因為移民都是最有動力的一批人,他們大大推動社會進步。」

  新移民中,內地的「海歸派」更構成香港人口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他們挾內地的背景、海外頂尖名校的銜頭,在多個行業尤其金融、高等教育、IT、專業服務等界別各領風騷。可惜在他們眼中香港的光環正在褪色。陳啟宗在《回歸學人在香港的情況》研討會上問與會的海歸五年後還會留港否,大部分都搖頭。無法留住他們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無國語教育 海歸最大不滿


(1)子女的教育問題

  摩根大通證券(亞太)董事總經理方方問:「為甚麼香港有加拿大國際學校,卻沒有北京國際學校?」他希望子女將來可以銜接內地的考試制度,考入內地的大學,可惜此路不通。

  海歸非常重視孩子們的教育,特別是語言。他們首重普通話,然後是英語,相信只有這樣才能在內地和國際上競爭。可惜本地學校似乎兩者皆缺,而國際學校的普通話課又不足,他們的選擇太少。

  中信資本首席執行官張懿宸讓孩子入讀漢基國際學校,在家要求他們說國語,他不明白:「用普通話教學為甚麼這樣難?」他曾向特首曾蔭權進言,認為建一所「北京國際學校」的需求很大,可惜政府並不意識問題的嚴重性。「五年後我離開香港的機會大於留下,教育是一個重要因素。」

  另一位與會者、隨夫移民香港的袁滿說,為了孩子的教育,她幾乎馬上就想走,只是顧及丈夫的工作才留下。其夫現任職摩根士丹利。

(2) 香港角色的邊緣化

  歐美同學會副會長王輝耀說,香港在輸送人才與海外交流上,對中國過去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作用重大,但如今優勢不再,必須調整角色。

  張懿宸也認同,以往香港的人才、理念、資金優勢,已不能持續,港人要思變,「不能只知道香港的情況,不知道國際的情況,那根本就是不在行。港人自身必須調整,不能居高臨下告訴內地怎麼做。」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王紹光警惕香港,相對內地在學術上的優勢,最多只有三到五年。他解釋,目前香港高等院校訓練出來的研究生,仍較內地的優勝,因為香港的硬件較好,學生的英語水平較佳,但卻被規模太小所限:「教員少,我們的系只有十多人,清華的卻有五十多。」此外,內地大學可以吸引全國最優秀的學生,但香港的容量顯然不足海納百川,「不管硬件多好,一間學校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始終是學生。」

推銷城市管理 兩地官員互補

  王紹光說,被內地急起直追,香港並非全無優勢,可惜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香港的城市管理(如交通、治安、環境等)很優勝,但沒有挖掘這些培訓機會。」他建議兩地的各級官員可以被編在一起培訓,看對方如何思考問題,互補不足:「香港的官員小算盤打得很精,但欠缺視野;內地官員有視野,懂考慮外溢效應,但不會算小帳。」席上有人擔心內地的貪官污吏可能會帶來不好的影響,但王紹光不以為然:「不見得所有內地官員都貪污,即使他有貪污,但能力很強,一樣有可取之處。」學者的胸襟可見一斑。

  香港因為移民而崛起,晉身國際都會,但人才能進也能出,移民更是高度流動性的一群,因為他們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大展拳腳,說走就走,不會留戀。香港本來就是個一無所有的小島,如果連人才都留不住,還有甚麼優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