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31, 2011

限呎盤非助上車 蝸居民怨難解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昨解釋,港府推出「限呎盤」目的,只是增加中小單位的供應,並非協助市民上車。「限呎盤」無助上車,「置安心」計劃又供應太少杯水車薪,夾心階層欲上車,恐要待下任政府上台才有望實現。

限呎盤不便宜 置安心供應少

 
林鄭月娥昨出席立法會會議,澄清政府推出「限呎盤」唯一目的,是增加中小型單位供應,並非協助夾心階層置業、不會為單位售價設上限、亦不會限制單位的銷售對象,只售予香港人。局長的解釋恐令不少市民失望,原因有二。

其一,政府措施與市民期望出現落差。當局雖指非為助夾心階層上車而推「限呎盤」,但中小單位供應不足導致樓價急升,卻是市民上車難的主因。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統計,去年本港四百呎以下單位的售價飈升二十四個百分點,是各類型住宅中升幅最高的。

不少市民期望藉「限呎盤」上車,但首個元朗「限呎盤」項目的開售呎價或達六千元,五百呎單位售價達三百萬元,一般市民恐難負擔。

其二,「置安心」計劃供不應求。林鄭月娥指港府協助市民上車的措施,是將推出的「置安心」計劃。但「置安心」規模只有五千個單位,實在杯水車薪,首個項目更要三年後才落成,遠水難救近火。故無論「限呎盤」或「置安心」,皆無法令市民對政府的樓市政策有信心。

單靠自由市場已難理順樓市,因發展商只有興趣興建中上價樓,小單位亦豪宅化。

唯今之計,一方面政府必須持之以恒地全方位增加土地供應,尤其主動多推供興建中小型單位的地皮,助理順樓價。

另一方面,則恐怕要靠復建居屋。政府一直拒絕復建居屋,但推出的一眾樓市措施卻無法對症下藥,徒令民怨不斷累積。隨樓價日升,市民復建居屋的呼聲將愈來愈高,對政府的不滿恐亦日漸升溫。最近有政黨調查指九成市民希望復建居屋,民心所向,復建居屋必然是下屆政府必須面對的問題,未來不管誰競逐下屆特首,基於政治現實,都不能迴避復建居屋這議題。

復建居屋議題 來屆政府要務

市民亦唯有面對現實,不論「置安心」或「限呎盤」都只是過渡措施,不能對此抱太高期望,很有可能最快要等到來屆政府上場,上車難的問題才能得到回應。

Thursday, March 24, 2011

日本舉債救災 衝擊環球金融

日本世紀大地震,災後重建規模估計達三千多億美元,很大可能由日本央行發債籌措,連鎖效應將衝擊美債承接力。加上歐債危機重燃,日、美、歐央行唯有加大力度印鈔支撐債市,令環球資金氾濫更嚴重,惡化通脹,打擊經濟。

美歐日債乏買家 央行再印鈔

 
日本政府昨估計,地震和海嘯造成的經濟損失和重建費用,高達三千多億美元。日本財赤深重,只能以舉債來籌措這筆龐大的額外開支。但目前日本國債比率已相等於GDP的兩倍,加上利率超低,發債難引起市場興趣,最終很大可能由日本央行自行購買。

其連鎖效應是,日本央行可能減少購買美債。目前日本持有九千多億元美國國債,是美債第二大買家,一旦日本不再加碼買美債,甚或減持美債,勢將對美債構成重壓。

「債券大王」、PIMCO創辦人格羅斯近期已大幅減持美債,因他視美國聯儲局的量化寬鬆政策為「龐氏騙局」,除儲局外美債難有其他大買家。此所以儲局主席伯南克月初在國會聽證會上,絕不肯鬆口指沒有第三輪量寬,因深明若儲局不加碼量寬買美債,美債極可能乏人問津。

此外,歐債危機現又因葡萄牙政府表決新一輪緊縮開支、政府面臨倒台而重燃,市場憂慮葡萄牙終需向歐洲央行求助,令央行又要再開動印鈔機,支持葡國。

目前環球面對的亂局是,日、美、歐國債均不受市場歡迎,最終需靠央行自行印鈔吸納,結果資金氾濫將更嚴重,並對經濟造成多重衝擊:

其一,氾濫資金流入商品市場的洪流可能更急,加劇商品漲價。尤其在日本地震和中東北非局勢緊張下,油價和農產品價格更易被炒高,惡化通脹。

其二,歐美國債缺乏吸引力,將推高債息,並引發按揭及其他信貸利率上揚。債息升,加上通脹升溫,將倒逼央行加息,歐洲央行欲在四月加息,美儲局加息壓力亦日高。

其三,高通脹和加息陰影下,不論是面對災後重建的日本,抑或經濟還未真復甦的美歐,都將承受雙重打擊,甚至陷入利率升、經濟差的滯脹困境。

資金氾濫谷通脹 為經濟添憂

市場不能忽視日本為重建發債,所造成的債市震盪和連鎖效應。隨日、美、歐國債問題更趨嚴峻,央行加印鈔票應對,加劇全球資金氾濫、通脹高、利率升的風險,將成環球金融市場未來最重大威脅。

Wednesday, March 23, 2011

加薪勢跑輸通脹 僱員喜變憂

本港僱員今年的處境雖喜實憂,僱主聯合會最新調查顯示,企業首兩個月平均加薪高達百分之四點三,但通脹逼人,剛公布的上月通脹高達百分之三點七,工資加幅在下半年更可能追不上通脹,市民恐要面對更沉重的生活壓力。

食住行樣樣加 市民避無可避

根據僱主聯合會的調查,打工仔的加薪幅度略勝通脹率,並創金融海嘯後新高,但港府昨日公布的通脹率亦為三十個月以來最高,僱員的薪酬加幅已遭通脹蠶食一大截。更令人關注的是通脹升勢持續,政府估計今年全年通脹率為百分之四點五,即下半年的通脹將有很大機會高達百分之五或六。

通脹壓力不單沉重,而且導致目前通脹升溫的元兇,涉及食、住、行等各項基本生活所需,市民根本避無可避。

在食方面,各類消費項目中,食品升幅最驚人,按年上升達百分之六點五,而且升勢並未見頂。此因去年年中至今,玉米價格瘋漲八成半、小麥價格亦上升逾三成,前日世界銀行發布最新報告,指當前食品價格上漲周期尚未結束,港人將面對愈食愈貴的難題。

在行方面,國際油價由今年開始已升近兩成,公共交通加價壓力沉重,再加上通脹項目中,電力、燃氣及水較去年同期升百分之五點九,市民擔子難輕鬆。

此外,在住方面,私樓租金上月急漲,由一月的百分之三點一飈至二月的百分之四點一,但政府有關租金的統計數據其實屬滯後,地產代理指出,去年私樓租金已勁升兩成,此將在未來一年陸續反映在政府數據中。

市民在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開支上,皆面對沉重加價壓力,最近發生的日本世紀地震,更令市民百上加斤。僱主聯合會調查亦發現,地震加深本地僱主對外圍環境的擔憂,部分尚未調整薪酬的企業,在四月加薪時可能只有百分之四。

不過,日本地震引起的核洩恐慌,卻令各國可能減低核能發展而更依重石油,加上中東亂局持續,油價易升難跌。地震亦造成農產品減少的憂慮,此令國際油價與農產品價格的升溫壓力加大,可能惡化通脹。

地震惡化通脹 加重港人負擔

目前香港打工仔的加薪幅度似跑贏通脹,但在未來加薪幅度可能減少、通脹卻勢必加劇的情況下,通脹升幅極大可能蓋過薪酬漲幅,此情況將在下半年更為凸出,市民承受的生活壓力將更大。

Saturday, March 19, 2011

地震重創經濟 日圓強勢難久

七大工業國十一年來首次聯手入市干預日圓匯價,壓抑日圓升勢,令日圓由歷史高位回落,以免打擊日本以至全球經濟。在市場炒賣下,日圓短期內或會再升,但日本災情嚴重,經濟恐長期沉淪,中期日圓走勢應是跌而不是升。

七大國聯手壓日圓 搶救日本

日本大地震後日圓匯價呈強,日資「班資回朝」是主因之一,炒家亦借此挾高日圓,尤其在前天清晨五時,藉全球外匯市場交投淡靜之際,炒家突襲推高日圓,並引爆大量日圓程式買盤,創出一美元兌七十六點三六日圓的歷史新高。

日圓暴升將進一步打擊日本經濟,令飽受地震、海嘯、核泄蹂躪的日本,再遭出口打擊。故日本昨向七大工業國求助,要求聯手入市壓止日圓升勢。

市場認為七大工業國的行動屬心理作用居多,難阻日圓升勢。但無論日圓短期再彈升多少,中長期卻有極大可能下跌,原因是過去一兩個月已有歐美大銀行看淡日圓,鼓吹借日圓買其他貨幣或投資產品,作套息交易,因日本經濟面臨再衰退、利息長期超低,將持續一段日子沒加息可能;日本大地震不但沒有令上述情況改善,更會惡化有關因素,不利日圓。

大地震後日圓中長期面對龐大下跌壓力,原因之一,是日本經濟活動與基建既受到重創,未來更需要大量入口物資重建,將形成巨大貿易逆差,日圓難以走強。

其二,日本經濟惡化,日本央行更加不會加息,並要同時大量印鈔救市,不利日圓匯價。

九五年一月阪神地震發生後,日圓由一美元兌九十九日圓,三個月間一度升至七十九點七五日圓,但其後八個月則大跌至一百零五日圓,並因經濟太差,持續下跌至九八年金融風暴時的一百四十七日圓低位。

七大工業國聯手干預日圓行動,是有需要和正確的。近期日圓強勢不合理,亦不可持續,兩三個月後很可能轉升為跌,七大國聯手壓日圓,一來可減輕金融市場的折騰,免日圓抽升太急,將來跌勢更劇,更重要的是可減日本經濟困境。日圓即使只上升數月,都將令日本災後經濟雪上加霜。

日圓中期勿跌難升 投資留神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佔全球經濟近百分之九,日本經濟惡化,勢必對環球似復甦未復甦的經濟造成打擊,加上核泄危機還未解決,令投資市場陰影揮之不去,投資者必須密切關注箇中變化。

Thursday, March 17, 2011

日本核泄 加劇全球能源危機

日本福島核電廠輻射泄漏危機,引起全球對核能發電安全關注。核泄危機勢必拖慢全球核能發展,加劇能源短缺憂慮,各國為爭奪能源,經濟與軍事衝突將更白熱化。國際必須加快合作新能源和核安全研究,應對能源危機。

激化能源爭奪 威脅經濟和平

核泄危機發生後,德國宣布暫停七間核電廠運作三個月,總理溫家寶昨亦決定全面審查在建核電站及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對核能安全的憂慮,將拖慢環球核電發展計劃。

有石油專家估計,石化能源會在四十年內用罄,開採成本與難度亦與日俱增。故近年各國紛紛開發再生能源、潔淨能源,核能是新能源中成本較輕而應用較廣的,故在日本發生核泄危機前,包括中美在內的全球多個國家,都有意大力擴展核能發電,以減低依賴石化能源。

美國總統奧巴馬去年二月撥出八十三億美元貸款擔保興建新核電廠,是七九年發生三哩島核泄意外後首次復建核電廠。中國亦將發展核電寫進「十二五規劃」,擬在未來五年大建核電廠。

但日本核泄危機將打亂各大國發展核能的步伐,核電供應縱然不減亦難大增,各國政府一番盤算後,勢必加劇在全球搶奪能源的行動,此將帶來兩大威脅。

其一,各國將增加用經濟手段搶購能源,此包括購置油田、石油企業,或增加石油庫存。目前一百美元一桶的油價,在需求加劇、炒家乘機興風作浪下,將易升難跌,若數年後油價搶上一百五十、甚至二百美元一桶,將對全球經濟造成極大衝擊。

其二,各大國可能增加外交、軍事手段搶奪石油資源,此將令北非、中東成兵家必爭之地,甚至南美、非洲亦會捲入漩渦,加劇全球地緣政治動盪。

日本核泄惡化未來全球能源危機,但此不必等數十年後才影響全球,未來數年已可能衝擊全球經濟及地緣安全,各國不能再呆等,必須由全球大國聯手,摒棄各自為政,集中各國科技精英解決核能安全問題,並加速開發新能源,才有望助全球化解已逐步逼近的能源危機。

摒棄各自為政 才能化解危機

此外,港府去年底曾諮詢公眾,建議將本地發電燃料組合中的核能比例,在二零二零年倍增至一半,在市民對核電安全憂慮加深下,必須全盤重新考慮,並與市民再商討,調整能源政策方向。

Friday, March 11, 2011

債王狠沽美債 美國復甦添憂

PIMCO創辦人、「債券大王」格羅斯(Bill Gross)旗下的「總回報基金」(Total Return Fund)上月全數沽售美國國債,反映市場預期美債孳息將上升,甚至有可能倒逼美國聯儲局提早加息,此將不利美國經濟復甦,亦恐波及香港樓市。

債息轉勢向上 通脹預期升溫

「總回報基金」是PIMCO的旗艦基金,管理資產達二千三百七十億美元,為全球最大的互惠基金。該基金減持美債後,淨現金比率由百分之五升到百分之二十三,是零八年五月來最高。

格羅斯的行動並不令人意外,因他早揚言儲局的量化寬鬆政策是「龐氏騙局」,透過不斷買入美國國債人為壓低債息、托高債價,製造高回報假象,難以持久。格羅斯終於採取行動大舉賣債,亦合情合理:

其一,美國國債孳息已低無可低。由去年年中市場預期次輪量寬即將啟動開始,十年期美國國債由三厘半跌至兩厘四歷史低位,難再下跌,轉勢回升只是時間問題。長期持有債券恐將損失不菲,故格羅斯早走為妙。

事實上自去年十一月儲局推出次輪量寬、每月以一千一百億美元入市買債以來,美債孳息已由二點五厘回升至近日的三點五厘左右,反映市場沽售壓力大於儲局接貨能力,債息恐要再升。

其二,通脹預期升溫。過去大半年農產品價格狂飈:小麥期貨價升五成、玉米期貨價升九成、棉花現貨價瘋漲兩倍,加上近兩個月來油價受中東及北非局勢影響而急升兩成,勢推高美國通脹,倍添儲局加息壓力。

即使美國不加息,新興市場去年起已紛加息,歐盟亦揚言或於四月加息,令美債吸引力更低。屆時資金逐高利率而去,減少持有美債,又會進一步扯推美債孳息,亦增儲局加息壓力。

由於預期美國國債孳息將升,醒目投資者如格羅斯已先市場一步沽售美債,這對投資者來說是重要警號。因美國債息是重要市場指標,債息上升,將帶動美國物業按揭、汽車按揭、消費信貸、企業融資等利率上升。美國復甦似現未現,但利率已被市場推升,勢必令美國復甦添壓。

倒逼儲局加息 本地股樓留神

對本地投資者來說,由於美國加息可能提早,或市場猜測美國可能被逼提早加息,除本地股市將受影響外,對樓市影響更為直接,有需要購買物業的投資者更要考慮負擔能力,作審慎評估。 

Thursday, March 10, 2011

憲制風波可解 管治炸彈難拆

政府昨向立法會提交的臨時撥款決議案不獲通過,可能令政府在四月一日至預算案通過前無法運作。這場憲制風波應可及時化解,但政府與議員不盡責的表現,卻令市民非常失望。雙方若不克盡己任,勢必威脅香港的管治與穩定。

政府政治麻痺 徒然自製危機

臨時撥款決議案不獲過半數出席立法會議員通過,屬歷史上首次,出乎議員與政府意料。因撇除出席人大政協兩會而不在港的議員,若其他議員都出席會議,議案應可得到通過。政府下周三將再向立法會提交修訂議案,屆時建制派議員已回港,議案極可能獲通過,避免發生政府財政無以為繼、服務可能受阻的憲制風波。

這場憲制風波,政府責無旁貸。預算案慘遭滑鐵廬,大幅修改後仍有萬人上街抗議,政府理應高度警覺,但在泛民事先表明不支持議案下,政府竟未盡全力箍票,力保昨提交的臨時撥款議案過關,此顯示官員警覺性不足,政治神經麻痺。

此外,泛民亦難辭其咎。臨時撥款決議和預算案是兩回事,泛民大可先通過臨時撥款,在不影響市民得到政府服務的前堤下,爭取時間和政府討價還價。但泛民可能想藉投棄權票向政府施壓、擺政治姿態,孰料議案不獲通過,弄假成真,予人政治花招凌駕市民利益之感。

政府、議員都沒有盡好本份,令市民既失望又無奈。預算案自宣布後爭議不斷,政府可說能做的都沒有做好、可以出錯的都出錯,市民縱想同情亦情何以堪。另一方面,泛民爭取修改預算案,不是沒有民意支持,但不應不顧大局,淪為政治把戲,更令市民利益受損。

今明兩年將舉行區議會與立法會兩場大選,各議員、政黨必全力以赴搶佔選票和曝光率,對任期只剩下一年半的弱勢政府群起而攻。但泛民要知道,不是政府輸,泛民便一定贏;泛民若做出不受市民歡迎的舉措,未必可搶分,反而會失分。

泛民政治動作 凌駕市民利益

目前的局面令市民十分擔心,若政府、泛民繼續如此不負責任,香港的經濟如何向前、民生如何獲得改善、社會如何穩定?政府與泛民都必須檢討,各盡本分,以免香港陷入一次又一次管治危機中。

Saturday, March 05, 2011

炒美歐復甦 提防經濟未脫困

美國昨晚公布上月就業數據,新增職位符市場預期,但美歐股市先升後回,除因好消息已反映外,美國經濟是否實質增長,令人憂慮。歐洲更有可能在四月加息,令其疲弱經濟百上加斤,美歐股市近期炒復甦而上升,能否持續將面臨嚴峻考驗。

美國就業數據佳 後勁受考驗

美國二月新增非農職位十九萬二千個,失業率跌至百分之八點九。前晚美股道指率先升近二百點,已反映市場對就業改善的憧憬,故昨晚就業數據雖佳,美股只橫行;更要留意的是,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對前景十分審慎,他本周二出席國會聆訊時不單重申繼續次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立場,更不排除第三輪量化寬鬆的可能。

過去三個月,美國失業率由百分之九點八高位,回落至百分之八點九,主因之一是就業人數減少,而非經濟強勁反彈。經濟分析師認為,美國每月需創造十五至二十萬個新職位,才足夠吸納新增勞動力和重返職場人士,令美國失業率出現實質下跌。

但伯南克深知美國未必有動力每月製造二十萬個職位,其一,樓市未復原,美國樓市指數由去年年中起,持續輕微下跌,反映樓市仍然低迷;其二,目前良好的經濟氣氛,全靠儲局製造大量熱錢驅使股市暢旺,帶來財富效應所致。一旦美股升幅放緩甚至下跌,財富效應便失去支持。

由去年十一月儲局推出次輪量寬至今,美股上升一成,市值增加一萬六千億美元,此不但提振國民對美國經濟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製造財富效應,推動消費。過往美國的經驗是,每增加一百美元財富,就能帶來四美元消費。但美股距零七年高位只有百分之十五,美國仍處金融海嘯創傷中未復原,美股要再升將倍添困難。

此外,歐洲經濟更令人擔憂。歐元區上月通脹率處二十八個月高位的百分之二點四,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前天在議息會議後措辭強硬地表示,不排除在四月加息以抗通脹。消息令歐元直撲一歐元兌一點四美元關口,創四個月來新高。但歐洲多國債務問題仍然沉重,在歐元升、息率升、各國削赤減開支的三重打擊下,歐洲經濟不但難好,更可能陷入滯脹困境。

歐洲加息挫經濟 滯脹風險增

過去兩個多月,國際資金因懂憬西方經濟復甦,熱錢由新興市場流向美歐,但美歐實質經濟增長仍面臨嚴峻考驗,加上高通脹及加息陰霾,投資者必須對此加以關注,以洞悉資金流向會否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