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22, 2010

中美貨幣戰 外交爭盟友

美國財長蓋特納發表「三大貨幣陣營」言論,目的是拉攏發達國及新興國向中國人民幣施壓,但如意算盤未必打得響,因人民幣升值亦會惡化熱錢吹大新興國資產泡沫。中國力拒美國,不但要打貨幣戰,還要打外交戰締結盟友。

「貨幣陣營」論 美國欲孤立中國

蓋特納在G20財長會議前夕出招,將全球分成三大貨幣陣營:嚴重低估本國幣值的是一類,以中國為主;採用彈性匯率機制的新興經濟體是第二類,其干預匯市做法可接受;最後是匯價大致合理的主要貨幣國,包括美、歐、日。

美國提出「三大貨幣陣營」論,是要團結大多數,孤立一小撮,集中火力在G20財長會上施壓中國。

透過三大陣營論,蓋特納可安撫歐洲和日本兩大盟友。美、歐、日貨幣是三大主要貨幣,互相間此消彼長,美國用量化寬鬆政策大量印鈔,壓低美匯價值,歐洲和日本首當其衝。蓋特納現說美歐日匯率大致合理,以求大家不再競貶,槍口一致對外。

三大陣營論的更重要用途,是拉攏中國以外的新興國。蓋特納將新興國一分為二,一邊是嚴重低估幣值的中國,另一邊是彈性匯率的其他新興國。蓋特納透過分化孤立中國,逼人民幣升值。
但美國的如意算盤未必打得響,因新興國不一定願跟隨。表面上,若人民幣升值,新興國可搶走給中國的訂單。但實際上,一旦人民幣守不住國際壓力而升值,熱錢將大舉湧至,新興國貨幣亦難獨善其身,被逼升值,兼冒熱錢吹大資產泡沫的危機。

一些新興國家如巴西、土耳其亦明白,造成目前全球貨幣、經濟亂像的源頭不在中國,而在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實行量化寬鬆政策猛印鈔票,令環球資金泛濫,吹大新興國家資產泡沫。因此,它們的言詞針對的是美國多於中國。美國現在將新興國一分為二,只是策略上的需要,新興國亦明白其利益與美國未必一致,更不排除可能成為下一個被美國痛斥的國家。

捍衛人民幣 中國要合縱連橫

因此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上,表面上是中美兩大國的對撼,實際上卻是雙方各施妙策,拉攏利益相近的國家,組成聯盟,抗擊對手。對中國而言,要捍衛人民幣就要有合縱連橫手段,既穩住新興國,亦拉攏更多盟友,如在歐盟中實力最強、同樣受美國施壓擴內需的德國。中美的貨幣戰,更是一場外交戰。

Wednesday, October 20, 2010

內地加息遏泡沫 還須堵熱錢

人民銀行昨突然加息四分一厘,遏抑通脹和資產泡沫,並防止美國將推的次輪量化寬鬆吹大中國泡沫。惟加息將拉大人民幣與美元息差,可能誘使更多熱錢湧入中國,故中央必須有其他措施阻截熱錢,才可成功阻遏泡沫。

通脹股樓泡沫 須用重招遏抑

人行三年來首次加息,出奇不意地上調人民幣一年期存款及貸款基準利率四分一厘,遏止通脹升溫和資產泡沫。加息周期一旦啟動,預計連串抽緊銀根措施陸續有來,顯示中央絕不坐視泡沫漲大。

內地明天公布九月經濟數據,市場估計通脹將創兩年新高,不但超過八月的百分之三點五,升勢恐還未見頂。通脹一再超出百分之三的中央底線,不但造成負利率,刺激股樓炒風,更甚的是促成通脹升溫的糧價暴漲驚人,殃及民生,影響管治,中央不能不出手力遏通脹。

此外,資產泡沫是另一大社會隱憂。中央四月出台嚴控樓市的「國十條」,近月再推國十條「加強版」與發展商角力,但一直未能遏止樓價狂飈,又使部分資金由樓轉股,導致股市急升,並創出天量成交。股樓泡沫一再吹大,易生金融及社會危機,中央必須阻遏。

中央昨突然祭出加息重招,而非再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因要直接面對市場,遏抑泡沫,更要為美國聯儲局即將啟動的第二輪量寬早為之計。儲局下月初一旦加碼印鈔,環球熱錢泛濫將更嚴重,勢將再吹大新興市場的資產及通脹泡沫。故美國貨幣政策愈鬆,中央愈要收緊市場資金,要先天下之憂而憂,預早加息阻遏熱錢。

中央加息遏泡沫亦面對後遺症,因會拉大中國與美國之間的息差,吸引熱錢湧入中國套息,並令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進一步惹來熱錢流入,吹大資金及通脹泡沫,抵銷加息遏泡沫的效應。過去一年不少國家如印度、澳洲都加息,便未能阻止熱錢湧入。

中央加息的目的是抑制泡沫,故還必須其他措施配合,對內用各種手段如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加發央行票據、甚至收緊新增貸款規模等,抽緊市場資金;對外則要強化防火牆,清查並阻截熱錢流入。

要抽內地資金 阻截外來熱錢

熱錢流竄全球加大中央遏抑泡沫、紓緩通脹的難度,但此仗不得不打,並必須打贏,否則後患無窮,中央昨天的加息就是出動更重型武器迎接更嚴峻挑戰。

Thursday, October 14, 2010

治樓市方向正確 力度須加強

特首曾蔭權昨發表「民生優先」的施政報告,以房屋政策、貧富差距、長者福利等為重點,回應公眾訴求。特首更以全方位房策多招齊發 ,助市民安居樂業。惟目前樓市過熱,資金泛濫,必須再加強力度遏泡沫,房策才能收效。

私樓土地供應量 估算太保守

特首提出的房屋政策涵蓋長中短期措施,包括長期增加土地供應,承諾未來十年,每年平均供應可建二萬個私人單位的土地;中期推出先租後買「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解夾心階層困境;短期限制發水樓及擬立法規管新樓出售等。新房策方向正確,亦是全方位出擊。

不過,樓市治本之道在增加土地供應,在目前非常時期,每年推出可建二萬個單位的土地恐仍不足,政府須再加碼。

政府根據過去十年,平均每年一萬八千多個一手私人住宅的吸納量,推算出每年二萬個單位的土地供應目標,此估算可能過於保守,原因有三。

其一,香港樓市經歷了九十年代的高吸納期後,二千年起樓市隨經濟收縮,有數年陷入低谷,令過去十年的樓宇吸納量偏低。

其二,近年香港與內地往來日趨密切,更多內地人因業務需要而在香港置業,過去十年的數據未必充分反映這新需求。

其三,未來本港人口將大幅增加,再加上內地人每年在港所生以萬計子女成年後的住居需求,都有可能令每年二萬個私人住宅單位未敷應用。

除估算保守外,環球形勢亦逼政府應對樓市採更積極手段。由於全球資金泛濫,熱錢不斷湧入香港投資物業,吹大樓市泡沫,正常供應根本不足以應付此非常形勢,若不加大力度,特首的新樓市政策效果恐被熱錢淹沒,難以平抑樓價、難孚市民期望。

目前樓市面臨供應不足的結構問題,和資金泛濫的周期問題,政府要有更強力的應對之道。此包括,一、要有一個高於每年提供二萬個單位土地的目標,並在未來一兩年樓市熾熱時,多推土地、多建住宅。

二、政府的土地政策須具足夠彈性,並要每年檢討,以免落後形勢,那才可在樓市泡沫日大時,增推土地;樓市泡沫爆破時,減緩推地,才能降低樓價大起大落的可能。

三、因應眼前樓市泡沫漲大,除嚴格執行九招十二式外,還須備有針對性措施可隨時推出,如增加印花稅、減低按歇成數等以遏抑炒賣。

樓市泡沫仍吹大 要針對落藥

要兼治樓市長期供應不足及短期泡沫問題,特首要有更廣濶的眼光、更靈活的態度,才能令樓市走向長期穩定的健康狀況。

Wednesday, October 13, 2010

特首民生施政 眼光要超任期

特首曾蔭權今發表施政報告,市民最關注的,是能否就房屋問題和貧富懸殊這兩大民生議題,提出長遠的解決方案,此亦是衡量報告的最重要指標。雖然特首的任期只剩下二十一個月,但他的施政眼光應超越二十一個月,切忌交差了事。

助民置業 不能只解眼前急

特首今天發表的施政報告,若只求順利交差,將不會十分困難。因全球資金泛濫,大量熱錢湧入香港驅使股樓齊升,並令庫房充裕,政府若派錢濟民,輕易能換取掌聲。正因經濟勢頭良好,庫房收入高,有承擔的政府更應把握契機,利用充沛的資源設法解決最困擾民生的兩大問題,即置業安居和貧富懸殊。香港各階層皆有共識,這是港府最逼切需處理的兩座大山。

從去年發表施政報告至今,樓市問題一直是港人關注的重心。樓價居高不下,中小住宅供應失衡,市民怨聲載道,預計政府將在施政報告中回應這些訴求,並提出「先租後買」等資助置業措施,令部份市民上車有望。

然而「先租後買」可以幫助的,只是小量夾心階層。要使市民能置業安居,必須讓樓市長期健康發展,關鍵就是要有五年甚至十年的土地供應規劃,應付每年接近二萬個新增住屋需求。
政府除要供應足夠土地,還要確保土地能興建中下價樓宇,若發展商只求興建豪宅,政府就要利用房協、市區重建局等半官方機構,承擔上車盤供應,對症下藥。

至於貧富懸殊問題,不論富人或窮人,中產或基層,都意識到香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情況極嚴重,導致仇富情緒、官商勾結的指控愈來愈激烈,嚴重窒礙香港發展。傳媒披露特首有意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夥拍商界成立扶貧基金,各自出資五十億元。派錢當然可以,但問題關鍵是能否持續地為低下階層紓困。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真正幫助低收入人士,要有治本之道助其脫貧,即增加基層向上流動的機會。特首曾成立扶貧委員會,可惜未有就貧富懸殊問題做出具體、可持續的長遠措施。故特首要扶貧,就不能只局限一些應急方案,必須有具體而長遠的根治方案。

積極扶貧 治本要有長遠計

特首還剩下的二十一個月任期雖然不長,但他的施政眼光絕不必受此局限。解決置業安居和貧富懸殊將影響幾代港人福祉,不但關乎香港長治久安,亦是公眾期待今天施政報告應有的內容。

Thursday, October 07, 2010

市民自願買醫保 吸引力未足

港府展開第二階段醫療改革諮詢,鼓勵市民自願參與醫療保險計劃,冀長遠減輕公營醫療負擔。政府目標雖善,但必須讓市民覺得自願投保有好處,並確保保費不會大增成無底深潭,才有望打動市民,落實計劃。

私院服務 要增選擇降收費

零八年政府推行第一階段醫改諮詢,但官員偏向的強制性醫療保險計劃,因得不到市民支持而告吹。這次政府捲土重來,改推自願醫保,還斥資五百億公帑利誘市民投保。

政府戮力誓推醫保,因深明政府負擔的公共醫療開支太大,難以持續,加上人口老化令問題惡化,猶如計時炸彈,必須引導有能力的市民分擔部分成本,避免將來加稅填補開支。
中產並非不願投保,但政府必須先解答兩大核心問題:一,參與自願醫保是否可為他們帶來較佳的醫療診治?二,如何防止醫療成本膨脹,令保費不斷上升?

本港共有百分之三十四市民購買了私人醫療保險,但仍有九成市民依賴公立醫院服務,不少有投保的市民仍採用公共醫療,因私營醫療收費昂貴,保險亦保不足,現要說服未投保的市民自願參加醫保,必須讓他們看到私營醫院服務是可負擔及水平高於公共醫院,否則他們又何來誘因要自行供款參加醫保呢?

要令市民私營醫療增加信心,改善公私營醫療服務失衡現象,政府應先大力推動私營醫院市場發展,包括增加醫院數目、提高收費透明度、供應可負擔的手術套餐、確保醫療水準等。只有市民感受到有更多、更佳的選擇,才能吸引他們轉用私營醫療服務。

此外,要避免保費如無底深潭般增加。外國尤其美國經驗顯示,市民購買醫保,將會令他們更多地使用醫療服務,導致醫療成本上升,結果購買醫保的人愈多,醫療成本膨脹愈快,令保費不斷增加,形成惡性循環。

政府必須能制定明確規則,防止濫用、限制保費無止境上升,並確保市民不會「有供無賠」,才能令市民有信心投保。

嚴控成本 防保費不斷飈升

政府欲透過自願醫保解決公私營醫療市場失衡,提升本港醫療系統的可持續性,出發點良好。但卻必須從上述兩大根本而切身利益的問題,讓市民明白投保可換取較佳醫療服務、保費是可負擔的,才能吸引足夠龐大數量市民參與,否則計劃將寸步難行。

Wednesday, October 06, 2010

歐美日貨幣鬥弱 新興國要自保

日本昨宣布減息及加大量化寬鬆,表面是救經濟,實際是遏抑日圓升值;此刺激巴西、南韓等昨亦出手干預本國貨幣升值。歐美不停印鈔導致環球熱錢泛濫,新興國家為抗熱錢湧入吹大資產泡沫,要阻貨幣升值,觸發全球貨幣戰。

大國小國遏匯價 掀貨幣戰爭

日本央行宣布進一步減息至零至零點一厘,並增加五萬億日圓購買政府債券,加大量寬規模。此舉救經濟效果有限,真正目的是遏抑日圓升值。日本上月中干預匯市後,日圓一度下跌至八十五日圓兌一美元,但最近升回八十三元水平;日圓升值正加劇陰乾日本經濟,工業生產已連續三個月下降、出口增長又放緩,央行唯有再出手阻日圓升值。

不止日本捍衛日圓,昨日多個新興國家都出手干預本國貨幣升值。南韓和巴西分別以行政手段限制外資流入炒作,台灣傳出央行入市,泰國則正研究如何管理匯率。

新興國家幣值近月急升,如韓圜三個月內升值百分之八,令央行紛出手力阻本身匯價上升,貨幣戰一觸即發,真正禍源其實是歐美。

為阻美歐經濟惡化,美國儲局主席伯南克前天再打開口牌,暗示隨時第二輪量化寬鬆;歐洲央行亦有意擴大量寬力度。美歐大量印鈔救經濟,又不介意藉此踩低本身匯價以增出口競爭力,變相令新興國家貨幣升值壓力增加。

但印鈔無助救經濟,只會導致熱錢泛濫。日本自九九年起實施量化寬鬆、首推零息政策,但十幾年來經濟並無起色。美國亦已實施量寬兩年,並長期維持低息,但資金甚少流入實體經濟推動投資、創造就業,反而四處流竄投機熱炒,新興國家首當其衝。

歐美大開印鈔機,新興國家不單面對匯價上升而削弱出口,更要擔憂大量熱錢湧入興風作浪,催谷資產泡沫。一旦泡沫爆破,熱錢急撤,勢將引發匯價暴跌、股樓齊挫,重傷新興國家經濟,故必須及早預防。

難阻擋熱錢 金融泡沫新禍患

歐美合唱指摘人民幣升值不足,但人民幣五年來兌美元已升值逾百分之二十三,只是代罪羔羊,造成目前全球匯價不平衡與熱錢泛濫的罪魁禍首,其實是美歐。在沒有人可阻止美歐日均印鈔救經濟、自貶幣值下,其他國家唯有自保應戰,但情況卻如螳臂擋車,新興國家貨幣及資產泡沫愈吹愈大,黃金等商品又急升,正埋下下一波金融風暴的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