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28, 2011

資金避險捧日圓 是禍非福

日圓近日升勢凌厲,兌港元昨更升穿十算,但這非因日本經濟強盛,只因歐美均受債務困擾,短期可能爆發危機,資金遂轉投日圓避險而已。日圓強勢反映國際資金避險意識強烈,卻缺良好選擇的困局。

日本長期痼疾 歐美即時危機

日圓昨曾高見一美元兌七十七點五八日圓,逼近日本在三月地震後創下的一美元兌七十六點二五日圓高位。日圓走強,不是因為日本經濟理想,而是因為歐美經濟即時憂慮更大。相比日本的長期痼疾,歐美好比患上逼在眉睫的心肌梗塞,令資金紛紛避險,谷高日圓。

美元兌日圓急跌,因民主共和兩黨的美債上限談判已進入最後一周,但局面仍膠著,雖然破局風險仍不高,但美債即使沒有出現違約,亦將可能遭評級機構下調主權評級,令其AAA地位不保,震動金融市場。

即使兩黨最終達成協議,但過程中爭拗不斷,亦予人政黨利益凌駕國家利益之感,不利美國解決財赤、經濟放緩等問題,打擊投資者信心。

歐洲方面,雖然歐盟上周終就援助希臘方案有共識,再向希臘注資一千零九十億歐元,且變相讓希臘削債約百分之二十一,但削債比率相對其三千五百億債務,只是杯水車薪。

更由於應付歐債危機的歐洲金融穩定機制並未擴大金額,故歐債問題倘由小豬希臘蔓延至意大利或西班牙等大豬,將沒有足夠資金進行援助。故歐債問題只是邁出正確一步,隧道仍未見光明。

資金避險造成日圓強勢,對日本是壞事,不是好事。日本財相已急忙強調,有需要時會採取果斷措施干預日圓。日本經濟長期積弱,迷失已逾二十年,今年三月受地震和海嘯重創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今年日本國內生產總值將下降百分之零點七,若日圓強勢,出口勢必受損,日本經濟恐雪上加霜。

目前國際市場避險意識抬頭,令歐美元以外的新興國家貨幣、商品貨幣如澳元,還有黃金,都錄得可觀升幅。而由於澳元及黃金迭創新高,已累積一定升幅,有更大升值空間的日圓遂成炒家目標。

全球難見樂土 資金缺乏出路

環球資金不是選擇流往經濟好的國家,只是往經濟不是最差國家。歐美難兄難弟,匯價看跌,連累其他國家貨幣,日圓因此首當其衝被推高匯價,是禍不是福。

Saturday, July 23, 2011

議席出缺諮詢 市民表態有責

政府就立法會議席空缺提出替補機制的立法,遭市民反對而押後,昨提出四個方案諮詢公眾。是次諮詢關乎公眾政治權利,市民應積極表達意見,對有無需要堵塞補選漏洞、哪個方案最理想等,清晰地向政府表達訴求。

諮詢無分真假 思考補選需要

政府五月向立法會提出替補機制,上月底急作修訂,本月初又在民情洶湧下,宣布押後二讀,先諮詢公眾兩個月。政府昨除提出經修訂的原方案外,還有限制辭職議員補選、豁免非自然出缺替補、及同名單替補共四個方案,供市民選擇。

泛民議員質疑此乃假諮詢,但諮詢無分真假,只要市民積極表達意見,政府又怎能忽視公眾聲音。

市民要保障個人政治權利,不能空喊政治語言,必須認真考慮以下問題,作出抉擇:

其一,補選是否必須。政府要提出替補機制,因去年泛民立法會議員用辭職推動變相公投,被指造成政治折騰,虛耗公帑。明年立法會選舉產生的「超級區議員」,將具全港代表性,有條件以更低代價進行變相公投,故政府覺得有逼切性,堵塞議員辭職再選的漏洞。

市民是否支持變相公投?若普遍市民認為變相公投無不妥,政府就毋須制定替補機制,維持有出缺便補選的現狀便可。否則,就須為補選設限,提出替補機制,減少變相公投出現的可能。

其二,如何對補選作出限制。若市民認同要規範補選,議席出缺由其他高票候選人自然遞補,可支持政府相關方案;但若市民覺得此將削弱其選舉權,認為議員辭職公投,受懲罰的應是議員而非市民,那可考慮規範議員的參選權,當然這亦有爭議。

其三,泛民批評政府提出的諮詢時間不適當,因立法會正值暑假休會。然而,無論政治人物或普羅大眾,都有責任維護自己的政治權利。若以泛民邏輯,恐怕未來一年都難尋適當諮詢時間,因十一月有區議會選舉、明年三月是特首選舉、九月是立法會選舉,議員將窮於應戰。

但既然有關諮詢具深遠政治影響,又望趕在今年區選前得到理順,時間緊逼,議員和市民都要把握此兩個月機會提出意見,不宜拖延。

積極尋求共識 才是推動民主

立法會議席出缺的替補機制是重要問題,涉及政治運作和市民的政治權利,政府有責任聆聽市民意見,市民亦有責任表達意見,才能達致共識,推動民主向前發展。

Friday, July 22, 2011

通脹日日高 應對靠做好份工

本港六月通脹再創三年新高,按年升百分之五點六。衣食住行無一不加,市民生活擔子加重,但更大問題是通脹升勢下半年將更勁。市民要對抗通脹,應把握經濟還好的勢頭,搵份好工或做好份工,取得高薪,才是應對之道。

上半年通脹勁 下半年勢更猛

本港通脹近月急速攀升,四月通脹為百分之四點六,五月升至百分之五點二,六月已達百分之五點六。下半年通脹很可能高見百分之六至七。通脹不但升得急,而且數據仍未充分反映實況,加上升幅集中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項目,令市民感到的壓力比眼前數據更高。

六月通脹上升,有七成受租金和食品價格上升所致。在住屋方面,統計反映上月租金增加百分之六點五,但有關數據屬滯後,地產代理指私樓租金一年間已勁升逾一成。經濟仍好,樓價高企,更多人被逼選擇租樓,令未來一年租金升幅可能更大。

在食方面,上月市民的食品開支急增百分之七點二。本港大部分食品由外地入口,尤其來自大陸,內地上月食品價格急增百分之十四,其中豬肉價格更狂飈五成七,再加上人民幣兌港元不斷升值,本地食品未來漲幅可能更急。

在行方面,國際油價今年以來已上升兩成,燃油成本上漲令本地公共交通工具紛加價。近月九巴、港鐵、的士已陸續加價,天星小輪亦已提出加價申請,下半年交通花費將更高。

上半年通脹兇猛,下半年恐更激烈。公眾難寄望政府出手,因物價升幅最勁的是租金和食品,但政府難以實行租金管制、食物補貼等,唯一可做的只是再派糖,略紓市民通脹壓力。

故香港市民最佳應對通脹之道不能靠政府,唯有靠自己。縱使通脹高企,本港經濟表現仍不俗,失業率又低至只有百分之三點五,搵工、轉工都較容易。故關鍵是要有好工在手,市民才能把握經濟蓬勃帶來的機會,爭取表現、搏取加薪,以薪酬加幅抗衡通脹。

經濟形勢還好 搏高薪抗通脹

有人力資源機構昨公布最新調查,亦反映職場最新變化。在百物騰貴、經營成本上漲下,僱主招聘意慾雖自零九年第二季來首次下跌,但仍有六成一會在第三季增聘人手。惟僱主將更擇優而用,只有好的人才始可獲得僱主青睞,或爭取滿意薪酬加幅。

通脹高但市道仍好,個人便要靠自己實力,積極對應通脹了。

Thursday, July 14, 2011

內地經濟喜藏憂 中央慎加息

內地昨公布的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按年增長百分之九點五,高於市場預期,減輕經濟硬著陸憂慮。但經濟領先指數顯示增長加速放緩,中央有顧慮下,雖維持遏通脹首務,但宏調已進入觀望期,相信第三季再加息的機會不高。


GDP增長優預期 PMI形勢不樂觀

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較首季僅低零點二個百分點,優於市場預期,顯示經濟仍然強勁,此是否表示中央可放心加力遏通脹?恐怕未必。

因反映未來經濟活動走向的六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僅為五十點九,非常接近五十此擴張與收縮的分界線。PMI是領先指標,比滯後和反映四至六月經濟形勢的第二季GDP,更能前瞻未來經濟的方向,故前景難樂觀。

此外,上半年GDP增長雖佳,但主要由固定資產投資帶動,顯示中央調結構的目標未臻理想。上半年拉動內地經濟增長的三頭馬車中,投資對GDP的貢獻達百分之五十三點二,消費僅佔百分之四十七點五,顯示動力並不全面。故目前內地經濟硬著陸的風險雖然下降,但陰霾卻揮之不去。

相信正因如此,雖然內地六月通脹率達百分之六點四,創三年新高,總理溫家寶最近在各省進行密集式調研時,仍強調要繼續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宏調之首務,但亦強調既要把物價漲幅降下來,又不使經濟增速出現大波動;他更指出,要避免貨幣政策的滯後效應與多種因素疊加,對下一階段實體經濟產生大的影響。

溫總更首次提出貨幣政策的疊加效應可能對經濟產生影響,反映中央態度有所轉變,開始關注今年以來的緊銀根政策力度會否太猛,尤其令中小企融資困難,資金鏈恐出現斷裂,殃及經濟等問題。

此亦可從六月新增貸款達六千三百三十九億元人民幣中看出端倪,因這項數據高於市場預期,可能反映當局在控制銀根上已稍為鬆手,紓緩錢荒。

宏調主調觀望 中央謀定而動

上半年GDP數據佳,但中央仍不得不對經濟硬著陸的風險高度防範,宏調必須慎之又慎。相信宏調已步入觀望階段,中央第三季應會維持現行的貨幣政策力道,惟具體措施仍須走著瞧,視乎最新通脹形勢而定;除非通脹出乎意料未見頂,更迭創新高,否則第三季很可能不再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