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ne 09, 2007

與新媒體共舞 報紙仍有價

講者:沈嘉若(Gabriella Stern,道瓊斯通訊社高級主編)

資訊有價。
真的嗎?自從Google誕生後,很多人都認為傳統資訊媒介,例如報紙,將成明日黃花。利用搜尋如Google,彈指之間,成千上萬條搜尋結果躍現眼前,且完全免費。誰還會付錢買報紙?
梅鐸會。
向來無寶不落的梅鐸,放風聲欲以五十億美元的超高價,買下道瓊斯通訊社及其《華爾街日報》。正膠著間,另一家歷史悠久的通訊社路透社,已被加拿大的Thomson集團以一百七十億美元買下53%股權。
看來資訊不但有價,而且價值不菲。

但在免費資訊多得使人窒息的時代,百年老號如道瓊斯通訊社的價值,究竟在哪裏?

在香港總商會的午宴上,道瓊斯通訊社高級主沈嘉若(Gabriella Stern)坦言,Google和蘋果電腦正以競爭者的恣態,改寫傳媒的面貎,並威脅了其收入來源,令她們憂心忡忡。

她以「自海倫的特洛伊」以來最成功的「木馬」來形容Google:「他們對一切訊息(content)來者不拒,統統放在自己的網上,然後讓上網者予取予攜,分文不取。」Google的運作模式,使他們成為網上廣告的最大收益者,以英國為例,六成網上廣告的收入,落入搜尋器口袋。

喬布斯(Steve Jobs)的蘋果電腦,亦在不知不覺間,侵佔了傳統媒介的地位,而且遇強越強:「喬布斯看來每年都要弄一種全新的資訊傳播媒介出來:iPod改變了音樂的分銷渠道,又透過pod-casting和影像功能,成為新聞傳播的一份子;即將面世的iPhone不但可播音樂,還具個人化的訊息與新聞傳播功能。」沈嘉若說,蘋果針對用家需要的簡約設計,大大便利了人們使用新的資訊科技,摧毀現狀。

綜合而言,Google和蘋果電腦等新資訊科技,方便了受眾和廣告商,卻為傳媒的大眾傳媒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

· 科技(technology)和資訊(content)的結合,使傳播媒介的數量和來源激增,受眾擁有更多撰擇,廣告渠道也亦步亦趨,緊咬不放
· 越來越多人,特別是年輕一代,棄傳統媒介而取網上或流動傳媒
· 傳統的傳媒市場正在萎縮

這對道瓊斯來說,是重大打擊:去年他們百分之七十的收入來自傳統媒介,即主要是印刷廣告。如今,應何去何從?

但沈嘉若她們仍然非常樂觀,原因之一,是因為其旗下的財經報章《華爾街日報》,是少數銷路和利潤皆站得住腳的「舊」媒介。作為少數收費網站,《華爾街日報》網上版共有訂戶九十餘萬人,收入來源除訂費外更包括廣告收入,其營運模式相當成功,令同行亦紛紛效尤。沈嘉若沾沾自喜地說:「這是因為我們大膽、聰明和早著先機。」

新媒體縱競爭激烈,但道瓊斯卻從危機中看見商機:也許傳統媒介的地位正被蠶食,但人們對資訊的渴求從未缺缺。經數碼化的訊息,能通過電子渠道廣為傳播,與新科技共跳探戈,此類訊息的需求,不跌反升。

此外,訊息來源越多,可靠、準確與專業的訊息就更形可貴──特別是對那些「訊息就是金錢」的投資者而言。中國市場龐大,人們對道瓊斯這類成立超過一個世紀、擁三十三個普立茲新聞獎的堅實傳媒機構充滿信心,這就是一大商機。

沈嘉若總結,道瓊斯期望從依賴印刷利潤的「舊」傳媒,變身為以內容為主導的多元「新媒體」:「即使如Google或蘋果般以創新自居,總得依賴外界提供內容吧──他們自身根本沒內容可言。」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