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Olaf Unteroberdoerster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香港特別行政區分處代表)
自從次按風暴颳起後,美國經濟衰退之聲不絕於耳,此際人們最關注的是:究竟最壞一刻過去沒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香港特別行政區分處代表Olaf Unteroberdoerster,周四在香港總商會的午餐會上發表了他們最新的全球經濟評估,大吹淡風,謂不排除今年全球經濟將陷入衰退,還預言復甦需時,冬去春來尚未可期。
「全球經濟增長將跌至4%……甚至有四分一機會只有3%,即表示經濟衰退。而復甦將需時甚久。經濟愈好的國家,承受的打擊也會愈大。」
◆美受困擾 拖累全球◆
Olaf Unteroberdoerster說,全球經濟受兩股力量左右:
向下的一端是深受金融風暴困擾的經濟大國,包括美國和歐洲;另一端則是由「金磚四國」牽頭的新興市場,尤其是發展蓬勃的中國與印度。亞洲的經濟勢頭雖好,但受歐美拖累,預期增長將由去年的10%倒退至8%。
他說,樓市、信貸與營商環境三者引發的惡性循環,使美國經濟仍未見好轉:樓價下跌導致負資產和斷供日益嚴重,引起信貸緊縮,這令營商環境更形惡劣,造成失業率上升、消費與生產力下降。
「新屋銷售不濟,樓價續跌,可見樓市仍在調節,損失勢加劇,看不到復甦的迹象。」此外,過去每次衰退都出現的就業緊縮情況正在發生,看來最壞一刻尚未發生。他預計,由次按危機所引發的金融風暴,最終將令美國金融界損失一萬億美元。
幸好新興市場欣欣向榮,使全球經濟未致一面倒轉差。
「由於貿易障礙減少、與國際接軌日多、加上外儲急增,這些因素都增強了發展中國家抵禦金融衝擊的能力。」但亦正正因為全球經濟融合日益緊密,使一些新興市場無法獨善其身。
◆能否復甦 還看新興國◆
Olaf Unteroberdoerster引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些研究數字指出,從1996年到2004年間,亞洲各國對美國的出口,由佔GDP的10%上升至13.3%,中國就由7.6%增至12.2%,增幅高於平均;對歐洲的也從8.3%升至13.6%。亞洲諸國之中,以印度對歐美的依賴比較低,可見她的市場仍頗封閉。
除出口外,亞洲各國和歐美在金融投資上的融合更加密切。舉例,美國對亞洲的投資,從1996年到2004年間由 5.1%增至13.3%,增幅接近三倍;亞洲對美國的投資,更從8%劇升至26%。十餘年來,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貿易與投資關係,令亞洲各國的經濟緊隨美國上落,步伐日趨一致,脫鈎之說難以成立。因此,與美國關係愈密切國家,如中國,受美國經濟放緩的影響就更大了。
展望未來,Olaf Unteroberdoerster預期全球經濟仍然陰霾滿布,並會受以下因素影響而惡化:
‧金融市場波動
‧歐美本土消費
‧通脹
‧油價
‧商品價格
唯一可為經濟注入動力的,就是新興國家的消費力。回想香港經濟自九八亞洲金融風暴後一路走低,至03年沙氏後憑自由行從谷底反彈,不知這種旺盛的購買慾,可會為世界帶來轉機?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1 comment:
你向他, Olaf Unteroberdoerster, 拿名片時, 怎讀他的名字?
好容易串錯他的名字呢.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