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15, 2008

50年後 星洲國際化 香港中國化?

講者:新加坡國務資政吳作棟

  「50年後,香港會變成一個更中國化的城市,而新加坡則會成為一個更國際化的都會。」

人口老化 不拘一格搶人才

  新加坡國務資政吳作棟本周訪港,他周二在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的周年晚宴上,脫口講出心中話。

  對於香港的出路,特區班子只會夢囈般重複「金融中心、背靠祖國」,新加坡的領導人卻似乎比我們自己更清楚。無他,新加坡面對的局面比我們更嚴峻,他們來自種族、宗教、地理環境的挑戰,比香港的複雜百倍。因此坡人永遠知己知彼,未雨綢繆。

  吳作棟說,新加坡目前面對的三大挑戰,是人口老化、貧富懸殊和人才流失。「沒有足夠的年輕人,我們怎麼在全球競爭?」他說,新加坡的年輕人不大願意生育,而每年又有大量優秀人才移民到澳洲、日本、中國、香港另謀高就,教政府頭痛不已。

  「我們是一個小地方,人才尤為可貴。」為了吸引人才,新加坡不斷完善教育與醫療制度,注重治安——「還有潔淨的空氣」——吳作棟又再幽香港一默。他說,新加坡求才若渴,只要是精英,不管來自藝術、體育抑或財經,他們都無任歡迎。正因為勇於這樣不拘一格搶人才,吳作棟才會大膽估計,50年後,新加坡會比香港更國際化。

  當香港愈來愈中國化時,內地又如何?吳作棟預測,50年後的中國會比現在更自由,透明度更高。因為中國每年派送大量年輕人到海外學習,其中不少是領導階層的子女,這些下一代會把他們的見聞帶回內地,並隨着他們漸漸大權在握,將來逐步開放中國的體制。

  雖然嘴巴上暗諷香港將日趨中國化,但吳作棟心裏清楚,地理與文化上和中國的距離,使新加坡在中國國勢日漸上升時,無法像香港那樣均沾多少好處,使之在星港競爭中,形勢上再落後一些。為了保持競爭力,近年新加坡政府努力不懈:一方面減稅吸引外資,另一方面設消費稅增加收入,保經濟繁榮;一方面利誘外來人才落戶星洲,另一方面又增加低收入人士的補貼,促進社會和諧;更跳出框框,建賭場、投資高科技、鼓勵創意……不一而足。

港背靠祖國 競爭形勢稍優


  很多人都知道,星港最大的分別是,新加坡最優秀的人才在政府,香港最優秀的人才在民間。特區政府以「行政主導」自居,可是觀乎特首連任以來的連串不幸事件:副局長、外傭稅、生果金、雷曼風波……其管治能力如何港人心知肚明。新加坡的領導人高瞻遠矚,運籌帷幄,可是社會習慣了上而下的推動,民間的創新動力遠不如香港。是以吳作棟作出了「50年後」的預測後,亦不忘補充一句:「可是屆時誰更具經濟實力卻很難說。」他十分客氣地說,如何保持新加坡的優勢,「得定期來港學習才行。」

***********

吳作棟︰良好管治四大核心


  新加坡國務資政吳作棟兩年前受邀加入一個由諾貝爾學者主持的委員會,研究一個國家經濟持續增長的因素。

  他們發現,從1950年來,共有十三個經濟體能夠維持年增長7%以上達25年或更多,包括中港台、星馬泰等。雖然從中總結了經濟高速增長的17個因素,但吳作棟說這並不足夠——「要不成功的國家將遠超此數」——必須一併考慮一國的管治能力才行。

  他以中國和印度體制截然不同(一黨專政vs民主制度),而經濟卻同樣蓬勃為例子,說明政治體制或有不同,但優秀的治國方略卻必有四大特點:

  (1)問責與透明度。政府必須營造共識才能使社會長治久安。

  (2)遠見與執行力。領導人不能因短期的民望而犧牲社會長遠的利益。

  (3)社會公義與和諧。人人都應享有同樣的機會,不能忽視少數族群。

  (4)培育公共管治人才。以公平的制度甄選優秀人才,給予他們集思廣益、互相砥礪的機會。

  新加坡以精英治國,雖被抨民主欠奉,但在栽培政治人才上不遺餘力。執政黨有系統地從各界挑選廿多卅歲的精英入黨,提供選舉與行政經驗,助他們扶搖直上。

2 comments:

許港生 said...

新加坡和香港真可說是一時瑜亮,吳作棟先生雖然話中有刺,但卻有其道理。

不過,始終不太認同新加坡的政治模式,記得有集鏗鏘集介紹"在野黨"在新加坡受到的壓制和逼害,那種封閉比我們的祖國好不了多少。

50年後星、港的經濟實力孰高孰低很難說,不知民主開放方面又如何?

Leona said...

說到民主,我幾肯定香港未來一定比現在更好
但新加坡...因為不熟,真的不知道

當年新加坡被逼獨立,李光耀以精英治國,是因為新加坡的情況實在比香港複雜百倍--宗教/種族/地緣政治,要多棘手就多棘手
如果不採李光耀那一套,短短數十年間,新加坡會是怎樣一番光境?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