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30, 2009

綠色經濟 市場政府都要出手

專訪:楊敏德(行政會議成員、溢達集團董事長)

今年1月才加入行政會議的楊敏德雖屬政圈新星,但在商界早已叱咤風雲。

在9月公佈的《財富》全球50大商界女強人中,華人只有6位,楊敏德是其中之一。

她另一個身份是國內環保組織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的主席,並將出席下周於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會議。

本欄專訪楊敏德,冀透過她的視野,從官、商、民間組織三個角度,扼要瞭解綠色及低碳經濟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

說「綠色新政」或「低碳經濟」是未來最重要的趨勢相信絕不為過。

《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作者Thomas Friedman在新書《Hot, Flat, and Crowded》中寫道,減排、節能將是影響一國興衰的頭等大事。因為金融海嘯使多國經濟受創,氣候變化又令環境惡化、資源與生態岌岌可危,未來,哪一個國家可以掌握清潔、便宜、可靠的能源,就可以成為重振世界經濟的全球霸主。

美國當然不怠慢。奧巴馬上場後,先挑選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碳中和」能源研究的朱棣文為能源部長,又把替代能源或節能技術定調為關乎國力的產業戰略,接連出台相關政策,當中包括電動車、智慧電網、碳捕捉、再生能源等等。

中國也不示弱。編製中的「十二五規劃」將推出全方位環保新政,以更強力度推動以節能減排為主軸的綠色經濟,重點是加速轉型低技術產業,及大力發展新能源及與節能減排相關之新型產業。中國的環境污染已遠超負荷,油氣資源也不多,未來若不啟動低碳經濟,難以持續高速發展。

中美貿易衝突多 環保可合作

楊敏德說,中美之間在貨幣、貿易上的衝突很多,但是,「環保反而是兩國的合作平台。」作為全球排放溫室氣體數一數二的大國(各佔20%),兩國在應對氣候變化與研發新能源上有共同利益,「就是美國不來逼,中國也要加緊做……大家都在找路走。」她說,奧巴馬訪華期間發表的《中美聯合聲明》便顯示了雙方不少正面動作。《聲明》以三分一篇幅闡述兩國節能減排合作的工作,又推動兩地大學聯手研發再生、低碳能源。

若說潔淨的能源將是未來決定國力的關鏈,那既是對手又是合作夥伴的中美兩國,誰較被看好?按楊敏德的看法,美國能為中國提供正面與反面的教材。

免走美國舊路 高消費高耗能

「凡大型基建,由上而下的推動肯定是最有效的,所以中國要做(新能源),肯定做得好快;但要做徹底,就要學美國市場經濟那套。」楊敏德說,美國環保產業發展得最好的地方,是加州,為甚麼?因為那兒有最多風險投資人(Venture Capitalist)。經濟增長要靠資本作投入,VC既有錢又有冒險精神,願意押注在風險高但潛力也高的項目上,如此便能吸引相關研究人才,源源不絕從事環保創新。

相對中國,國內不乏環保產品的生產商都以為別人作嫁衣裳居多,企業本身的技術提升很少,而且這些產品多往外銷,「除非開啟了內銷市場」,否則只帶來污染,環保的成果卻享受不到,不划算,「也談不上是甚麼環保產業」。楊敏德說。

此外,上而下的催迫很易重蹈過去粗放式經濟發展的老毛病:地方太著重GDP表現,結果本末倒置。以風力發電為例,內地已出現重複建設與產能過剩問題,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發現有20-30%風電機組空轉,加上電網設備的不配合令供應鏈脫節,既得不到新技術的好處,更浪費不少資源。

美國的市場經濟值得借鏡,但楊敏德說,其消費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卻不能照搬到中國來。比如說國家今年已躋身全球汽車銷售量最高國家,若人們一直富下去,相關消費增加,汽車帶來的空氣污染勢必更嚴重。「關鍵是在經濟模式上,我們能否實現蛙躍式(Leapfrog)進步。」免重蹈難以持續的高消費、高消耗之路。

綠色生產 海嘯下反接更多單

綠色經濟有利國力發展,對企業亦如是。溢達從事紡織業,該行業耗能、耗水量大,又會造成污染。溢達把這難題轉化為機遇,致力將綠色融入生產過程,以環保來提升競爭力,結果獲得客戶欣賞,金融海嘯後反而接到更多定單,「一間好公司,應該是環保做得最好的公司。」楊敏德強調,「做環保不一定要付出更高成本:如果工人得到的培訓好些、營業部下單清晰些,減少程序出錯、做錯,省下來的支出就可以更換更環保的機器。」環保原來可以從管理下手。

﹏﹏﹏﹏﹏﹏﹏﹏﹏﹏﹏﹏﹏﹏﹏﹏﹏﹏

六大產業解構︰香港可助內地 示範綠色產品

在推動綠色、低碳經濟上,環保組織對香港的表現大為不滿——作為人均生產值在全球名列前茅、人均製造溫室氣體超過世界平均的富裕城市,香港並無減排承諾(按《京都議定書》框架,發達國家承諾在2012年,達到比1990年減排5%的目標)。楊敏德說推動環保是長期工作,不能「立即有分加」,還要激發全民投入,殊不容易,「不是cannot,是how,要做到為止。」指標要訂,但須經過充分討論,不是上而下的硬指令。

她說香港發展環保產業大有可為,「比如國家發展電動車,我們就是個理所當然的show-case(示範),展示中國產品;在傳統貿易上,如果美國要向中國出售綠色技術,我們又可居中撮合。香港法治成熟,是很大的優勢。」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