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19, 2006

工業往西看 香港新機遇

講者:梁兆基(大珠三角商務委員會事務主任、滙豐亞太區(業務策略及經濟)顧問)

香港步入中年,危機四伏。但不要以為擔心被邊緣化的只有香港。在國內,幾個經濟區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例如在九十年代崛起的長三角,由於各省市間積極呼應上海的龍頭效應,發展勢頭足,經濟實力已直逼珠三角。為此,廣東省政府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定位,提出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概念,並定下了「輕至重」、「東至西」的發展策略。如果香港了解這套思維,當可把握此機遇,事半功倍地找到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

身兼大珠三角商務委員會事務主任的滙豐亞太區(業務策略及經濟)顧問梁兆基,於週一舉行的研討會上,簡介了珠三角發展的兩大戰略:空間戰略和產業戰略。
· 空間戰略,以「提升西岸,優化東岸」為綱領,大力拓展珠三角的西部;
· 產業戰略,則是推動珠三角產業結構轉變,朝重工業、高新技術和服務業方向走。
這兩大戰略,實行起來是相輔相承的。

先講空間戰略。珠三角的中、東、西部分別以廣州、深圳和珠海為中心。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中部實力最強,東、西部發展水平相若;但廿多年後,珠三角的經濟重心明顯向東移,西部大落後(參考表一,各區域GDP總值比較)。主要原因是珠三角西部與香港的聯繫,不及中、東緊密。東部和香港陸路相連,香港的投資者多數可以在三個小時內到達辦廠、採購等,而西部基建落後,故不獲青睞。 

這令珠三角西部的優勢未能得到充分發揮。因此廣東省決定從基建投入,在宏觀佈局上對西岸傾斜,其中一項重點工程,就是港珠澳大橋。大橋落成後,將使香港到珠海的距離縮短到三十公里,行車時間僅半小時(不必依賴海運),令西部諸市也有機會納入以香港為中心的三小時輻射圈內。珠西地理位置優越,它和泛珠三角區域中的西南西省──廣西、雲南、貴州和四川──接壤,這裏人口多、市場大,而且能源和礦產豐富,可與廣東和香港互補。港人若在珠西投資,不但可享有較東部便宜兩至三成的勞動力,更可視之為跳板,進入龐大的西南腹地發展。

對香港影響更深的是珠三角的產業戰略。珠三角將調整「以輕為重」的產業結構,著力發展重工業,香港恐沒有相關配套而吃虧。另外,以往香港和珠三角之間「前店後廠」的局面將漸漸式微,取而代之的將是「廠店合一」的模式。因為廿多年來,珠三角在做「廠」的同時,正不斷提升「店」的功能,並踏足一些香港的優勢行業,如物流、金融及中介等,有可能把香港從價值鏈中擠出去。

在整個戰略思維中,產業轉型將與空間發展相結合,務求令整個珠三角地區協調發展:
· 中部──做綜合服務中心,即發揮「店」的功能
· 東部──以高科技、電子電器為主,做製造業基地
· 西部──主力發展臨港工業,如能源、重化工等
圍繞城市的週邊地方,則發展成旅遊區。

面對這種變化,兩地有必要探索新的分工模式,香港更要創造新優勢,加強「店」的功能。梁兆基建議,香港可考慮:
· 重點拓展金融、物流和專業服務
· 發展品牌優勢
· 挾豐富國際經驗和網絡,助民營企業「走出去」,鼓勵企業到港發展,以提升其管治能力和開拓海外市場
· 成為區內人才及教育培訓中心

在研討會上,梁兆基不斷強調:內地不等你了。他說,除了積極「向西看」,制訂具針對性的投資策略外,更應強化固有優勢,與內地尋求合作機會,否則將來恐無法佔一席位。

表一:珠三角中部、東部、西部的GDP總值比較
1980(億元) 2005(億元)
中部 86 7949(廣州佔5116)
東部 18 7913(深圳佔4927)
西部 29 2254(珠海佔635)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