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瑞士銀行家協會總裁羅特(Dr. Urs P. Roth,CEO of Swiss Bankers Association)
不知從那一部港產片開始,「我在瑞士開了一個私人戶口…」成了政商鉅子、電影明星的必講對白。在瑞士擁有一個私人銀行的戶口,暗示了巨大的財富和嚴密的保護,是翻身的機會,夢想的實現。現實裏,瑞士的確很依賴其世界聞名的私人銀行服務,截至零六年,她為客戶所保管的股票,市值達四萬四千億瑞士法郎(折合約港幣二十七萬七千多億)!是港股總市值的兩倍多。
誰不垂涏這巨大的財富?瑞士銀行家協會總裁羅特日前在中文大學出席演講,就以「專業+創新=成功」為題,剖析瑞士私人銀行業務稱霸全球的原因。香港也可借鏡,看我們是否有條件成為亞洲的瑞士。
瑞士銀行業蓬勃,國內共有三百三十七間銀行,以私人銀行為主,四成為外資。其中最大的兩所銀行是UBS和Credit Suisse ,加起來佔整個市場的三分二。在瑞士,銀行業佔全國GDP的10%(香港是8%,英國為4%),僱用了十萬人,經濟貢獻不少。以下是她的一些成功因素:
1. 高度穩定。瑞士一直以來就是中立國,穩定是其經濟發展的基石,因此政府不敢怠慢,長久以來都保持著政治、經濟、社會、法治和貨幣政策的穩定,令客戶放心把財富交出。
2. 人才滙聚。歷史因素,瑞士本身累積了大量財富管理的專家,從全球聘請精英,遠至新加坡也不放過。為了培育人才,Suisse Finance Institute由政府、學界和商界合作,提供不少教席和博士生研究計劃,源源不絕為業界注入新意和新血。
3. 著重創意。瑞士不斷提供創新的金融產品以貼近客戶需要,舉例,其結構式衍生產品(structured product)市場,是全球最大的,市值約二千億美元。
4. 有效監管。和香港一樣,成熟的金融監管系統是穩定市場的不二法門,也是給予公眾信心和維持長期繁榮的基石。
5. 尊重私隱。瑞士在1934年就制定了西方第一部銀行保密法,是瑞士銀行業立業之本,為客戶保密是各銀行的第一原則,也是不少政商巨要信賴瑞士銀行的主要原因。不過,其保密原則不免和金融罪案的偵察有所衝突。雖然Dr. Roth沒有解釋銀行界怎樣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但強調他們一定會滙報任何洗黑錢或與恐佈組織有關的金融活動,必要時凍結該戶口,絕不妨礙調查,並指瑞士是九一一之後,第一個支持美國對恐佈份子金融活動的打擊。
6. 世界網絡。不少銀行雖以瑞士為中心,但一直以來在全球累積了豐厚的投資網絡,和大量基金、策略投資者合作經年,得以維持其競爭力。
在全球化的今天,不論那個行業,要維持競爭力,就要做世界第一,而且要做得專。例如瑞士以私人銀行服務為主,羅特坦言,他們的投資銀行業早就萎縮了,同業都跑到倫敦或紐約去,只留下很小部份和財富管理有關的投資銀行留在本土。這就是取捨。此外,瑞士拒絕加入歐盟,一方面為了維持瑞士法郎之穩定,同時為了保時獨立,不受歐洲央行政策左右。這種做法,在全球化的今天能否獨善其身?看來尚未可知。
香港有許多地方和瑞士相似──人口相若,且都缺乏天然資源,而以出口貿易和金融業為主。香港也有條件開發私人銀行服務:據花旗銀行今年二月的調查,香港有二十七萬四千名百萬富翁,平均每人擁流動資產約三百四十萬元,市場不小。但羅特明言,瑞士的一些優勢,是難以仿效的,例如地緣政治的穩定、累積了多年的信譽和專業等。此外,今天香港市面的一片繁華,端賴國企接連來港上市所帶動,似乎沒有必要如瑞士般調整投資銀行和私人銀行服務的比重。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