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20, 2007

不是社論:溫總晨運外交 消弭排華情緒

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日前發生的槍擊案,引起極大關注,一來因為這是美國歷來最嚴重的槍擊案,三十三人死亡,規模幾乎等於一次小型恐佈襲擊;另外,涉案的兇嫌一度被懷疑是中國赴美的留學生,令人擔心會對海外華人形像造成負面影響。事後疑兇被確認為南韓人,外交部隨即表示對媒體報道之不滿,「要求有關方面消除其負面影響」。不少中國網民更乘機發難,指責美國人歧視,要為華人討回公道。

撇開槍擊事件不談,自今年開始,零星的海外華人衝突事件不絕,特別是上周在米蘭發生的警民衝突,牽涉人數過千,更引起關注。類似的事故,並非單純的歧視事件,與過去海外華人的遭遇不大一樣。

米蘭事件的導火線是一宗涉嫌交通違例事故,當地居民不滿華商「阻街」上落貨,華人則覺得受到警方的針對和歧視,結果引發流血衝突,進一步破壞社區的和諧。該區本來是個經濟並不發達的小社區,近年卻多了大批內地人移民及營商,部份商人投機取巧,甚至聘用黑工,又漠視交通規則,引起許多居民不滿,雙方時有磨擦,日積月累下,終導致今次事件。

華商長袖善舞,又刻苦拼博,在海外做生意往往幹得有聲有色,甚至把當地人也比下起,自然招致妒忌。因此近年零星的衝突事件中,相信對華人的敵意和排華情緒的確存在。

但華人的行商手法和處事態度,也許更值得商榷。這裏我想舉一個例子:有一年我到英國訪友,從內地到當地留學的朋友告訴我,他們中間有一位同學,有天從廣場上捉了兩隻鴿子回家,打算大快朶頤,豈知他的行徑被一位尾隨的老婦跟縱揭發,結果失手被捕。「那老婦也太陰險了,不直斥其非,卻鬼鬼祟祟躲起來報警,害得人家好慘!」我的朋友這樣說。

朋友的反應,我直覺有點不妥。被捕的學生雖然值得同情,可是他不尊重當地的文化和法律,犯了錯就是犯了錯,其同僚不能因為袒護他,反而指摘舉報人的不是,這是顛倒是非的。這雖是件小事,卻不多不少反映了一些海外華人,和當地居民磨擦不斷的原因。

許多華人雖然人在他鄉,卻不願意入鄉隨俗,在別人的地方,仍舊行在自己家裏的做法;而內地許多做法,在其他國家,卻可能被視為不文明、不合理、甚至不合法。一旦發生衝突,不少華人首先想到的是遭到歧視,卻不檢討自己的舉止,反而群起抵抗,以示同仇敵愾,這樣非但不能消弭外人的排華情緒,更使雙方嫌隙更深。

以往華人或因為見識不足,在外地鬧出笑話結果被訕笑,或因為教養不佳,把一些不大好的習慣帶到當地,行為令人側目,結果遭受排斥。時移世易,近年內地經濟大為改善,許多人暴富起來,過去遭歧視的歷史,使許多人自卑變自大,結果變得財大氣粗、頤氣指使。這些招搖的舉止,不要說米蘭人、巴黎人,即使一衣帶水的香港人,也看過不眼。

當中國人在世界各地「崛起」,招來為富不仁的罵名時,總理溫家寶卻頻頻外訪,為「中國威脅論」降溫。在南韓,總理到首爾漢江旁晨跑,又主動和市民接觸;在日本,他一大早又跑到公園去,與民眾聊天、合照、做早操。他說:「這就是外交!我們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和當地群眾搞好關係,遵守當地的法紀,多交朋友。」他還說:「這些小事,但也是大事。」

總理的柔軟身段、「晨運外交」,既是做給當地人看的,更是做給中國人看的。總理的親切作風雖大獲好評,可是,每天和當地人朝夕相對的,始終是一般平民百姓,這些「小事」,還得要由個人做起。若海外華人不體諒領導人的苦心,繼續在他鄉「我行我素」的話,那總理無論做多少早操,都補救不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