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26, 2007

香港第四代 社運另闢天地


專訪Roundtable共同召集人、獨立媒體編輯部及本土行動成員林輝

  8月1日上午11點,數百警員用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在一個小時內,把擾攘竟日的皇后碼頭清場。最後離場的,是一個以單車鏈把自己脖子鎖在石柱上的青年。他叫林輝。

  清場前不過兩天,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才用母親的口吻向這些抗爭的年輕人說:「我當年讀大學時……經常參與社會運動……你們有這樣的激情是好正常,我都後生過……」

  言猶在耳,警方已揮動巨剪,割離林輝和「皇后」。林輝張嘴高呼的電視畫面,成了整個運動從高潮嘎然終結的一個休止符。

  但第二代香港人(生於40至60年代嬰兒潮,如林鄭月娥)和第四代香港人(第二代香港人的下一代,生於70年代末或之後,如林輝)之間的抗爭並無完結。

我搞運動

  第二代香港人踏入社會時(60至80年),香港正面臨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他們只要腳踏實地,努力不懈,就可以平步青雲,與建制抗爭的激情只屬於大學年代。目前在香港指點江山的,就是這一代。

  第四代香港人出身時(約從回歸前後開始),最紙醉金迷的香港卻已隨英國國旗落幕。由於父母的努力,他們從小物質生活豐裕,所以高薪厚祿早就不是他們的目標。

  「我們這代人橫豎沒有甚麼職業保障,反而可以追求生活質素-像好的環境、融洽的人際關係,而並非純粹的物質享受。」林輝說,90年代香港股樓最暢旺的時候,小島上幾乎全無學運;因為那是搶錢的年代。

  深度介入保衞「天星」和「皇后」抗爭的「本土行動」和「獨立媒體」,就是繼90年代的斷層後,新一代社會運動的標誌。

  由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助理講師葉蔭聰等人創辦的「獨立媒體」,以互聯網作平台,讓青年有機會在主流媒體以外就時事發表文章。

  而「獨立媒體」的骨幹成員,又在天星碼頭的抗爭結束後,組成「本土行動」,把網上的聲音,在現實生活中延續下去。

  林輝說他們不是為反而反,但作為在香港土生土長的一代,他們心痛政府對歷史的漠視、對保育的冷感。他們要捍衞這片他們所愛的土地。

  別人問及「本土行動」接下來會不會轉戰灣仔街頭時,林輝引用博柯(Foucault)的話回答:「哪裏有權力,哪裏就有反抗。」

又寫博客

  「我們經常一手包辦整宗新聞,不但自編自導自演,還自己買好票進場觀賞。」林輝笑着打比喻道,「獨立媒體」既發掘新聞,也會參與其中;不但邀請主流媒體進行採訪,而且自己也會作出報道,並利用博客,盡一切努力把心聲擴大。

  之所以要不惜一切發聲,因為主流媒體的地盤,被第二代牢牢緊握,水潑不進、針插不入,他們必須另闢天地。

  舉個例子。林輝去年報讀中文大學社工系碩士時,曾參與實習計劃,其中有整整半年時間,他在正職以外每周抽18小時,隨外展社工於新界北區「執仔」-駕駛7人車在區內穿梭,主動接觸流連在街上的青少年。

  那些年輕人,十之八九都有濫藥習慣。

  每次看着天空從漆黑漸漸泛白,見證青春在毒品中燃燒,林輝都很感觸。

  在自己的博客上,林輝這樣寫:

  「在成年人的世界,他們或被冠以雙失、三低、夜青、邊青等銜頭,他們是教育制度和勞工市場中的最底層……主流社會太輕易用上『唔識諗』、『唔成熟』、『唔自愛』來總結他們濫藥的原因……卻沒有人願意許諾,給青年人一個公平的社會、像樣的家庭、和充滿希望的未來。」

參選議員

  搞過運動,做過社工,林輝還曾經參選區議員-盡管一切並非意料之中。

  04年,大學畢業後不久,林輝參加了一個由嶺南大學副教授李彭廣舉辦的議員助理訓練班。課程結束後,他被前來招聘的觀塘啟業邨區議員歐玉霞相中,成為其全職助理。

  歐玉霞28歲便當選區議員,連任18載,但任期未滿,便撒手塵寰,辭世時才47歲,遺下丈夫和女兒。

   她很受街坊愛戴,「我們為她在邨內的籃球場舉行追悼會,結果來了幾百個人,擠都擠不下。」林輝說,歐玉霞遺下的議席,其上屆對手、民建聯的施能熊早就虎 視眈眈。結果,在街坊與義工的眾望所歸下,林輝扛下了補選的擔子。但他最終以四成得票率而飲恨。他承認那是因為自己力不從心。

  「做議員 助理做到一個地步,到底為了甚麼?是不是真的想做區議員呢?這好像是一份『大兼職』,做了,又怎樣呢?區議員永遠影響不了政策,又沒有政治影響力。甘乃威 即使在地區上受擁護到飛起,但等了20年還是沒有參選立法會的機會,好慘!」林輝說,他看不到在香港當區議員,有甚麼出路。

繼續尋夢

  選舉雖然落敗,但林輝反而得到尋夢的機會。因為林輝工作3年多以來,從未放過長假——「最長的一次,只有4天。」他打算10月中孤身出發,從四川、雲南、西藏開始,再一路往西,起碼流浪3個月。途中他會拍照、寫作,更重要的是,好好思考未來的路。

  搞社運、忙上網,有工作不好好幹(林輝是持牌社工),遇到挫敗就去旅行散心,這完全衝擊了第二代的價值觀,是他們不能接受的生活方式。但偏偏這是第四代心中的理想生活。

  「雖然我賺不了多少錢,但我希望做自己覺得對和開心的事,若能影響社會,更令我鼓舞。」還未為自己選定一個身份的林輝說。(完)

﹏﹏﹏﹏﹏﹏﹏﹏﹏﹏﹏﹏﹏﹏﹏﹏﹏﹏

 延伸閱讀:《四代香港人》,呂大樂著

 林輝的博客

 香港獨立媒體

5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成篇文章充滿擦鞋味,經濟幾時變成甘樣?
行家

Elvis said...

這篇不夠之前的好。或者可以說, 我 expect more from it。

看陳岳鵬那篇, 更加到肉了, 有些問題得到深入的討論。

但看這些,盡說一些不看也知道的事,可能是受訪者程度的問題。

leonablogspot said...

Hi Elvis:
唉,遇上你這種有要求的讀者,倒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啊?

你看出來了。
倒不是受訪者的程度問題,而是我寫得不好。

陳那則,只要把他的心路歷程摸透了就可以下筆;但寫林輝,我試圖以他這個人反映所謂的「世代抗爭」,野心太大,眼高手低。以後還要請你多指正。

:)

Anonymous said...

「......遇到挫敗就去旅行散心,這完全衝擊了第二代的價值觀,是他們不能接受的生活方式。但偏偏這是第四代心中的理想生活。」
深同感受,我們是這樣,但又如何呢?每代人有不同的價值觀。

Leona said...

Ryan你好:
我就是看中林輝這點,覺得他很能代表我們第四代。
上一代的意見雖然好,但亦應體諒他們的下一代。畢竟時代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