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羅富昌
徵收商品及服務稅的方案自面世以來,遭一面倒反對。政府以稅基狹窄、收入不穩作遊說,市民聽不進去,不同意小政府需要穩定財源;政府以人口老化、醫療開支將大幅上升作恫嚇,呼籲大家未雨綢繆,市民反感,認為那是杞人憂天。立法會議員見民氣可用,索性動議中止有關諮詢,教政府官員灰頭土臉。
中華廠商會的會長及副會長雖認同稅制改革的必要,但始終不是主流意見,會內唯一的共識是希望諮詢不應停下來,討論要繼續。副會長羅富昌說,上週四庫務局局長馬時亨親臨廠商會推銷消費稅,效果不錯,打動了一些溫和派。但羅富昌指出,政府在推銷新稅時,胸襟不夠闊,眼光不夠遠,策略稍欠技巧,難怪焦頭爛額。如果糾正過來,有可能逐步令市民接受。
羅富昌說,第一,我們要承認稅制有結構問題。稅基太狹窄,經濟好,利得稅水漲船高,經濟差,稅收跌得一塌糊塗;和地產有關的收入更不可靠,過去八年,賣地收入的波幅可以上落百分之五百四十!稅收如此不穩定,絕非長遠之策。
第二,就香港的競爭力來說,我們在物流、港口、旅遊上的優勢正逐漸消減,唯有進一步強化金融中心的地位,才可免被邊緣化。廠商會建議在香港搞總部經濟,做其財富中心。現製造業雖北移,但有二十萬家香港企業的總部仍在香港,利潤在香港,融資活動、會計及法律服務,都在香港進行。部份資金用作投資豪宅,支援內地企業的頭寸調動,又帶活了地產市道的氣氛。如果香港進一步爭取內地民企到港成立總部,接軌世界,那香港總部經濟的效應,將會倍增。羅富昌認為,這應是我們長遠發展的綱領。
稅基狹窄,有人搬出寧加利得稅也不加消費稅的豪情壯語,羅富昌直指此乃「開倒車」。從00年到05年,競爭對手新加坡把利得稅從26%調低至20%,近日李顯龍更建議進一步下調,以吸引企業到新加坡營商;然而,在這段期間,香港的利得稅卻從16%調升至17.5%。新加坡已和我們非常接近,「真係唔見棺材唔流眼淚嗎?」羅富昌問。香港的簡單低稅制,是吸引企業到港營商的重大誘因,貿然加稅,豈止趕客,更有悖做總部經濟的理念,絕不可行。
既要擴闊稅基,又要打造總部經濟,開徵消費稅是兩全其美之舉。目前新加坡的構思,也正是輕微調高消費稅,讓政府有空間減所得稅:利得稅減,企業願意進駐;薪俸稅減,就可以吸引人才。
消費稅若有這些好處,市民何以不能體會?羅富昌說,這正正是官員們閉門造車,胸襟不夠、策略不週所致。
他說,消費稅有累退性,小市民買包米都要繳稅,很容易被煽動出劫貧濟富的效果。所以無論行政上有多煩瑣,政府都必須豁免一切基本所需的稅項。其次,羅富昌以大學撥款的配對基金(matching fund)打比喻,說政府應有胸襟,把消費稅收入所得,不管多少,一律全部、甚至加倍,回饋社會。這才可以贏人心,並向市民宣示,政府是為了長遠解決稅基狹窄問題,和穩定社會而行,絕非為了開源,拿市民開刀。
第三,最重要的是,回饋的機制必須以抒緩低下階層和大多數人為主。他舉例,政府考慮因增設消費稅而調低汽車首次登記稅、酒稅、燃油稅等,這些商品並非民生必需,又偏袒相對富裕人士,完全是本末倒置。要爭取市民支持,必須先以大部份徵收消費稅所得,抒緩民生,照顧原先是稅網以外的市民;然後才減薪俸稅,幫助要繳稅的基層;如果仍有空間,才減利得稅,增加企業到港設總部的誘因。
把消費稅收入統統回饋社會,固然達到減稅的效果,但是人口老化問題豈不是懸而未決?羅富昌說,這就是政府混淆長短期策略所致。眼下經濟正好,是做稅務改革的好時機,目標是推新政,故要贏民心;將來財政來源穩定了,再商量怎麼用就容易多了。
在內地做生意的羅富昌有感而發,他說,胡溫為構建和諧社會,凡事以人為先;香港推銷一個小小政策,卻不懂從大多數市民的出發點設想,應該好好反省。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