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09, 2007

民望與執政聯盟 特首不能少


專訪:王家英(香港亞太研究所研究副教授)

汲取董建華的經驗,特首曾蔭權深明搞好民望才有利施政,故上任以來,亮出強政勵治的口號,落力塑造幹練形象,個人評分力保在六十分以上,羨煞多少領導人。

但商品及服務稅(消費稅)的夭折、學券制的反高潮,卻使人發現他的高民望不一定有助政策的落實。問題出在哪裏?

「民望絕非首長唯一的關注;他同樣需要重視政治基礎。」香港亞太研究所研究副教授王家英舉例說,九十年代中美國總統克林頓的民望如日中天,但由於他無法掌握國會的多數,致一度出現沒法出糧予公務員的窘境,因為國會不通過預算。

同樣,曾蔭權的民望雖高,但他卻從未真正掌握過議會的過半數,所以在施政上,步步維艱。

王家英說,零五年曾蔭權挾高民望履新,以全民政府為定位,「逐條議案和不同的政黨商議,搞合縱連橫」。但這種「舖舖清」的做法沒有延續性,難以和政黨建立穩定的關係,故遇上富爭議的政策,如消費稅諮詢時,政府原有的盟友可以比反對派更快發炮攻擊政府,令市民覺得政府沒有想像中的強勢主導,對其失去信心。

及後政府調整定位,搞親疏有別,但口號歸口號,政府和政治盟友間的關係,看不出有多好。

「民望和執政聯盟,是兩條腿走路。」王家英說,政府搞執政聯盟,不單單是分餅仔、搞權力分配,更必須在政策蘊釀中,邀請盟友參與,作出多邊溝通,這樣才能取得政治上的配合,使切合民眾需要的政策,在議會中得到落實。否則,若政府政策長期得不到議會的支持,民望亦會受壓。

去年特首的得分,由四月份的高位拾級而下,正因為日子一久,市民發現政府有很多政策遭否決,曾蔭權的能力,予人不外如是之感,甚至只是「會搞民望的董建華」。

王家英說,經濟暢旺,社會怨氣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特首取得高民望;但若環境一旦急速惡化,「曾蔭權的處璄,可能比董建華還差」,因為除廿三條一役外,董建華一直有民建聯與自由黨的奧援,政府和政治盟友之間關係較緊密。

趁現在社會氣氛好,王家英認為曾蔭權應積極部署建立執政聯盟,這一方面有助減少特首未來施政受到的制肘,另一方面,亦對特首的更替和普選起關鍵作用。

「尤其是普選後第一、二屆政府,北京都希望他屬意的建制派,包括民建聯、自由黨,可以主導政局,使政治上不會失控。除非政府能建立穩定強大的親建制聯盟,否則,怎樣面對普選?」王家英說,一日政府表面仍四分五裂、貎合神離的話,中央亦無足夠信心在普選後可以主導政局,沒有這個信心,對普選的開放步伐,也就會採取比較保守的態度了。

前瞻特首民望
王家英預期,經過一段日子的走下坡後,曾蔭權的民望,有機會在一月份反彈:「上一、兩個月的負面消息已出得七七八八了,我估計未來曾蔭權的得分,應可在六十、六十一分,到六十四、五分之間上落。」他說,六十五分左右是曾蔭權得分的瓶頸,若未來有什麼利好的政策、政網出台,為特首造勢,有機會攀得到,但要持續衝破至零五年上任時七十分的高位,卻不容易。

至於梁家傑,王家英估計在曾蔭權未宣佈競選連任前,梁的支持率短期內可再上升百分之五左右,至百分之廿七、八,即陳方安生的水平,但不超過三成。「因為超過三成,將被認為有實力擔任特首一職。」可是市民對梁家傑的管治能信心不足,他又沒有招攬足夠的政治人才組成自己的班底,予人單打獨鬥的感覺。何況他得到的支持中,不少來自對現任政府的反彈票,不是對他的信任票。

「畢竟選特首不是選明星。」王家英說。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