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14, 2011

經濟熱通脹高 有人喜有人愁

本港首季經濟增長遠勝預期,但通脹亦高。與內地經濟相關的企業和僱員,最受惠今次經濟急增,但未受惠的,則要承受高通脹高租金之苦。經濟雖急升,但受惠與非受惠者日益分化,政府需認清新現實,要推政策縮減兩者差距。

經濟受惠者不均 社會更分化


港府昨公布首季本地生產總值,按年躍升百分之七點二,遠高於外界預期的百分之五點二。政府更罕有地在發表首季經濟增長時,立即宣布調高全年經濟增長預測一個百分點,達百分之五至六,顯示政府有信心未來大半年經濟將持續熾熱。

經濟熱,通脹亦熱。本港通脹率由去年末季的百分之二點四,升至今年首季的百分之三點七,在未來將更高下,迫使政府調高全年通脹預測一個百分點,至百分之五點五。對於那些未能受惠經濟高增長的企業與市民,通脹高飛,令他們難享經濟之利卻受通脹之苦。

本港經濟今年表現強勁,一個新現象更為突出,那就是業務與中國經濟、內地顧客扣上關係的,受惠最深。在內地人大量湧港購物、購樓、購買服務,以及內地經濟及企業需求催旺本港金融服務業下,明顯地本港金融、零售、專業服務、地產等,如搭上高速列車,企業盈利與僱員收入都水漲船高。

但若業務是以本地或歐美為主的,則不但難以分霑經濟急速增長的好處,更要飽受百物騰貴之苦。原材料、工資以及租金皆大升,令僱主經營壓力大增,僱員的薪酬增幅、花紅獎金亦較遜色。他們感受不到經濟的好,只感受到通脹之苦。

對於這個日益分化的新現實,政府必須有所警惕,不能耽於經濟強勁的表象,在受惠與受苦的兩批市民明顯走向兩極化的形勢下,經濟非得益者的抱怨自然加深,對政府施政更為不滿,甚至可能衝擊社會穩定。

政府必須思考如何推出政策,收窄受惠與受苦市民之間的差距。例如應否增加教育與培訓,助未受惠者轉業;如何透過稅收收入,改善未能受惠經濟增長市民的生活;怎樣從醫療、房屋入手,令基層生活更有保障等。只有讓在今次經濟增長中未受惠或受惠較少的市民,都能分享經濟成果,才能緩和社會矛盾。

港府要知新現實 僱員要走位

政府要面對新現實外,個人亦要看清新趨勢。經濟高速發展,提供了新的機會,尤其與內地有關的產品與服務,打工仔靈活走位,提升競爭力,才是分享經濟好的最佳方法。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