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劉遵義(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早在港深合作的討論還沒有今天的白熱化時,位於沙田的中文大學,其實已開始悄悄地和深圳「一體化」了──中大和深圳市僅廿多分鐘車程,中大學生往深圳買書購物,可以說比到銅鑼灣還方便。難怪中大校長劉遵義和深圳常務副市長劉應力於週二的公開講座中,多次提到中大要在深圳建第二校園,好使兩者親上加親。
港深兩地的合作,不限於學術或高等教育上。
劉遵義以「港深合作之機遇」為題,指出兩地合作的多種可能性,及為增加兩地交流而作出一些極具參考價值的建議。
劉遵義說,找合作的夥伴,兩者越不一樣越好,這樣雙方的優勢互補才越強,而產生的利益也越大。他說香港的優勢在於:
高等教育,人才培訓;
良好法規,重視企業的監管和透明度,及知識產權的保護;
優秀和成熟的資本與金融市場。
深圳則擁有高科技人才和產業。港深兩地配合,可成為南中國,特別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服務中心,提供金融、後勤、運輸、設計及營銷、廣告、旅遊、教育等高增值服務。
按劉遵義的觀察,未來十至二十年,兩地環境將會出現以下的主要變化:
人民幣有望於十年內達到自由兌換,屆時港人可能不再持有港幣,改用人民幣;
環球貿易增長將會從目前GDP增長的三至四倍,遞減至與之相若。換言之,貿易將不再是香港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隨中國加入世貿的深化,貨物經香港進入內地的意願將大減,一度是香港支柱的轉口貿易,恐遭邊緣化。
為促進港深進一步合作,劉遵義向深圳市提出「放鬆一綫,拉緊二綫」的建議。
他說,深圳市可以考慮將邊防檢查站北移至二綫,使港人可以自由往返香港和深圳一綫地區。屆時香港可以保持入境檢查,而把出境檢查取消,依賴深圳市做好二綫的邊防檢查,令兩地進一步融合。這樣,深圳幾可成為與港媲美的自由港。
深圳市更可進一步考慮讓香港車輛進入深圳,使兩地人流物流更暢旺。
除了在官方層面的增加融合外,劉遵長說,香港人應該多說點普通話,而深圳人也應該多說些英語,令雙方的溝通更佳。
就港深兩地的人才共融,深圳市常務副市長劉應力也打了一個很好的比方。他說,在內地,最精英的人才都往北京、上海去了;可是,深圳有的卻是創新的人才──這和香港不謀而合。一般海歸派(留學返國生)回到故鄉發展,是因為一份「回家情結」;但到深圳來闖天下的海歸,卻因為一份「創業情結」。這份冒險精神和香港人的打拼精神一脈相連。
劉應力稱他們很明白香港人到深圳工作時,對治安的擔憂和關注。他表示深圳市政府高度重視這方面,並會增加公安部門的人手。他指深圳市的犯案率正在下降,而市政府則會繼續不懈努力。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