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英國貿易投資及外交事務國務大臣麥家禮
全球氣候暖化,冰山融化、天氣逆轉導致文明危在旦夕,這不一定是數百年後才發生的事。最近《財富》雜誌邀請了三百多位全球政商界精英,出席其一年一度的「腦震盪」會,會上眾人最關注甚至恐懼的,就是氣候暖化問題。
解決污染問題、抒緩溫室效應,這不僅是一個國家、一個領袖能促成的,必須全球攜手同心一德,才有希望。亦正如剛走馬上任的英國貿易投資及外交事務國務大臣麥家禮所說,環保和經濟發展不是對立的,相反,若可持續發展得到重視,絕對可以和經濟增長相輔相成。
今年五月才就任的英國貿易投資及外交事務國務大臣麥家禮,剛展開其亞洲訪問之旅,首站為香港,其後續往成都、北京、東京及首爾。麥氏本週較早前出席外國記者會舉行的午餐會,就可持續發展與氣候變化為題發表演說。
很多人都知道,氣候暖化引致的其中一個直接後果,為海岸線上升──這對僅香港島就擁有百分之八填海土地的香港來說,尤為重要。大家可知道,香港新機場其實建築在海岸線以上九米,這是因為工程師早已把海水上升的因素計算在內。儘管如此,若位於格陵蘭的冰山持續融化並達至臨界點,麥氏打趣地說,將來恐怕只有水上飛機才能降落於我們美麗的新機場。
麥家禮在演講中引述氣候專家的預測,指全球溫度若持續上升,以下的末日境況,可能會不日發生:
颱風將更頻密發生,這在南中國例如香港尤為明顯。
旱災不斷,影響農作物收成。近年中國大陸南澇北旱的情況早已見慣不怪,對於以農立國的中國來說,影響深遠。
到2080年,海水將上升四十厘米,並可能湮沒世上人口最稠密、經濟活動最繁忙的地區,如香港。
只要氣溫上升攝氏1.5度至2度,就可令格陵蘭冰山發生不可逆轉並有機會持續千年的融化,世界地圖將從此改寫。
以上的氣候變化,最終可導致政治不穩、饑荒、難民潮和國際爭執。
小學生都知道,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導致溫室效應的主因。而由於它的排放無處不在,全球通力合作、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的行動更形重要。其中,中國和香港都有重大的責任。
目前中國是僅次於美國、在世上能源消耗最多的國家。從2000年到2005年間,中國的能源消耗翻了一翻。據美國政府估計,到了2025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超越美國。而由於煤是未來中國的主要能源來源,更多溫室氣體將會產生。對這點,中國政府並非不聞不問,而是積極回應。在「十一五」規劃中,中國對增加再生能源的使用和促進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均訂下明確目標。
至於香港,我們在珠江三角洲擁有七萬間工廠、在廣州的總投資額佔其總數的七成、並身為中國大陸幾乎每一個省份裏最大的單一投資者,在幫助中國減少排放污染氣體方面,我們責無旁貸。麥家禮表示,他知道港府已訂下目標,期望於2010年,把再生能源的使用提升至總能源消耗的百分之一到二之間,但他希望港府立下更勇猛的目標,並積極尋求和工商界的合作。
麥家禮自豪地表示,在這方面,倫敦很樂意供香港借鏡。以減少汽車二氧化碳排放為例,他們成功把交通堵塞及進入倫敦市中心的車輛,各減少了百分之三十;區內二氧化碳的排放減少了百分之十九,而燃料消耗亦少了兩成。而由於七成倫敦的二氧化碳排放,來自交通以外的燃料消耗,該市正於私人企業合作成位一間能源服務公司,以設計及營運低碳能源系統,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促進該市的可持續發展。
他以英國的BP為例,指出重視能源效益所帶來的經濟增長:BP雖然花了二千萬美元建立系統,在九年內達到其減排目標,但公司的淨值卻增加了六億五千萬美元!
除下煲呔,減少能源消耗,是人人都可以做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期望政府可以帶頭,訂立清晰的能源政策,為我們,和我們的下一代,做得更多。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