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南方朔教授(《亞洲週刊》總主筆)
香港回歸至今剛好十年,沸沸騰騰的反思和前瞻暫告一段落後,造夢的繼續造夢,鑽營的繼續鑽營。究竟香港人有沒有換上一顆清醒的腦袋,審視我們的定位?
也許在這個金錢至上的小島上,每年一度的書展已是我們文化的全部,世界級的人文學者嗎?在這裏永遠不嫌多。《亞洲週刊》總主筆、著名評論家及學者南方朔來了香港,除了對台灣作出最沉痛的鞭撻外(見本欄周三《力谷繁榮假像 台灣明年勢危》),還以世界級視野,告訴我們香港是怎樣的。
香港回歸了十年,就折騰了十年。
南方朔說,雖然我們的確仍需非常努力,才可避免被邊緣化,可是我們不必妄自菲薄,小看本身的先天條件:「地理的優越,加上內地的體諒,使香港把連接兩個世界的平台位置充分發揮。這樣的平台,在全世界都是最重要的。」
他舉了昔日的南斯拉夫(二次世界大戰後,南斯拉夫實行社會主義,但與當時的蘇聯保持距離,故得到西方社會支持),和今天的波羅的海三小國(即其東岸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她們九零年脫離蘇聯獨立)為例,指這些國家由於是連接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平台,故很能討西方國家歡心,外國資金源源不絕,造就了股市的興旺、商業的蓬勃發展。香港的得天獨厚亦如出一轍。
多得官員的提醒和自由行的闊綽,香港人從未像如今這樣怕被邊緣化。南方朔也看得出來,香港人特別怕上海,怕有朝一日,上海將取香港代之,成為金融中心。可是此事他看得很輕鬆:「中國就是有三個金融中心也不值得害怕,沒關係的,中國的經濟規模絕對可以容納。」他甚至樂觀地認為,「即使中國不好,香港也會好。」
南方朔說,我們要努力之處,除了力保中心地位不變外,應該是要對本地的窮人多加關心。
「就像兩隻手拍掌,我們一隻手拼命賺錢,另一隻手拼命幫助別人,這樣我們的社會就不會瓦解。」他說香港應多鼓勵關懷和慈善,「政府不要只顧改善投資環境,還要改善生活環境才行。」南方朔說,香港不應只當一個購物中心。
在南方朔眼中,香港的挑戰不在經濟發展,而在民主發展──這是他唯一形容為「有點複雜」的地方。
他用了澳門來作對比,指澳門的民主發展不複雜,因為「澳門人對中國人沒歧視,可是香港人卻有點看不起內地人──嘩,你們又抽煙又粗魯,英文又說不好。」這種優越感,對中港之間的感情傷害至深,南方朔說,如果我們不早日覺悟,到了要緊關頭,兩地感情的傷痕可以帶來嚴重後果。
「中國人其實很容易受哄,『只要你稱我為老大哥,我就隨便你搞』,中國人對香港人也是一樣的。一旦兩地感情差距縮短了,大家成了兄弟,內地就可以隨便你怎麼選了。」南方朔寄語港人,一定要適當地調適。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