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06, 2007

Start-up系列五之四:華人網上社交 平台首選香港


專訪:耿春亞(歷翔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創辦人兼董事總經理)

當許多優秀的香港人,急不及待北上掘金之際,更多優秀的內地人,選擇來港紮根。
但由於政策所限(「輸入內地人才計劃」需由僱主為受聘人提交申請),加上香港創業氣候欠奉,絕大多數內地精英,都以加入跨國機構或投資銀行為首選。哪像五十年前,內地人南來後捲起衣袖白手興家,結果造就了今天的李嘉誠、霍英東和鄭裕彤。
耿春亞卻是個例外。

他在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唸書時,已是受重點培訓的學生幹部,當初若不來港,大可像其餘大部份同學那樣,加入官場,將來進駐中南海。
他還可以選擇到美國唸書,回國後當個優越的「海歸」。
可是他偏偏作了最少內地人會作的選擇:留港創業。

耿春亞在零四年十二月成立「東方蜘蛛」網站,以「社交版阿里巴巴」為目標。身為「在港內地畢業生聯合會」的主席,他知道像他這樣以創業家身份留港發展的內地大學生,少如鳳毛麟角。

*** *** ***

「東方蜘蛛」是一個社交網站,其模式類似內地服務中小企業的「阿里巴巴」(alibaba.com),藉為會員搭建平台,促進彼此互動。網站會為客戶設計會員管理系統,助他們舉辦活動、進行電郵推廣、網上繳款、及聯網交流等。

「如果說阿里巴巴是一個促進『金錢資本』交流的貿易平台,那麼,東方蜘蛛就是一個促進『社交資本』交流的社交平台。」耿春亞解釋。

他說內地人不懂交際(networking),社交觀念與技巧薄弱,但隨著中產崛起,內地人也希望像西方人那樣,擁有緊密的社交圈子,提升生活質素。而香港則是整個華人社會裡盡收西方社交精華之地-香港會、賽馬會等,多年來既是達官貴人交誼聯歡的不二之選,也是身份的象徵。

耿春亞就是看中香港這點優勢,「阿里巴巴的總部其實設在香港,但馬雲為什麼要跑到杭州去創業呢?因為那裡是中國中小企最蓬勃的地方。那裡有機會。」正如決心開拓「社交」事業的耿春亞,選擇香港一樣。

*** *** ***

耿春亞很理解香港人對「邊緣化」的恐懼:「以前香港的優勢是,面對美國人,自稱『我很理解中國』;面對中國人時,又可以說『我很理解美國』,如此便可輕易地左右逢源,兩邊都吃香。」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海歸放洋回國,中國人開始不必靠港人:那麼多海歸,為什麼要找你;而美國人也同樣開始以內地人為首選,遂漸漸冷落香港人。

但耿春亞認為看問題的角度不必如此陝隘:「什麼是香港人最擅長的?那就是既理解中國的環境,又熟悉國際競爭與西方的遊戲規則。香港人若要定位,就要證明自己不論往東還是往西走,兩個方向都走得比其他人更遠。」
因此,香港人現在應該這樣說-
面對美國人:我比你理解中國;面對中國人:我比你理解美國。
「就像賽跑,你不必比其他人快很多,你只需要比別人快零點一秒就可以了。」耿春亞說香港過去賴以成功的模式,深度不夠,今後要更努力,在兩個方向都要伸得更遠。

*** *** ***

清華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戴物」,令耿春亞想起了蘋果電腦主席喬布斯(STEVE JOBS)零五年在史丹福大學畢業禮上的演講主題:STAY HUNGRY,STAY FOOLISH(保持飢餓,保持愚昧)。

「STAY HUNGRY就是自強不息。要時時保持飢餓感,拚命追求知識,就像狼一樣;STAY FOOLISH就是厚德戴物,即以德服人,不怕吃虧。」

從喬布斯的演講中,耿春亞還悟出了「專注」和「夢想」的重要:「成功人士往往是一輩子都只拚命地在做一件事。

喬布斯在大學僅僅上課六個月,只上了一門課,那就是書法。這完全和科技扯不上關係,可是十年後,當蘋果推出以視窗為介面的MACINTOSH個人電腦時,這些美麗的書法就派上用場了。蘋果電腦的價值,就在於其外型、風格、和美感。這恰恰都和那一門書法課有關。」

耿春亞認為,每個人都肯定有一個定位。你必須自己去發掘什麼東西居於你的中心,忠於自己,幹自己喜歡幹的事,才會快樂。

「我弟弟正在考大學,想考清華、北大,很苦惱。我就告訴他,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清華、北大生結果並不成功;而成功人士裡,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人都不是清華、北大畢業的。許多人都選擇名校僅因為想買個保險,其實那是平庸的選擇。」耿春亞覺得,你要相信自己,敢於選擇自己的路。

追隨夢想者,應有勇氣這樣說:「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喬布斯史丹福演講全文,可參考http://news-service.stanford.edu/news/2005/june15/jobs-061505.html)

(香港start up 系列:之四)


配稿:香港應搞高科技

提起高科技,很多人覺得這不是香港的出路,原因很多,像沒人才啦、沒創業氣氛啦之類。可是耿春亞不認同。他認為香港不是「有條件」搞高科技,而是「應該」搞科技。

「與內地相比,香港市場太小,不能憑市場佔有率取勝,必須靠高科技,走技術路線。」耿春亞說,香港資金充裕,法治又佳,加上知識產權能得到足夠尊重與保障,是搞科技不可多得的福地。他又以以色列為例子,指現在不少小國,因市場不夠大,都以高科技突圍。

以色列人口僅及英國的十分一,但其創業投資卻是英國的一半;去年,她吸納的外資達234億美元(約1,825億港元),是零二年的七倍多!美國納斯達克指數(Nasdaq)中有七十五間公司在以色列註冊成立,是美國以外最多。這全拜以色列政府過去十年向創業者提供大量資助所賜。目前摩托羅拉(Motorola)最大的開發中心設於以色列,微軟美國以外第一個設廠之所,也是以色列。

香港人才不夠,的確是障礙。政府透過「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在不設限額、不限行業的前提下,單在去年已從內地聘用了5,656名專才來港。自零三年推出以來,其簽證批發已日見寬鬆,但耿春亞認為仍不足。

「香港入境處應從內地最好的大學裡例如清華、北大、復旦、交通等,挑選比如說最優秀的頭一百名畢業生,直接把他們弄到香港來,別管他們有沒有本地僱主聘用。」

耿春亞認為,香港政府不必太畏首畏尾,這些優秀的內地青年有的是知識,卻無家庭負擔,又不是老弱傷殘,不會加重政府的醫療負擔,是最好的勞動力。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