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04, 2010

提倡政府開倉 商界亦要承擔

自由黨前主席、田北俊建議政府將外匯儲備每年投資回報,用於改善民生。提倡與民分享經濟成果,確可贏取公眾支持,但港府財政收入波幅大,財政儲備必需慎用,不能輕率慷政府之慨。要紓緩社會貧富懸殊,商界亦應有作為。

慎用政府儲備 勿慷政府之慨

田北俊在報章撰文,指政府坐擁二點二萬億港元龐大外儲,不應一毛不拔,可動用每年投資回報的百分之五,即一千一百億元作扶貧,改善基層生活。

首先需要釐清,二點二萬億元外匯儲備並非全為公帑,當中約一半不屬政府所有,乃發鈔銀行向政府提供的美鈔、銀行體系結餘等。故討論還富於民的焦點,不應是二點二萬億元外匯儲備,而是截至今年六月,總數接近五千一百億港元的財政儲備。

財政儲備由每年政府財政盈餘累積而成,雖然多年來社會對財政儲備應訂於什麼水平,並無共識,但港府傾向審慎理財,因香港稅基窄、稅率低、過於依賴土地收入,每年財政收入隨經濟興衰起伏甚大,故需維持財政儲備於一定水平。

不要忘記香港曾面對經濟長期不景氣。從九八年到零四年,累積財政赤字高達一千九百億元,零三年度財赤更高達四百九十億元,政府需要緊縮開支,大力削赤。

沙士後香港經歷七年經濟好景,這兩年環球金融海嘯亦無對本港造成太大衝擊,實屬好運。目前港府財政儲備超過五千億元,但這種周期性榮景未必長久,要有所準備。

今年樓市暢旺,庫房因賣地收入而水漲船高,本欄已建議政府應將該筆特殊收入還富於民,但必須用之有道。

其一,在短期內,可以一次性措施,如減免差餉、代繳水費、電費等,紓緩市民因通脹與貴租造成的民困。由於這並非經常性支出,不會造成政府持續財政負擔。

其二,長期而言,政府應將盈餘用於增加香港及港人競爭力的項目,如增撥資源於教育與科研。只有經濟環境保持良好,本港才能更有力解決基層問題。

商界取財有道 還須積極扶貧

田北俊指社會仇商,為商界叫屈,此說可作酙酌。因商界確有巧取豪奪之嫌,尤其地產商售樓手段、八達通及銀行出賣市民私隱等,予人感覺唯利是圖,並非取財有道。美國超級富豪蓋茨、巴菲特等承諾為慈善捐獻身家,贏得掌聲,香港商界亦應積極參與濟弱扶貧,畢竟良好的社會環境,對商界營運亦最有利。

No comments: